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俄罗斯对乌局势态度逆转 克里米亚成为新焦点
2014年03月04日 10:23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3月1日同意俄总统普京关于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的提议。近期,俄领导人频频就乌克兰发声,俄罗斯还突然在与乌克兰接壤的边境举行军事演习。
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了政权的突然更迭后,尚未平息的乌克兰危机又随着该国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局势的迅速恶化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克里米亚会否独立?俄罗斯将如何行动?战火会否点燃?这些问题值得密切关注。
连续强硬发声
近来,俄总理、议会上下院以及外交部连续发声,对乌克兰局势作出强硬表态。目前俄方发声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质疑乌政权机关合法性。亚努科维奇失势后,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乌议会闪电般地通过一系列决议。俄方称,乌克兰发生“暴力夺权”,议会是“在枪口和暴力作用下通过决议的”,亚努科维奇仍然暂时是乌克兰唯一合法领导人。
指责西方干预乌内政。在乌克兰局势变幻过程中,俄方对欧盟和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表示强烈不满。俄外长拉夫罗夫称,欧盟向基辅派出“不请自来”的使团,并将一些倡议和建议强加给乌克兰当局。俄罗斯不干预乌克兰国内局势,并希望西方国家也遵守这一原则。
要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乌克兰局势剧变后,东南部亲俄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一些民众举行示威,要求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1日对俄媒体表示,俄方不排除向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派遣“有限兵力”的可能性,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
忧虑乌兴起反俄浪潮。乌克兰各地发生拆除几十座列宁雕像事件,俄方表示气愤,要求乌方制止这种“无法无天行为”。此外,乌取消俄语的地区官方语言地位,俄方表示这是“一个严重错误”。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
克里米亚“火药味”渐浓
2月22日,乌反对派掌握议会权力并解除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政局的剧变在支持亚努科维奇的克里米亚地区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不安。
从26日开始,克里米亚大批民众举行示威,要求扩大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权力,并要求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克里米亚继续保留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地位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或并入俄罗斯。
从27日晚到28日早晨,克里米亚地区两个机场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占领。
28日晚,代行乌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在首都基辅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俄罗斯派遣军人进入克里米亚,称俄军不仅占领克里米亚议会和政府大楼,还试图控制公用设施,封锁克里米亚军人的驻地。他称,俄罗斯是打着演习的幌子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
对于乌方指责,俄外交部表示,俄黑海舰队装甲车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是为了保障舰队在乌驻地的安全,这符合俄乌两国就黑海舰队问题签署的协议。
对于俄方行动,美国给出了强烈警告。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说,对乌克兰的任何军事干预都将付出“代价”。有美国官员放话,如果俄对乌进行军事干预,奥巴马有可能拒绝参加将于今年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同时暂停与俄方关于深化经贸合作的谈判。
分析人士指出,克里米亚局势之所以出现动荡,除了乌克兰危机后续的延伸性影响外,其自身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克里米亚半岛濒临黑海和亚速海,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其中俄罗斯族占近六成,还有一些乌克兰族和鞑靼人。当地居民主要说俄语。公元1443年后,这里建有克里木汗国,1783年被沙俄吞并。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就半岛归属问题不断产生纠纷,曾长期困扰俄乌关系。直到1997年俄乌签署双边友好合作条约,确认克里米亚半岛归乌克兰所有,双方的紧张关系才得以缓和。
克里米亚主要港口之一的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深水不冻港,也是俄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苏联解体后,根据乌俄两国1997年5月签署的协议,俄黑海舰队在乌驻扎期限到2017年为止。2010年4月,两国同意把俄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期限延长至2042年,到期后双方还可决定是否再延长5年。
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与俄罗斯难以分割的渊源,克里米亚一直有较强的亲俄倾向,而此次乌克兰危机导致亲西方势力上台后,对于新掌权者极度的不信任感和对自身未来命运的担忧立即触发了克里米亚亲俄势力的强烈反弹,使当地局势骤然紧张。
(2月28日,在乌克兰巴赫奇萨赖附近,士兵站在俄罗斯装甲车上。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28日晚在基辅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俄罗斯打着演习的幌子已开始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而俄罗斯外交部则表示,俄黑海舰队装甲车辆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目的是保障该舰队在乌克兰驻扎地安全,这符合俄乌两国就黑海舰队问题签署的基础性协议。)
俄罗斯动向成关键因素
克里米亚局势如何发展,会否成为引爆战事的导火索,俄罗斯的动向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自乌反对派掌权以来,俄方在外交场合多次要求乌各方遵守亚努科维奇此前与反对派签署的政治协议,同时在俄中西部军区展开战备水平突击检查,所涉及部队达十余万之众。
对于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媒体所指称的俄在乌境内军事部署,俄方亦未否认,而是强调俄方行动均符合俄乌两国协议,同时强调俄方尊重乌克兰领土与主权完整。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俄罗斯眼下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左右克里米亚局势的主动权,但也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俄方在克里米亚公开采取干预行动,则很可能点燃俄乌战火,并将导致俄与美欧关系进一步恶化。虽然很难想象西方会为此采取军事反制措施,但外交和经济上的反制与制裁恐怕难以避免。对此,奥巴马已经表明了态度。
而且,这将有悖于俄罗斯做出的尊重乌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承诺,于俄国际形象不利。
如果俄方不采取行动,则那些“揭竿而起”的亲俄势力恐难逃被乌政府打压的命运。这样的结果不符合俄方关于“将坚决保卫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同胞权利”的表态,也将让俄政府在国内面临舆论压力。
同时,有了这一事件为由头,新上台的乌克兰亲西方政治力量将有更多理由和动力将俄罗斯势力彻底排挤出克里米亚半岛,俄乌关系同样难言乐观。(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4/7610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