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究

晒好权力清单更应晒明责任清单

2014年03月04日 09:26

 

继广东、河北、北京等地权力公开后,国务院各部门也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

督,这是中央首次“晒”出权力清单、亮出“权力家底”。

一时间,各地“权力清单”纷纷出炉。如何看待权力清单在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意义?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它将扮演什么角色?权力清单又会否阻碍行政创新?本报特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进行探讨。

减权最好“大刀阔斧”

执行最忌“阳奉阴违”

审批减权关乎权力,政府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自己手中的权力自然会缩小,恐怕有些官员心有不甘或失去了寻租的空间,仍然阳奉阴违。因此,晒出清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检视具体执行过程,究竟有没有实际的统计数据和市民打分来证明其实际效果。在有些领域,不能排除办事环节只不过是数字意义上的“同类项合并”,比如本来是要分三次办三个证的,“放权”后改成一次性办三个证,该提交的材料一份都没少,还得等候同样的时间让三个部门分别查验盖章,这样的改变没有太大意义。更有甚者,因为办事环节少了,市民得到的服务也减少了,来来回回办证,资料一次次补齐,反而增加了麻烦。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市民办事的实际体验,进一步优化流程。有人曾晒出办证的万里长征图,不妨审批改革后再主动请公众晒晒自己的办证流程图,看看有没有实际改变;另一方面仍要大刀阔斧地砍掉一些审批项目横向、纵向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许A证取消了, B证就不给办,办事人一样很为难。

权力清单相继晒出来是好事,但若执行上自有一套,清单不过是废纸一张。除了给一些官员的年终总结加点时髦政绩外,老百姓得不到什么实际好处。晒出来只是开始,能否做出来才体现决心和水平。

(张涨)

A

现状:行政审批减权不能止步深水区

纵观全国的“权力清单”,鲜明的特点是行政之手收得更彻底。看看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提出的行政审批改革“两个凡是”: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设定行政审批;凡可采用事后监管的不再前置审批。政府包办模式将逐渐瓦解,以浙江省为例,今年起,浙江省的“权力清单制度”中规定:省级部门将不再直接与企业发生拨付资金、收费等“经济往来”。

另一特征是奉行“减”字诀。以往的“权力大户”国家发改委仅保留25项审批权力。继日前晒出保留的18项行政审批项目,财政部又宣布再取消和下放3项行政审批项目。

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达1700余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履新时曾承诺“本届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以上”。而据统计,2013年国务院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完成了接近2/5的改革任务。

如此高效让民众看到公权力自我限权的决心与希望,接下来“壮士断腕”是否驾轻就熟?竹立家认为,目前行政审批砍掉的是相对容易的部分,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难度也越大。虽然现在一下子完成了一定比例的任务,但对深水区的改革不可掉以轻心。

 

B

意义:有限政府的权力更清晰

权力清单的出现,让有限政府的理念更加清晰。清单一出,行政权力的“存量”明朗了,又有利于控制“增量”,对疗治“明放暗不放”“边增边减”等把简政放权异化为“数字游戏”大有裨益。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审批不透明,寻租空间较大,“暗箱操作”屡见不鲜,甚至衍生出权力私有化、权力部门化等现象。竹立家指出,这场由广东刮起的权力清单之风,是公权力公开透明运作的第一步,划出政府职权边界,让老百姓和官员都心中有底,便于监督,值得肯定。

其次,清单与当前释放红利激活经济的目的遥相呼应。而随意干预市场,则是权力的惯性。近日,国务院明确指出,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限定公权力不得随意在权力清单外寻权与创权,才能发挥市场创新能力。

C

破题:权力透明还须打破隐形墙

事实上,要让公权力“照单行事”,又要避免好经念歪,权力清单只是起点,远不是终点。用权力清单约束过长的行政之手,下一步该怎么走?

首先,能否“照单行事”更需要关注,畅通监管更为迫切。竹立家指出,权力清单不走形式化,不走表面化,不仅制定好清单,还要执行好清单。畅通监管渠道是保障“照单行事”的利器,目前“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难、同级监督太软、法纪监督太晚”的缺陷亟须在制度上打补丁。

其次,还要晒职责清单。“权力清单”只是明确权力者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责任清单”则指出必须干什么,一旦不作为、乱作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晒出职责清单,完善权力运行问责机制,才能确保权力不出轨。

另外,须防止打着“公开透明”旗帜实则走形式主义的作风。竹立家指出,有些地方网络公开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办事屡遇隐形墙。这主要归因于政府的服务意识不够。审批需要的材料类型、内容等要一次性明晰,真正拆除各类隐形墙,做到高效便民。

清单焦点

公权力清单应由谁拍板?

竹立家:“权为民所赋,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权力清单的制定应当先通过各级人大,人大批准后才能公之于众。”

权力清单会否成为懒政新变种?会否带来不作为或不敢作为?

竹立家:“必须对清单有更严格的要求。权力清单要更全面,不仅要规定应该做什么,还要指出不能做什么。‘晒’正向权力,也‘晒’逆向权力,把权力坐标清楚地标注出来。此外,还应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以审批权为例,清单要明确审批的权限有哪些,分门别类,接受民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懒政。”

观点速递

公平市场

比扶持政策更重要

围绕增强企业活力推进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过去的实践看,政府给予各种扶持的企业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开”,而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企业却形成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局面。这样的案例表明,市场竞争是创新的源泉,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远比给予某些企业特殊政策扶持更为有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接受采访时指出

生育与养老

需要统筹考量

在持续的超低生育率阶段到来之后,我们需要不断深入认识新的人口形势和人口规律。目前来看,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不可分割,生育制度和养老制度需要统筹考量。随着少生少育愈演愈烈,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的空巢化、高龄的病残化交织在一起将严峻挑战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能力,产生大面积的养老安全问题。我们现在对低生育率成就的欢呼可能会变成未来的压力和风险。少生不是一切,我们已经为超低生育率目标的实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在未来还将面临未知的负债。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撰文指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4/761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