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国家公祭日,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2014年03月04日 09:59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213正式设为国家公祭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会议表决通过各项议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隆重地举行法定的、国家层面的纪念和悼念活动,目的是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础,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设两个纪念日有助于传播历史事实真相

设立这两个纪念日,得到了中国民众的热烈拥护,也得到了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

第一,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表现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作用。设立两个纪念日也是对那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而付出巨大牺牲、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与缅怀。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也包含了对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予以支援与贡献的肯定。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主持正义的进步力量共同的纪念日。

 

第二,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这种告慰和尊重是人类良知的重要体现。南京大屠杀是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在四十多天的时间内,三十多万同胞死於非命,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宝贵,才知道只有使我们的国家强大、民族强大,我们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才能够制止不义的侵略战争,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同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国际上总有那么一股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的势力。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与世界和平、人类良知、历史进步悖逆而行。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立,表明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人类历史上那最丑恶的血腥屠杀一幕,也是对一些国家右翼势力的严厉警告。任何企图复辟军国主义的势力,任何企图推翻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图谋,都不可能得逞。

第三,这两个国家纪念日的设立,通过以后长期不断高层次的纪念活动,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对中国青少年以及世界各国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历史教育、善恶教育、是非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的作用。发挥积极正义的影响,辐射正能量,培育未来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有助于青年一代肩负起历史的重托,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的进步。

立法设立“两日”传递三大正能量

设立这两个日子是民之期盼,我们老百姓早就期盼;是国之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世界的责任。设立“两日”传递社会文明三大正能量。

传递世界和平正能量。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死难者公祭日,这是对世界和平精神的丰富,这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提醒。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新和平秩序的开始,今天,我们进行纪念,就是为了让和平永远。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的悲剧,我们进行公祭,就是为了警醒世人,侵略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摧残,我们必须永远牢记。和平是建立的时刻让历史警醒的基础上的,和平需要让那些忘记历史的人睁开眼睛,设立“两日”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传递国家担当正能量。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文化道德传统的民族,我们爱国,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幸福。今天,我们设立抗日战争纪念日,就是为了传承我们的爱国精神,就是为了继承我们的和平精神财富,就是为了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死难同胞进行公祭,是对死者的安慰,是对活者的提醒,我们必须自强,我们必须自立,我们必须发展,我们必须自尊,这样的悲剧是我们永远的警钟。

传递公民责任正能量。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爱国日,我们每个公民必须承担爱国之责任,我们每个公民必须承担保护国家之责任。公祭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提醒日,做好汉当自强,我们必须富强,我们必须强大,我们必须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再也不能让侵略者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再也不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任凭侵略者的野蛮屠杀。笔者认为,这两个日子能够提醒公民承担责任,是传递公民责任正能量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类发展需要和平,社会进步需要文明,设立这两个日子传递社会文明三大正能量,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让这两个日子成为我们凝聚民族精神,升华公民灵魂,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资源。

 

【启示与思考】

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既是对抗战胜利的庆祝,也是对被侵略历史的铭记。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之中,所幸的是,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争下,终于打败了入侵者,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这一重要的日子,值得纪念。

而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是对不幸遇难同胞的缅怀,更是对耻辱的铭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抗战胜利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在12月13日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遇难者的缅怀,更是对耻辱的铭记。这种纪念活动,虽然有官方参加,但是,因为是地方性的,所以,其影响力有限。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这种地方纪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能让全国更多的人记住苦难与耻辱。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对英雄的崇拜,也不缺乏对民族败类的唾弃,但却缺乏对普通百姓承受苦难和做出牺牲的奠祭,特别是缺乏制度上的安排。这次,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国家公祭日分开设立,特别是以30万平民被害的南京大屠杀为公祭日,正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我们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我国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国家公祭日,我们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我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超越了个体、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缘、社交圈与乡土的情感,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性。

总之,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4/7610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