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淡看公车司机辞职潮
2014年03月06日 14:10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湖南多地公务车司机现辞职潮 因灰色收入不再
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他们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
“趁现在还年轻,出去闯一闯!”
2014年2月8日,家住湖南省茶陵县的孙睿整理好行装,开始准备远赴广东东莞打工。而此前的两年时间里,孙睿是湖南省某厅级机关的一名聘用制公车司机。
孙睿的辞职并不是个别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年底,在长沙韶山路某机关大院内,机关车队已有5名司机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样在八一路、东风路等多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车队,也出现了一些公车司机辞职现象。
一份曾经让人艳羡的职业,缘何不再具有吸引力?
小活暗藏“大学问”
“别看只是开车‘小活’,里面暗藏‘大学问’!”
张阳是湖南省某厅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和厅机关车队司机打交道。
张阳介绍,公车司机有多种分类。按照是否有编制来分,可分为带有正式编制的司机和临时聘用的司机。前者因有编制且在机关单位人数较少,一般都被安排做了车队队长,而后者一般专职从事公车司机工作;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公车司机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厅领导专职司机、处长专职司机和普通机动性的专职司机。
“给厅长、处长开车的司机平时开车都有规律,工作比较轻松,最苦的是机动性的专职司机,要求随叫随到。”张阳对记者说。
在张阳看来,会开车、开好车是做好公车司机的首要条件,但仅做到这点,距离领导喜欢的“公车司机”还相差甚远。“有丰富应酬经验的公车司机,才会是领导喜欢的公车司机。”
已辞职的公车司机孙睿对张阳的说法深表赞同。孙睿向记者透露,两年前,他到某省级机关给一名处长开车,到车队报到后,他首先向老司机请教的并不是如何提高驾驶技术,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应酬能力。
孙睿认为,作为常接近领导的人,首先要做到“四不”,即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同时,作为领导的司机还要保持头脑清醒,时时刻刻为领导考虑。“如果领导经常参加应酬,有些司机喜欢把车停在酒店门口,这是不对的,应该把车子停在其他地方,然后守着领导。如果车子经常停在酒店门口,这对领导的形象影响不好!”
孙睿坦言,因为司机有时还要承担领导私人秘书的工作,这就要考验他的社交应酬能力。
“地方基层一般不会直接将礼物送给领导,而是委托公车司机转交,什么人送的什么东西该收,什么人送的什么东西不该收,心里要有数,不能见什么东西都不假思索地替领导代收。”孙睿坦言,作为领导的司机,一般都是通过领导多年筛选留下来的,深受领导信任。“领导特别欣赏的公车司机,有时候还有被转正提拔的可能。”
孙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据媒体披露,已落马的广东省东莞市委原副秘书长吴湛辉就被曝出,他原为东莞市政府的一名公车司机,给领导开车,后来被慢慢提拔做了领导。
湖南省道县工业园区原党工委书记夏志凌,高中毕业后在道县氮肥厂做了一名司机,后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和不懈努力,终于成长为手握实权的副县级领导干部,但最后也因为受贿被判刑。
灰色收入曾为“潜规则”
虽然位置不显赫、工资也不高,但对于机关公车司机这一职业,许多待业青年曾经趋之若鹜,为了谋得这份差事,他们不惜四处托关系、走后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长沙市和湖南省一些机关专职司机的基本工资,每月只比湖南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高出400元左右。
2014年1月13日,长沙市卫生局发布的驾驶员招聘启事显示,该局公车司机除有出车补助,单位缴纳“五险一金”外,基本工资为1600元/月。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透露,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30日,湖南省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为1265元/月。而在湖南省级机关开车的司机基本工资则还要低一些。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公车司机的收入除了固定工资部分,还有其他灰色收入。有分析指出,现有公务用车基本是领导用三分之一,家属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之一。给公家开车,等于端上铁饭碗。公车私用是其一,随领导出行,收受“车马费”是其二,从车辆维护保养中吃回扣是其三。
“有的机关单位由于监管缺位,汽车维护费往往会成为公车司机的‘摇钱树’。”这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现年31岁的徐明辉曾十分“钟爱”自己公车司机职业,“钟爱”开公车的理由不是他喜欢开车,而是他在维修公车过程中悟出了一条“生财之道”。
2010年,徐明辉由岳阳劝业劳务代理有限公司派遣,到岳阳市国土资源局云溪区分局任临时工,负责驾驶该局的一辆“湘F23947”黑色帕萨特小汽车。
按照云溪区国土分局的规定,该局聘请的司机工作职责除了负责驾驶车辆外,还要负责所驾驶车辆的日常管理、保养、修理,并有权经手报销保养、修理费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明辉在报账过程中发现单位财务报销单据存有漏洞,报销单上大、小写金额栏是空白的。随即,他开始萌发了利用报账漏洞骗取公款的大胆想法。即利用其经手报销车辆保养、修理费用的便利,通过采取多报费用的手段骗取国有财产。
之后,徐明辉开始把骗钱想法付诸于行动。在报账时,他先用平时实际修车发生的小额发票为附件,在填写报销单时故意把大、小写金额栏前面部分预留一些空白,待财务人员及相关领导在报销单上签完字后,再分别在大、小写金额栏自己事先预留的空白处加上自己想填写的数字:“420元的报销单改成27420元、550元的报销单改为253550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以报销公车“维修费”等名义,轻松骗取单位公款百万余元,而云溪区国土分局在两年的时间里都未察觉。案发后,徐明辉被法院认定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
张阳透露,一些在机关为领导开车的专职司机,每月工资加上灰色收入,总额往往能超过普通公务员的工资,这在公车司机群体里面曾是“潜规则”。
收入锐减 司机请辞
然而,就在去年年底开始,湖南省和长沙市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陆续出现公车司机辞职现象。
“公车改革和多项禁令实施后,一些公车司机以往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光靠单位发给的裸工资,有些司机很难养家糊口,所以不得不选择了辞职。”有知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了公车司机辞职现象缘由。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中“取消一般公务车”备受关注。
而在《条例》下发前,湖南岳阳市两次对公务用超标车进行清理,近百辆公车被拍卖,其他地方也对清理公车作了部署。
据记者了解,按《条例》规定,有资格配备专车的领导很少,而有特殊需求的车辆也是在公安、气象等特殊部门。这意味着,除省部级领导专车以及用于执勤、紧急通信的非一般公务车外,其他大部分都将进行招标、拍卖。而大规模削减公车,势必也会让一些公车司机丢掉“饭碗”。
“与其到时候被端掉‘饭碗’,还不如趁早另寻出路。”公车司机孙睿在去年年底辞职后,今年准备远赴广东东莞打工。“准备去广东一些企业寻找司机职位,虽然辛苦一点,但至少待遇相对会高一些。”
而一些暂未辞职的公车司机内心也很纠结,如今完全靠工资度日的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中央禁令出台后,基层单位一般不敢再给送土特产和红包,司机下基层收小利益的机会也不再有了,这种状况无疑给一些公车司机收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车改后,公务员有车贴,我们即使不被辞退,收入就只能靠工资了。”长沙市某机关单位司机刘茗说。
刘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现在每月工资是1500元,加上出车补贴,每月正常收入不到1800元。而他每月在长沙租房的租金要800元,生活费和其他开支加起来,每月下来,其工资基本上要花得精光。
“我现在是典型的‘月光族’,每月都存不下钱,以后结婚用钱都是个问题。”今年春节后,刘茗也开始一边上班,一边另外寻找新工作。
公务员张阳认为,以前领导专职司机靠工资和灰色收入,除了养家外,在长沙买车买房都不稀奇,但现在公车司机的收入能保障家庭的正常开支已经不错了。
让公车司机的“辞职潮”来的更猛烈些吧!
为什么令人羡慕的职业,湖南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出现“辞职潮”呢?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平时整天“瞎跑”的公车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四风”的不断深入,各级领导的权力也被关进了“笼子”,“油水”大幅度缩水。公车司机的“生财之道”“升官之道”被堵住了,以前的“香馍馍”如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且司机的“裸工资”又不高,在理性的考量下,出现了公车司机的“辞职潮”现象,其实是自然而然的逻辑。
让公车司机的“辞职潮”来的更猛烈些吧!“辞职潮”越猛,一定程度上说明公车制度改革进行的更彻底,“八项规定”、反“四风”的成果更丰硕。这将更加坚定民众对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信心,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央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力度与成效。
公车司机露出的“馅儿”
作为“领导身边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司机据说开始出现“辞职潮”。这如果是真的,倒的确可视为一段时间以来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效果显现。
面对“公车司机辞职潮”,所有的评论员都同意将其归功于改革与政策。邬光强发表在东北新闻网上的《为公车司机辞职点个赞》的文章认为,随着公车改革的逐渐明朗化,加上中央多项严令整治作风,别说是司机,就是领导干部的“灰色空间”也受到了挤压,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随欲而为了。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了公车改革的市场化导向,随着改革的逐步落实,公车司机的日子将更难过,很多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吴倩同样在《华西都市报》上表示,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体制内的临时工没有办法享受到权力带来的灰色利益,因此湖南公车司机的辞职潮也成了国内公务员体系的现行缩影。
面对“公车司机辞职潮”,所有的评论员都同意作为“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司机们,在此之前有着巨大的灰色收入。杨涛在《燕赵都市报》上进行了一一罗列:在许多地方的机关里,“临时工”司机的月工资是最低的,往往也就1000多元,只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比给企业开车的司机的工资还低。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挤到机关当“临时工”司机,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点:一是如果有幸给大领导开车,就有机会转正,这是诱惑力最大的;二是在机关工作人脉关系广,有机会帮别人办事,有面子也有实惠;三是在公车管理不严时,可以公车私用;四是跟着领导出差,往往有一些礼品和土特产收获;五是利用单位财务制度管理不严或不完善,吃一些车辆维护费回扣或者虚假报账等。
在上述“五宗罪”之外,上官酒瑞认为还有更值得关注的东西,他在《新闻晨报》写道,对于某些领导来说,对司机的要求并不那么简单,光驾驶技术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丰富的社交应酬经验,能够严守一些“规则”。据说,所谓的“四不”就算是不成文的规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如此职业要求,使得司机与这些领导之间建立起不太容易攻破的“利益联盟”。在一些场合,司机为领导应酬、保密、奔波,加上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一旦有上梁不正的领导,司机要想干下去,难免就会为虎作伥。一些领导直接或变相给司机“授权”,让司机充当受贿的“白手套”。原因很简单,有的人觉得,与司机搞好关系就找到了“接近”领导的便捷通道,甚至是行贿腐败的突破口。这一切都意味着,领导司机已成为被严重异化的一种职业。
与其说司机与领导结成了“利益同盟”,倒不如说司机成为了领导的“腐败随从”。这大约是一些公车司机的“第六宗罪”了。正因为如此,黄吉东在长江网上提醒,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何谓身边人?他认为,与领导工作时间接触最多的一般为两种人,秘书和司机,可谓领导的嫡系部队,领导的身边人。领导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还要管好身边人,身边人的作风,常常是领导干部个人作风的延伸。管好“身边人”是领导干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如何评价“公车司机辞职潮”的价值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评论员都意见一致。在《华商报》上,龙敏飞表示,“公车司机辞职”见证车改摸到了石头。就公车司机辞职潮而言,这见证了公车改革的成效,让制度善意得到一定的落实。这意味着,之前关于公车改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是摸到了石头,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新华日报》则援引网友@新闻前沿网的微博观点指出:这一现象凸显“领导身边人”不再“牛”,这是“三公改革”成效,受益的将是大多数。这,才是制度公平之所在。
不过,谢伟锋显得并不这么乐观,他在红网评论频道表示,五名公车司机辞职只是“少数派报告”。深入一看,才发现这个某机关大院也只有五名公务车司机辞职而已,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潮”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关于“取消一般公务车”对于公车司机这个群体具有深远影响,但在很多地方,还是“只听楼梯响,未见下楼人”。同样,去年一整年的禁令也让公务员们叫苦不迭,从而制造出不少要“走人”的舆论泡沫,然到现在来看,也仅仅是种撒娇而已。他认为,公车改革,以及更高级别的政府改革,都是路漫漫兮其修远的过程,鉴于已经是啃硬骨头的阶段,所以说要看到让人满意的成效,还是需要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而如果就是因为有五名公车司机辞职了,大家就纷纷解读成改革已经触动到“既得利益者”并可以点赞,那就完全跑偏。
同样不认同“辞职潮”说法的,还有连续十余年倡导“叶氏车改”的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他在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个别地方出现司机辞职,还不能算是“潮”,不过让他感到可以期待的是,鉴于车改以2014年、2015年为期,“辞职潮”会在下半年或者明年到来。
一个真正的“公车司机辞职潮”真的会到来吗,那个一直存在的巨大的灰色地带会被铲除吗?如果说公车司机的“六宗罪”根在领导,那么领导的根又在哪里呢?这些仍旧值得追问。
【启示与思考】
公车司机,作为领导者“身边的人”,其调动各种资源的能量也是大得惊人,可以转化为“灰色收入”,更甚至还能利用管理的漏洞,把公车当成“摇钱树”,牟取“黑色收入”。比如用加油的名义“摇钱”,用维修的名义“摇钱”,媒体曾披露某地一辆公车一年内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公车“摇钱树”上“摇”下了多少钱,由此可见一斑。
去年各地陆续推行的公车改革和两办、中纪委相续发布的十四项禁令,润物细无声之中,化作带电高压线,开始倒迫领导干部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去年中纪委的反腐工作可以看出,中央对领导干部贪腐本身的关注,逐步放宽到领导干部身边的司机、秘书、家人,对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生活作风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公车司机们“寻租”的空间越来越小,“灰色收入”已越来越少,“黑色收入”更是不复存在。
公车司机辞职潮或许是个好起点。对政府机关队伍而言,让那些不愿“公务”而只想以公谋私者出局走人,也是“清理门户”,不但有助于裁减冗员,亦有利于重塑形象。而对公车司机来说,可以“趁现在还年轻,出去闯一闯!”凭一己之力打拼世界自力更生,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坐等捞取已成过街老鼠的权力“好处”。
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仅一步之遥、一线之隔。据以往查处腐败案件的经验,很多领导干部身边人——司机、秘书、家人,是别有用心者重要的突破口,是千里拒腐长堤上的蚁穴,也是各级组织反腐败体系上的“后门”,最容易被带着腐败“木马”的各种花招攻陷。从去年中纪委的反腐工作可以看出,中央对领导干部贪腐本身的关注,逐步放宽到领导干部身边的司机、秘书、家人,对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生活作风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正是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惩防并举的做法,真正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众多的前所未有的“条条框框”,有效限制了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各种灰色收入。部份公车司机的离职,在让公车司机从让人艳羡回归成为一种普通社会职业分工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央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力度与成效。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6/7614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