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究
“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当前最大的政治
2014年03月05日 14:35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政治宗旨和一切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人民主权原则;“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履行政治使命、担当政治职责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途径、根本方法和根本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不简单和狭隘地涵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意义;它同时更深刻地规定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和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表明党源于群众、代表群众、立足于群众,揭示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渊源关系;“到群众中去”则要求党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回归于民,并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显然,党践诺政治宗旨以及组织发动群众、指导和指引群众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实现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目标,必需始终坚持“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由此可见,“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居于重要位置,具有丰富内涵和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到群众中去”是党形成正确认识路线的“第二个”必经阶段,是我们党形成正确认识路线的基本途径和正确方法。在此之前,党通过“从群众中来”,实现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将群众的生产生活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使其从“无字之书”转化为“有字之书”,形成旨在于指导实践群众的理论与政策。这是党形成认识路线的第一个阶段,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党的“意识加工厂”,采取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论方法,对群众的朴素思想认识和具体化实践经验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加工和革命化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这些理论化、系统化、抽象化的理性认识,一方面要发挥和起到指导群众实践、鼓舞群众不断创造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回到重新回到群众实践中去,以其所起作用的优劣和好坏以及是否能够起到作用的实际情形为依据,获得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科学性检验和实效性验证;再一方面通过不断的验证和纠正,使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获得丰富和完善、深化和提高,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其科学性、先进性、实效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以来,始终坚持认识路线“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将其上升为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党的思想和理论创新推动中不断实现新的拓展和深化。实践证明,“到群众中去”,是“从群众中来”的持续和延伸,是对“从群众中来”内在要求的回应和满足。这是保证党形成正确的认识路线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从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根本宗旨看,“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立场对我们党的根本要求,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重要前提、重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党回到人民中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政治心性的鲜明体现,是对我们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绝无狭隘的自身利益这一“天下为公”政治德性的彰显。它表明:第一,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尤其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目标和归宿;第二,我们坚持到群众中去,通过组织和发动、鼓舞和指引、帮助和指导,团结民众,凝心聚力,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文明财富、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三,我们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一言九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落实到实处,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体现到可感、可见的实效上;第四,我们党一向重视同人民群众政治融入、思想融入以及实践融入的高度统一,以政治融入、思想融入促进和引导实践融入,以实践融入巩固和强化、推动和深化政治融入和思想融入。“到群众中去”,把党在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方面的指引和指导教给人民群众,把党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温暖和关怀、体谅和照顾送给人民群众,把各方面可感可见的真实利益带给人民群众,把党各方面的一切荣誉及成就分享给人民群众。可见,“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确立价值目标、进行价值实践、完成价值归宿的中心环节和必经途径。
从党的政治存在和政治生命角度看,“到群众中去”,是党向人民回归、同群众融入从而重获智慧之泉、生命之源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条件。人民是母体,也是党的精神家园,党的政治生命的一切元素和智慧的一切基因,全在于人民群众的有机生命和社会实践之中。党既是政治实存,也是社会实存、生活实存、交往实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好比人与空气、鱼同水的关系一样,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人员以及其它一切方面,不可能完全地离开、也不可能永远地离开人民群众而绝对独立地、更不可能绝对孤立地存在。“到群众中去”,就是回家,就是补给营养,就是找回依据,就是明确和实现归依。我们党由于是一种政治存在,政治生命是其本源,因而“到群众中去”,自然也就具有基于社会学和社会生活意义的政治性质,是我们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必须做出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进而,“到群众中去”不仅需要并体现为党的政治智慧,同时也是我们党必需始终坚持和实际地遵守的基本政治原则。
总而言之,在党的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是灵魂,表明党的政治立场、政治追求和政治宗旨;“一切依靠群众”,是党践行政治宗旨兑现政治承诺履行政治使命实现政治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逻辑起点、基本依据以及重要工作方法;“到群众中去”,是党实际地落实“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政治原则的前提性条件及保证,是“从群众中来”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成果所在。对于党实践和贯彻群众路线而言,“到群众中去”处于锁钥位置,最具决定性意义,最能发挥制约性作用。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现实具体实践中,必需从政治高度重视“到群众中去”,必需满怀政治热情和责任感坚持“到群众中去”,必需在群众和群众的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奉献。我们党走群众路线,归结一点,就是要“到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兑现一切政治承诺,把对人民群众的一切政治承诺做对、做好、做实、做到位。
中国共产党坚持“到群众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到群众中去”,党和人民才能真实地血肉相连、有机一体,才能实际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生死与共;只有“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才能实际地真正落到实处,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政治理想才能不断地变成现实;只有“到群众中去”,党才能真正现实地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主心骨”、“领导核心”和“贴心人”;只有“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才能真实和具体地同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融合起来,并通过这种联系、统一以及融合不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政治先进性和政治生命力;只有“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政治追求、一切政治目标、一切政治存在,才能通过同人民群众的相融、相知、相依不断地实现、不断地兑现、不断地呈现。我们党做如若不到“到群众中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如若拒绝“到群众中去”,党的性质、党的价值、党的使命、政治肌体,必将抽象无物而成为政治空壳,必将固步自封和自说自话而成为政治僵死,必将逐渐地背离人民和成为人民的对立面而遭人民唾弃和被历史封存。不到群众中去而大喊空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疑是政治做秀;到群众中去而不为民分忧、助民解难、为民办事,自然是失职和渎职。只有满怀对于人民的政治感情和热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政治激情和追求、对于共产党职责使命宗旨的政治道德和精神到群众中去,党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才能有所事事有所建树,才能有所奉献和贡献,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灵魂和良心。
对执政党而言,是否坚持“到群众中去”,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历史上,我们党曾经作为反对党和革命党,由于条件和环境异常艰难复杂、凶险诡谲,最能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时候“到群众中去”,自然主要是向人民群众寻求同情、帮助和掩护。在执政党以后最初的一段艰苦日子里,由于生活条件普遍极差,工作环境普遍艰苦,国家建设任务普遍繁重,党依旧能够较好地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我们党“到群众中去”,主要也是向人民群众寻求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党执政地位日益巩固,各级领导干部各方面的环境和条件不断获得极大改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开始史无前例地膨胀起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蔓延起来。因而,“到群众中去”比起以往来越来越难了,党员领导干部在此问题上走过场、挣表现、摆架子,甚至拒绝“到群众中去”越来越成为普遍问题了。当前,“到群众中去”,成为全党普遍面临着的十分严肃和严重的政治考验和现实课题,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十分重要和紧要的政治任务。这使我们党史无前例遭受到“四种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这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和挑战,确实是越来越成为制约我们党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我健全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严重障碍。所谓政治,乃是人类利用特定力量实现特定利益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共产党的政治,乃是团结民众、凝心聚力,以实现发展和进步、和谐与繁荣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党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然是党的政治的实践者、体现者和担当者。是否能够自觉地到群众中去,是否能够积极地到群众中去,是否能够满怀担当充满抱负地到群众中去,乃是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是否实践政治、是否无愧于政治的试金石及“量天尺”。
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到群众中去”,对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此,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需正确理解和全面深刻把握“到群众中去”的全部意义和要求。其次,必需带着这些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特别是深入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切实地帮助推动工作,帮助改善民生,帮助促进发展,帮助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到群众中去”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求全面。主要体现在:问需于民,予利于民;取信于民,问计于民;融情于民,共济于民;接气于民,固本于民;等等。“到群众中去”,必需注意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民为本精神,即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人民评价尺度,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三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是“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准则,即中国共产党必需始终具备并不断巩固发展走到时代前列的政治先进性,以不断发展的政治先进性引领和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根本利益的不断实现。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科学和政治内涵丰富深刻的有机体,“一切为了群众”是灵魂和中枢,“一切依靠群众”是工具和手段,“从群众中来”是起点和依据;只有“到群众中去”,才是整个群众路线的重心和关键。我们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实际地到群众中去,才能根本解决“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问题,才能根本实现“一切依靠群众”的手段问题,才能根本体现“从群众中来”的价值问题。“到群众中去”,本质要求是同人民群众身心融入相统一,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党、党员以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总装着人民群众,脑里总想着人民群众,行动上总为着人民群众,利益分配上总向着人民群众。只有长期保持“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螺旋式循环,是“入口”和“出口”长期保持畅通,那么我们党就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生命的源泉活水才永远不会枯竭,党的丰腴的肌体才永远不会萎缩。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的是要坚持做到党与人民群众鱼水相容、血肉相连,永远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水乳交融,时时处处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让人民群众始终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看到各级领导干部亲民、爱民、与民、为民。这就表明,“到群众中去”,是当前条件下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党加强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我们党要克服和战胜“四种考验”、“四种危险”和赢得民众、推动发展、巩固执政,明智之举、有效之策,就是要在全党全面落实“到群众中去”,实实在在“到群众中去”,有的放矢“到群众中去”,无私奉献“到群众中去”,把这项政治讲好、做好、用好。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5/7613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