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宣讲家访谈文稿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关键在哪?
2014年03月03日 12:47
主持人: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节目。
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这个活动紧紧围绕着保持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深入开展。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非常有成效,第二批活动已经拉开序幕了,但是我们必须继续深刻扎实的总结第一批教育活动的经验和不足,让活动能够深入的进行下去。今天我们现场请到的嘉宾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戴焰军教授,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戴焰军: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戴主任,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三个确保”,我们知道这“三个确保”里面包括“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形式的制度行得通、知道力强、能长期管用,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三个确保”是对抓好第一批活动收尾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衡量第一批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我想听一听您是如何来评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而且我想了解一下目前在哪方面成效是最突出的?
戴焰军: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从已经开展的活动来看,成效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一些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作风层面、工作方式层面等等,成效非常明显。比如说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等方面,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请客送礼、铺张浪费、奢靡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通过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说有明显的收敛,在有些方面效果是非常好的,在这方面群众是有共识的。党内广大党员也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具体的比如说一些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的这种奢靡之风,今年春节大家也都能看得到、也都能体验得到,对此,我想社会各方面也都是认可的。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明显的成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也可以听得出来,非常重要的实际是两点,一个,领导带头。从中央政治局一直到各个省市、到各个部,领导带头是取得成效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再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导向。我们做这个工作不是为了做它而做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明显的问题导向对于我们在现实中开展这种活动的针对性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主持人:中央的导向非常明显,也是对这个活动的开展有非常棒的指导作用。
戴焰军:对。
主持人:戴主任,咱们看这样一条新闻,是说之前《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了各地开展的情况做调研,当时他们也是采访了部分地区的省委主要负责人,而这些省委的主要负责人看这个教育实践活动,他们认为是一堂“醒脑课”、一剂“强心针”,而且也是“持久战”,我们来听听这些省委主要负责人来定的“醒脑课”和“强心针”怎么解读它呢?
戴焰军:我也看到、也听到下边各个层次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反映,也看到有关媒体对这些反映的报道,在这些方面的反映中,当然像刚才您说到的,有些是用了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下边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当然这些比喻有些可能比喻的比较恰当,有些比喻从文字上来看不一定非常恰当,但是也都反映了一种情况,就是大家在实践中对这次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感触是比较深的,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所带给我们的这种作风的转变、工作方式的改变等等方面这种收获、各种感触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大家从各方面来反映大家对第一批教育活动所取得成效的一种感想。
主持人:会不会出现另外一种特殊的现象,是不适应,会在一些地方政府上有这种反映吗?
戴焰军:当然这个也会有,我们在实践中也会看到,特别是作风转变,比如原来有些迎来送网,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因为中央有相应的要求,各地也都在实际活动中作为教育成果都做了相应的规划,可能我们有些干部比较习惯于过去的一些做法,在新条件下可能在这方面是有一些不适应,我想这个东西有一个从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主持人:我们知道其实对于执政党来讲,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呢?
戴焰军: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种说法实际是因为执政党跟过去我们革命相比较整个环境变化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过去在战争年代,我们这个党没有掌权,面对的生存压力比较大,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很多情况下是直接有求于群众的,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很多事没办法做。今天当我们执掌了政权以后,这种外界直接的,特别是对各个层次的生存压力在很多情况下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实的工作中,像过去那种直接有求于群众的情况发生改变了,反倒是因为我们掌了权,群众在很多时候有求于我们,这种地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有一些干部、有一些党员会在这方面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视党群关系,不再像过去那么主动的去做群众工作、去联系群众,所以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那就更容易脱离群众。
当然就目前情况来看,引起党群关系新变化的环境还更为复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里边就有如何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因为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本质上首先是一个利益问题,利益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党群关系,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社会的公平、各种利益问题的处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再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因为我们党要处理跟群众的关系,在不同社会组织情况下处理关系这种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都是单位制,今天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党所面对的各个社会群体组织形式的不同,使得我们做工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用过去的一些方法,在今天新形势下再去做可能就做不通了,对我们方法上、对我们工作的体制机制上都会提出新的挑战。
再一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做工作的对象他的观念在变化,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观念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用过去那种做工作的方法,可能过去一个道理你给他一讲就明白了,但是今天你给他讲他不一定能接受你的道理,你就得考虑他现在现实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如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转变不过来,你工作的成效就会受影响。
所以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应该说从总体上难度是比过去大大的增加了,对我们这样一个执政党来讲,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广大的党员干部,你做工作,从你的作风、从你的方法、从我们整个做群众工作这套制度的要求上就明显的有了新的要求了,需要我们在这方面积极的去适应这种要求,如果我们不能积极的适应,你的工作成效就受影响了。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中央领导也对当前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包含哪些要点?您认为哪些方面是重中之重呢?
戴焰军:我觉得当然从要求上,总体上会有各方面的要求,根本的可能还是这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作风。从做工作的角度上,我们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工作对我们党的执政、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意义,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去做群众工作,在认识上要非常明确,作风本身就是世界观的一种外部表现,我们在作风方面,从主观愿望方面,我们首先得有一个好的愿望。
其次,方法的问题。有了一个好的愿望,愿意把群众工作做好,但是你这个方法是不是恰当,能不能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的要求,也直接关系到你这个工作的效果。有时候你会有很好的愿望,但是因为现实的变化,你的方法不恰当,做不到点子上,群众依然会不满意。比如现在满足群众的利益,现在群众的具体利益诉求跟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是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我们社会的发展中,比如现在现实中,拿农村来讲,大量拆迁问题、征地问题,这都是过去没有的,做工作要根据这些新的情况,根据群众新的要求,采取恰当的办法来把这个工作做好。
再次,制度层面。我们做工作最根本来讲,还是要制度化,首先要用制度来保证群众的利益。比如我们谈到群众的利益,首先这个利益要从制度层面来得到体现,因为制度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真正的保障。所以从我们工作的制度方面,比如我们各个政府部门跟群众打交道过程中,不是以个人主观愿望决定,说今天高兴了我就多做点,明天不高兴了我就少做点,今天高兴了就态度好一点,明天不高兴了就摆脸子,那是要有制度的,一旦制度化了,这个工作就常规化了。其实现在解决党群关系中,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最根本的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制度。
所以从现实中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从我们当前面临的党群关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来看,可能这几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来做起、来改起,您认为哪些问题目前是比较棘手的?最需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
戴焰军:其实中央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转变作风的一个根本问题提出来,本身就是从目前的实际出发的。这“四风”的问题其实都是群众对我们作风层面非常不满意的问题,比如形式主义的东西、官僚主义的东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都是作为我们在现实中,有关部门以及有些干部脱离群众非常重要的一些原因,因为你要搞形式主义,在现实中肯定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肯定群众是非常反感的。你搞官僚主义,就不关心群体,不关注群体的痛痒,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高高在上,摆出一副官架子,群众肯定是不满意的。至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会使得我们干部跟群众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实际你说奢靡之风花的谁的钱?不就是老百姓的钱嘛,当然老百姓会有意见了,所以本身这些方面的问题就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可能我们有些干部对这些问题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比如说形式主义、比如享乐主义,可能有些就是摆摆形式,就是追求追求享乐,好象跟腐败不是一回事,也没装到自己包里面,跟贪污、跟腐败不是一回事,所以有的干部可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抓住要害,实际就是让我们认清楚“四风”在工作中的危害性,认识到“四风”的本质,要在思想上对它高度的重视起来,来认真的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网友们说“门难进、 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现在有没有切实得到解决?
戴焰军:这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实际我认为就是一种官僚主义,就是“衙门作风”,应该说在这次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地方针对这个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根据群众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在制度层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就目前来看,要说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觉得还远不能这么说。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首先可能是我们有一些公务人员、有一些干部本身把自己的位置没有摆正,就是他们没有搞清楚我们手里拿的这个权力是应该做什么的,他把这个权力看成了一种跟群众讨价还价的一种资本,所以在用这种权力的时候位置就摆颠倒了。我们这个权力本来就是群众给我们的,这个权力没有其他的用处,只能用来给群众服务,因为服务于我们的权力。习近平总书记讲,权为民所赋,他赋予我们这个个权力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搞颠倒了就会缺乏工作中的自觉性。
再一个,制度层面,我们的确还有一些欠缺。比如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呢?一个,可能涉及到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问题,我们这个工作的制度方面责任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干部在这个问题中该落实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再一个,比如干部工作、公务员工作如何评价?谁来评价?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如果说一个公务人员这一年的工作到底应该怎么评判,你把这个评判交给群众,当然他就得注意了,因为群众通不过,他今年的工作评判就不合格,他也需要常规化的制度。就是怎么样去评判我们公务人员的工作,怎么样去落实公务人员工作的责任,而且把这个跟公务人员的晋升等等要真正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再加上通过教育提高公务人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逐步的解决,而这个本身可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说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尽管在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一些解决,但是还远没有完全解决好。
主持人: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之风有没有破除掉?
戴焰军:这个破除我理解可能网友们讲的就是我们形成没形成根除或者根治这些问题的有效的东西,我刚才也谈到了,通过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从今年春节有关部门统计大量的数据也能看得出来,请客送礼、奢侈浪费这方面的确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或者有效的遏制,但是恐怕要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根除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第一阶段的时候也特别谈到,他说要防止有些问题的反弹,为什么要防止反弹呢?因为我们这段通过这种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声势,对这种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但是要真正解决这 些层面的问题恐怕还得要靠制度。比如用公款请客送礼、奢靡之风等等,不仅仅是作风层面的制度,包括我们的财务制度,我们干部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我们相应的政务公开、公务公开的制度,包括我们对工作的监督制度、制约制度等等,一个制度体系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敢去这么做的问题,恐怕进一步要解决不能这么做的问题,就是他想这么做这个制度制约着他不能,你要想奢靡得要钱啊,这个钱你拿不出来,我们有制度,那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他这个钱能拿出来,仅仅是因为有这个风头他不敢去做,等风头过去了可能他拿出这个钱照样去做,所以要形成一个制度体系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个可能要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的问题,目前我们查处的力度您认为怎样?
戴焰军:我们也看到了与民争利、侵害群众的利益这方面的问题,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说对一些明显的问题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也查处了一些问题。但是因为第一批教育活动我们也清楚,主要还是从中央到各省、各部的层面,可能有一些最明显的问题、最具体的问题有待于第二批教育,因为第二批是基层的,一般来讲,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可能更多的是发生在基层社会,你说一个机关的高级领导,一般来讲他作风方面即使不过硬也很难跟普通的老百姓去争什么利益,当然腐败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一年多我们查处了很多腐败的问题,那就不是一般的与民争利了,是犯罪行为了。一般在利益方面没有摆正位置,与民争利,可能更多的有待于第二批来实际的解决。
主持人: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四风”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并没有根除,反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例如“礼品册”、所谓的“雅贿”等等,这些新问题又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呢?
戴焰军:第一批教育活动现在进入收尾阶段,但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也讲了这个收尾不是收场,实际第一批跟第二批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是有一个要衔接的问题,就是他在讲话中提到的要“上下联动、前后衔接”,实际是有关系的。一个方面,可能第一批很多的教育成果有待于在第二批去继续巩固,因为第二批涉及到大量的更具体的问题,现在我们现实中,比如我们谈的“四风”方面的问题,有些不是缺乏一般的要求,不是说缺乏根本的制度。根本制度很清楚,从我们的党章、从我们党内的法规制度,讲的都很清楚,现在有些东 西是缺具体层面的制度,就是操作层面的东西。而操作层面的东西,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单位有些问题在逐步得到解决,更多的可能还有待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去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为它更具体,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工作部门等等这些问题,制度层面的东西可能会更具体。
主持人: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您认为它是靠什么来保持住其健康发展的?
戴焰军:这个我在前面谈的,可能主要的还是这两个方面:
第一,领导带头。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层面作出表率,而且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亲自到各省自己所抓的点参加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从开始动员一直到后边的总结,领导带头、领导亲自去抓,就使得很多东西能落到实处,而不是一般的号召号召、讲一讲。
第二,问题导向。我们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也好、提出的这些制度也好,不是无的放矢,不是说没有目标,不是很随意的谈到一些东西,都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问题来的。既然是针对问题来的,最后这个问题解决没解决大家是看得见的,群众有一个依据来对你作出评判的,因为你一旦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人目标很明确,比如各省、各市这次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再一个,针对问题来的,群众对你的评判也就有了依据了,你既然提出这样的问题,解决没解决群众眼睛是看得见的,这样的一种倒逼可能对于我们把这个东西搞的更扎实是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整个活动的步骤,一步一步实在的步骤,从中央提出这个活动的步骤,当然对保证这次活动的进行也具有实际的意义。
主持人:我们党是一贯重视群众工作当中的,当然在第一批实践活动当中各级督导组也到实践中去听取意见,抓紧扫除一些被忽略的“死角”,我们的督导组是怎样保证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和互动,进行监督和评判的 呢?
戴焰军:当然这个是具体的督导制度问题了,因为你建立了督导组,要让督导组发挥作用,就不仅仅是上面派一个人,像过去的“钦差大臣”下去视察一下,把督导落到实处要有整体的督导制度。要把它落到实处怎么落实呢?督导组的工作,整个这套程序、这套方法、这套相应的规定必须明确,怎么样才能让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到督导组,使督导组能够及时的清楚各方面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反馈,就包括在我们的督导制度里面,包括在我们的督导程序里面。什么叫督导?不是开着车下去走一圈就是督导,督导是有实际内容的,这些内容是要用程序来保证的,一步一步把这个走完才叫真正的督导,所以本质上可能还是要完善我们的督导制度。
从第一批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督导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很有成效的,像有些地方的腐败案就是督导组通过督导活动直接查出来的,事实也说明这个是很有成效的,当然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使督导制度更为完善。
主持人: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绝对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加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第一批实践活动是如何做到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来践行群众路线统筹兼顾的呢?
戴焰军:正像我刚才说的,现在我们解决党群关系问题,党群关系本质上要解决好一个利益问题,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群众的这种利益本身的需求,以及整体的利益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从中央考虑的群众的基本利益,他是一个角度,从下边省市各方面,他是站在他这个角度上来考虑群众利益的,这个实际上就是大局跟小局的问题,怎么样小局服从大局,最后解决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中国的东部、西部、中部,这个差异是很大的,地区之间的差异及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差异,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中央总体来考虑这个问题。在中央总体考虑过程中,各个地方就得顾大局,如果你都搞地方保护主义,都只顾自己这个方面,你这个地方发展的好,所以你这个利益问题解决好了,但是那个地方经济等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客观情况,像西部的确有他的实际困难,他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局意识,这个地区的差异、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就解决不了,而这种解决不了就意味着我们在根本上是很难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的,作为我们中央来讲,这个当然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而不是某一部分实现小康,当然得要求各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我们这样一个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把发展的成果由广大人民所共享的。
主持人:另外,我们还想让您给我们提出一些目前我们在已经开展的第二批实践活动当中有没有继第一批之后要继续完善和调整的部分?
戴焰军:当然第一批教育活动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其实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在我印象中可能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从作风层面,解决好怎么去为群众谋利益,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因为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以首先要从这个方面来着眼,因为这个是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群众各种各样的利益问题能不能切实得到解决,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能不能落到实处的问题,首先恐怕得从这个层面。在这个方面要求我们干部要确立群众观念,要强化群众意识,要认清楚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落到实处,就是说把我们解决“四风”问题、密切党群关系,真正在基层落实了。
第二个,谈到要发扬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来看,很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在党内、在领导班子内部积极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解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要克服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你要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就得首先对工作中的不足有充分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需要在党内、在领导班子内部通过批评、自我批评互相来帮助,最终对这些问题来提高认识的,所以提出来我们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问题。
第三个,强调要认真。这个实际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因为他在很多讲话中也谈到,我们的干部要敢于担当,因为目前我们要解决好“四风”问题,解决好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种认真的态度,浮躁的心理、浮皮潦草的态度或者不负责任的态度、搞形式主义的做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管是解决作风层面的问题,还是解决怎么样去给群众切切实实谋利益这样的问题,都要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做好这样的问题、解决好这样的问题。
所以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实际他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一个方面,总结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在这个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也是针对当前我们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基层社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来的,就是我们怎么样把这些东西能落到实处。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戴焰军教授能够来到演播室,跟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并且深刻总结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希望我们继续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来更加的、更好的指导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的开展下去。感谢您作客我们的演播室,也感谢广大的网友关注我们本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别节目,我们下期再见,谢谢您,戴教授!
戴焰军: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3/760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