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刹国企贪腐风,需有“自揭伤疤”的勇气

2014年03月03日 14:03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三峡集团被曝工程招标违规多:基本上是一查一大片

2月17日晚,三峡集团官网透露,中央第九巡视组公布巡视情况,其中,三峡集团存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暗箱操作、分包及亲友插手工程建设等问题,还存在办公用房面积过大、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等现象,此外,在重大事项决策方面不规范不透明,选人用人决策问题突出等。

“尽管这些问题都不算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大的问题,但是十分普遍。”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三峡工程耗资数千亿,涉及到的工程繁多,在整个建设体系中,虽然有一些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诸多人为插手的因素,部分问题十分严重。

而另一位三峡集团内部人士也坦言,“这种现象多得很,基本一查一大片,如果真的要严办,牵连很广。而目前暴露的问题,尚属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三峡集团官网中也提及,巡视组还收到了反映一些领导人员的问题线索,已按照有关规定移交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处理。上述人士解读,这部分人员可能与三峡集团前领导有关系。

工程招标违规多

2013年10月29日至12月30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进行了巡视。巡视组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通过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赴湖北宜昌、四川成都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情况,完成巡视任务。

“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基本都与工程建设有关。”上述内部人士指出,此前,三峡工程原机电部主任被调查,其被调查原因则与机电部的工程招投标违规有关,而事实上,这种招投标的违规现象不仅仅局限在机电部,“基本涉及到三峡工程的诸多业务部门。”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水电项目,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耗资巨大,其牵涉的项目工程不计其数。

“但无论大小的招投标,都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情况,而且还比较普遍。”上述内部人士坦言,虽然集团上下对招投标有些流程上的规范,但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可操作的空间,导致部分有一定背景的集团亲友都参与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来,如果具备一定的工程建设方面的背景,其可能会参与建设,但即便是不具备工程建设方面的亲友,只要能凭借关系拿到项目,然后其再将项目分包出去,从中也能换取一定的经济报酬。

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则与集团内部的重大决策不公开不透明有很大关系。上述人士坦言,集团在项目决策和用人方面,也还有不少“一言堂”情况,“正常来说,一个决策起码需要3-4层审批,但实际上,很多决策都是部分领导直接决定,会前很少公开讨论。”

 

一个集团需要四个总部?

三峡集团内部存在的另一问题,则是三公消费的铺张浪费。

在三峡工程筹备开工建设初期,三峡集团总部一直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即葛洲坝所在地。此后,三峡集团先后建设了北京总部和成都总部。

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对三总部的分工是,北京总部作为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宜昌总部则以电力生产为主的生产中心,而成都总部则是工程建设中心。三者在各自的功能范围内,各司其职。

而去年起,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建成投产,溪洛渡水电站也开始加快速度建设,而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也进入准备阶段,去年,有消息指出,三峡集团在云南省昆明市拿下过百亩的土地,耗资超过10亿元,而集团内部的说法,这块地将用于建设昆明总部,用于后期建设调度剩余三个大型水电站的各项工作。如果此计划顺利实施,规模超过2万人的三峡集团将拥有4个总部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总部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东口1号楼B座,共15层,建筑物主体高45米,总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而其在2010年公开的一份总部办公楼家具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中显示,员工工位家具仅598套。

“如果按此保守估计,即便除去公用场所或餐饮配置等场所,其人均办公面积也有好几十平方米。”上述受访者估算。

而成都总部则位于成都市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总投资8亿多元,由南、北两栋高层建筑及3层连体裙楼组成。

而上述内部人士也指出,三峡集团的办公场所在业内被认为很“豪华”。“原本可以坐7-8个普通员工的办公室,基本上只坐了2个人左右,而领导层的办公面积比普通员工要大好几倍。”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且在公车配备上,基本上所有二级以上单位的一把手和部分副职都会配备价值达数十万元以上的公车,领导层的公车则均是奥迪系列车系。不仅如此,在公款消费方面,也一向比较浪费,定向酒店签单的标准也相对较高。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三峡集团官方表示,集团内部已召开专项会议,将针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改正。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之前,中央巡视组的相关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三峡集团也几乎同步开始整改,集团内部出台了一份包括12个方面的措施。

公开报道显示,整改方案将整改任务按完成时限分解到2013年底、2014年4月底前、2014年6月底和中长期等时间段,由集团党组班子及成员分别牵头负责。其中,三峡集团还将集团总部的“三公”经费预算在2013年基础上再下降10%。集团总部及各职能部门公务接待费用统一由办公厅归口管理,预算从严控制,标准按集团新出台的规定执行。而在人员架构上,三峡集团还将集团领导、三总师、总助、董秘只保留一处办公用房的规定,已全面清退多处占用的办公用房。并对超标准办公室改造施工。

三峡集团回应巡视组反馈问题: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整改

2月19日,中国三峡集团在三峡工程坝区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部署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3年10月29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中国三峡集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巡视。2014年2月17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向中国三峡集团领导班子反馈了巡视意见,指出了中国三峡集团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五条整改意见和建议。

曹广晶说,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王岐山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对巡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极端重视,集团公司党组将逐项逐条研究整改措施,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带头整改,并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整改到位。要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和腐败行为,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并通过健全制度固化整改成果,以促进中国三峡集团健康发展。

曹广晶强调,廉洁,是三峡品牌的重要内容,是集团公司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经媒体及时公开后,社会大众十分关切。我们要将社会的关注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集团公司今年的各项工作。

 

“三峡集团”为何问题这么多

对于三峡集团暴露出的问题,一方面固然应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多少人、牵扯面多广。另一方面,更要深思,为什么会出现“一查一大片”?这恐怕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中出现了大的问题。

比如,三峡集团暴露出来的情况表明,无论大小的招投标,都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情况,而且还比较普遍。部分有一定背景的集团亲友都参与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来,通过承包以及转包获得收益。由此看,其根源远不是简单的“与集团内部的重大决策不公开不透明有很大关系”,而是公共资源的使用与国有企业制度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与改革。

第一,公共资源交易,应全面纳入到交易平台中,通过市场化途径进行招投标。在这方面,没有例外。不仅要加快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络建设,更要加强全国性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国有企业的工程,也应纳入工程所在地或者注册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只有工程招投标公开透明化,才能杜绝“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从而杜绝腐败。

第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国有资本如何管理?国有企业的三公消费情况,未必亚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其效率与社会资本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差距。出路何在?恐怕仍要按三中全会提出的,成立若干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和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现国有企业向国有资本的过渡。是否可以考虑把现有的集团改造为水电投融资平台?由此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又可以真正消除完全没有必要出现的三公消费。

三峡集团再次暴露国企通病

用“违规众多、严重”等词汇来形容三峡集团存在的问题,恐怕一点不过分,从铺张浪费到工程建设领域的暗箱操作,形形色色的腐败几乎无一遗漏。三峡集团作为一家水电央企,既存在其他国企共有的病症,同时因为其旗下大量的水电工程,金额巨大、诱惑太多,造成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突出、严重。而这两方面正好反映出,各类国企特别是央企公司治理还存在大量问题,离成熟的现代企业还很遥远;此外,也反映出国企监管这个老大难问题进步有限。

从过去一年多来的肃贪反腐风暴经验看,接下来,三峡集团将有一批高管被调查。这当然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也有利于狠刹三峡集团的铺张浪费和腐败之风,对其他央企必然起到很好的警示和震慑。但问题是,反腐风暴过后,无论三峡集团还是其他央企,未来这些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后死灰复燃。

特别是建设项目招投标、采购存在的问题,这基本是所有工程建设领域的通病。包括私企、外企,该领域同样存在大量的腐败。道理很简单,因为有利可图,特别是亲戚朋友稍微一插手就可能获得暴利,如果监管有一丝缝隙即会有人投机。但不同的是,国企(央企)、集体企业以外的企业,其建设、投资资金和全民关系没那么大,即便是存在腐败,更多是其公司内部的事情,主要由其公司股东说了算。而国企(央企)的企业性质决定了,每一项资金的花费,每一个工程的规划上马、招标、分包,都关系全民利益。

正是因此,国企存在的任何腐败现象,即是和全社会、全民为敌,绝对不能得到宽容和滋长。所以,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反映全民意志,这主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同时,外部的监管丝毫不能松懈。这就要求国企的任何行为一方面要符合现代企业规范,另一方面诸如三峡集团的总部建设、日常办公,工程建设应该做大最大程度公开和透明。

具体而言,办公条件超标、工程招投标腐败严重说明,类似三峡集团这样的央企官本位问题严重,内部外部都缺乏制衡,企业领导“独裁”,可以不顾企业利益、全民利益随意做事、决策。正如不少学者所言,当下三峡集团也好,其他央企也好,亟需建立名副其实的董事会制度,让董事长、总经理、CEO以及其他高管不再是官员,而是走市场选聘道路,特别是增加外部董事数量,让董事会对股东负责,实现决策和经营的适当分离,才能形成良性制衡。

目前央企普遍存在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问题,这导致了央企内外部制度环境不佳,名副其实的董事会制度难以建立。只有通过股权多元化,实现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才能形成有效的股东制衡。有研究者提出,社保基金代表全民福利持有一定的国企股权,有利于形成对国有股东的制衡和腐败遏制。无论如何,国企改革和治理是个老问题,要让三峡集团这样的国企(央企)变得更有效率、腐败更少,就应该吸收一切国内外国企治理好的经验。

 

【启示与思考】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耗资数千亿,涉及到的工程项目极为繁多;如果真像知情人士所坦言的那样,各种“跑冒漏滴”的涉嫌贪腐浪费现象“一查一大片”,那么在其背后,就未必不可能还隐藏着比之更严重的问题。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央巡视组巡视之后,三峡集团究竟会被爆出哪些存在的具体问题,自然还需拭目以待。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中央巡视组的监督下,发现了诸多问题后,也应该有“自揭伤疤”的勇气和决心,迅速找出“硕鼠”,铲除腐败行为和土壤,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另外,我们在欣喜国企反腐频传捷报的同时,眼光更该放在如何铲除国企腐败易发的根源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目前的国企反腐只能算是拉开国企新一轮改革序幕的一角,铲除几个高管虽然对利益集团有所威慑,但只要“土壤”还在,春风吹又生只是早晚的事,因此,刹国企贪腐的风,还需应该有“自揭伤疤”的勇气和决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3/760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