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点赞手绘微信说明书,满满都是爱
2014年03月04日 13:38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26岁小伙手绘7页微信说明书 教父母使用微信
最近,从重邮动画专业毕业的80后张明为让父母学会用微信,手绘了一个详尽的使用教程。教程传上网后,迅速火了,不少一直哀叹“父母攻占朋友圈”的年轻人也被绘本触动,有网友回复说:“请别自私地关闭自己的生活,请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就在身边。”
每个步骤都详细直观
日前,我们联系上张明,今年26岁的他2010年从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系动画专业毕业,随后在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儿童绘画教育。谈到绘本已经在微博和朋友圈广为流传,张明觉得很开心,“画这个的目的除了教自己的父母,还想能分享给朋友和他们的父母。”
手绘本分为7页,从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开始:“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不能时常陪在您二老身边,但愿此册能解决二老焦急的心情,祝愿爸妈生活愉快。”
张明说,父母换了智能手机后,觉得优点很多:手机屏幕大、可以用手在屏幕上输入字、拍的照片清晰了很多。但他们还没意识到智能手机的诸多应用功能,在张明看来,最应该教会父母使用的就是微信。
教程从微信页面开始,张明用简洁的方框勾勒出主要界面板块,并用彩色笔做了重点标识。为了能让父母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步骤,张明都用第一人称注释。比如在微信对话中,他写道:“右边头像为您自己发出的信息,左边头像为儿子我发出的信息。”
所有细节,张明都用平实易懂的文字写了出来,“画这个就是为了能让爸妈觉得微信是个亲近的工具,所以我想用当面和他们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随后,张明趁着休息,用一整天时间完成了绘本。
我在父母面前没有秘密
张明是个标准的80后,老家在山东聊城临清,从2006年到重庆读书,到现在定居北京工作,他离开家乡已经近8年时间。每年最好的情况是能回三趟家,五一、十一、春节,即使如此,他每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虽然长年在外,但张明却有个习惯,几乎每天都和父母通话,任何事情和决定也都会和父母商量,“我在父母面前没有秘密。”张明说,因为经过和父母沟通,他并不担心父母用上微信后会过度关心自己的生活。
在张明看来,50-60岁的父母,在单位或公司上班,受过中高等教育,也算是微信的目标人群。但由于子女没在身边、工作太忙没时间等原因,怎么教会他们用微信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张明说,年长一点的人对电子产品的感受不同于年轻人,比如他们更习惯带字而非带图案的引导,这让他们感觉更安全。当“按键”换成图案时,他们容易不知所措,因此,在张明画的这本教程里,所有图案都有相应的文字解释。
张明的父亲张先生是第一个看到绘本的人,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粉”。“觉得儿子很上心,而且这种联系方式确实方便,发图片语音随时能交流。”张先生说,手绘教程代表着儿子的一片心意,他要把它珍藏起来。
网友声音
俺是Sisi大美女: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想跟上时代的节奏喔!
艺涵是个小宝气:转了,回家教老爸老妈玩微信。
张连腾:真心的佩服。别说用纸写画出来了,就是让其当面讲解演示,很多人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天地一沙鸥_妞妞:满满的都是爱,和朋友谈天说地聊东聊西,却往往把父母隔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带回去教爸妈玩微信吧。
手绘微信说明书是最好的关心父母教程
由于上班、上学,我们和父母见面越来越少。而随着新通讯方式的发展,父母也开始走上“潮流道路”,学着使用微信、微博。然而,不少人以不想被父母“远程管理”为由,拒绝和父母“互粉”。
子女应体谅,不少父母正是为了了解孩子才学着使用这些工具。在电话中,父母只能听到我们想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而微信、微博作为分享平台,上面展示的是更真实的自己。
事实上当我们放假在家,大部分时间宁愿抱着手机“独乐”,也不愿和父母聊聊家常、看看电视。即使父母主动要求教教自己,孩子也会因父母总是学不会而放弃。不可否认我们对父母的爱,但是因为父母是最亲近的人,我们往往忽略他们的感受。我们单方面地拒绝他们了解同龄人眼中的自己,不愿意花多一些的耐心和时间去教他们,这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始终有一条沟壑。而张明不仅大方地和父母“互粉”,还提供“一条龙服务”,表现出了难得的耐心。
简单的手绘,浓浓的孝心。这样的一本微信教程,不仅教会了张明父母以及我们自己的父母如何使用微信,也教育其他为人子女者,如何用耐心带父母融入自己的生活。
手绘微信说明书是对孝心的最好提醒
信息时代,交流工具换代升级的速度莫说是年轻人,就是经常用到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职业人都得时刻保持自己紧跟潮流,从博客到微博,到微信,甚至是其他各种非主流的小众交流工具,都得熟悉并且会用,才不至于被现代社会给“甩过几条街”。
因为现代年轻人对各种新鲜的网络社交工具越来越依赖,所以就极容易和一个人群产生沟通上的缺乏和障碍,那就是他们已经上了年龄的父母。现在无论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的父母,基本上都已经是四十出头的甚至年龄更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接受传统博客等网络互动平台还尚且吃力,面对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兴媒体,恰恰就像很多七零后的父母们到银行不会用自动取款机取钱那样尴尬,因为对新技术的发怵和接受理解慢,所以他们和子女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或者说,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他们的子女更多的依靠微信等通信技术来交流,父母因此就少了和子女交流的机会。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年夜饭,儿女孙辈们都一人一个手机低头上网发短信,老爷子看不惯,最后拂袖而去,其实就反映了这样一种现代家庭交流不对等的尴尬。
这个手绘微信说明书其实就是对当代年轻人孝心如何奉献给父母的一个最好的提醒。既然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用微信等新手段交流沟通,那好,把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的使用方法教给父母,让他们也成为我们的“微友”,加进朋友圈,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和父母适时交流互动的机会,而父母们也会对这样的交流保持足够的兴趣。
看一页页的手绘本以及写得非常详细的说明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充满孝心和细心的儿子的努力和细致,而这个说明书其实同样也是一个孝心的提醒,它提醒我们,在父母跟这个时代的某些东西要脱轨的时候,作为儿女,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帮父母重新抓住时代的一些新鲜元素,让他们感受年轻人喜欢的一些新鲜事物,虽然他们未必喜欢,但是如果作为儿女的有这份心,无论新生事物他们接受不接受,起码在心里,他们接受了作为儿女的这一片良苦用心,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孝顺。
手绘微信说明是一份孝道教程
社会进入了“微时代”,不会使用微信虽然不至于被淘汰,但总有落伍跟不上时代之感,也少了与亲友交流的一个渠道。为此,教会父母学会使用微信,让自己与父母的联系沟通畅通无阻,便是一件富有孝心的事情。
与那些印刷精美的使用说明相比,这份手绘教程无疑显得粗糙,但它却却很实用,九页纸的使用指南涵盖了微信使用的方方面面,父母照着一学便会。看到这样的手绘教程,让人平添感动,顿觉温暖,不禁为这位“中国好儿子”点赞。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的是父母的舔犊之情。儿女在与父母离别时,能为父母做点什么?既然注定不能有更多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就让微信架起与父母联系的桥梁,让父母能通过信息、通话、视频与自己交流,也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弥补。耐心手绘,一笔一划,让人想起父母教孩子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虽然,子女的回报与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并不能成正比,但相比那些即使有空也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虐待、遗弃父母的子女,这已是子女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是对父母的回报和反哺。
为了事业,子女可以飞得高些远些,但是,树高千尺离不了根,游子在他乡不要忘了父母,要通过迅即快捷的联系,让自己与父母在心理上的距离可以近些再近些,否则,老人居家会倍感孤寂。据报载,南京一位空巢老人就莫名其妙地向邻居门口泼起开水,原来是以此种方式“消愁”,读来让人唏嘘伤感。
为父母手绘微信教程,有人惊叹这位网友有才,其实,他最富有的,是对父母的一份孝心和深爱。他的手绘微信使用说明,已不仅是一份普通的说明书,更应该被当作子女尽孝的典型教程。看到这则新闻,有很多网友表示,也要教自己父母使用微信。看,教程的作用已经发挥,孝和爱的正能量正在显示,寄望这样的“中国好儿子”越来越多。
【启示与思考】
图文并茂的说明书制作得非常详尽,从登陆微信界面开始,怎么使用指定的功能,使用后屏幕出现什么显示,功能键的作用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标注、解释得非常清楚,甚至还在页末标注了页码,以免父母拿乱了弄错顺序。看着这个说明书,就好象一个孩子在和爸爸妈妈面对面地进行讲解,循循善诱,不急不燥,感觉特别温馨、温暖。
当下的中国,正在走向“深度老龄化”,一些空巢老人难免有些寂寞和孤独,甚至于因此而患病;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城镇化”,有些年轻人远走高飞,想常回家看看父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下,作儿女的还应该想方设法为父母找乐。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电脑上网看新闻、玩QQ,发Email,发博客,用手机打电话、发微博、微信,很多人成了“低头一族”;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那正如古人所说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但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多为“门外汉”,往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时候,作儿女的,对父母起码要争取做到“两个尽可能”。
具体说来,一是“尽可能地购买”——无论城乡,作儿女的,应尽可能地给父母安装固定电话或购买手机,能买台电脑更好;二是就像报道里这位“中国好儿子”一样,尽可能地教父母学会上网打字、学会使用手机,为他们打开网络世界的“广阔天地”。
一个人,会用手机,会用电脑,畅游网络海洋,你会感叹“时间都哪里去了”;同样,老年人会玩微博微信,会玩玩QQ、Email,再加上“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就不会感到寂寞,就不会感到孤独——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为让父母学会聊天软件手绘说明书”,也算是一种“常回家看看”,也是一种“孝敬父母”。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4/761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