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防“野鸡大学”忽悠,公布正规海外院校名单仅是第一步

2014年03月06日 14:22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教育部公布正规海外院校名单 防“野鸡大学”忽悠

近日,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公布了一万余所正规海外院校的名单。中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醒,出国留学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学校,别被“野鸡大学”忽悠了。

覆盖44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海外正规学校名单,包括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4个中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

其中,美国作为第一批被公布的国家名单之首,足以见得它在中国留学市场的分量。公布的学校名单涵盖了美国53个州或地区。

据中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近年来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多,三个方面问题凸显:一些国家近年来新办的私立学校质量较低,甚至频频出现倒闭;部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自身留学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也有欠缺,出国后很难适应;“黑中介”通过发布虚假留学信息或签订不负责任的中介服务合同等欺骗留学者。

中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提醒,留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了解有关情况和信息:一是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进行查询;二是咨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外国驻华使馆等。

如果通过留学中介办理出国留学,建议留学人员使用或参考使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示范文本)》。

2013年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出警告说,误入“野鸡大学”已经成为海外留学一大隐患。该机构援引美国大学统计的数据称,美国“野鸡大学”泛滥成灾,而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美国的“野鸡大学”每年的学位证书95%给了中国人。

“野鸡大学”也称“学历工厂”或“学店”,办学以营利为目的,通常采用容易与知名大学院校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钻相关国家的法律漏洞、滥发文凭。“野鸡大学”所涉及的欺骗内容,既有可能是假学校,也有可能是假学历。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称,根据目前的调查了解,报考国外“野鸡大学”的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不知情受骗型,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海外学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的误导,让他们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换来一张无用文凭;第二种是无法完成学业型,一部分人到国外不好好读书,最后由于成绩较差,难以向家长交代,就买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第三种是“主动”受骗型,这类学员主要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他们普遍年龄偏大,但由于升职晋级的需要,主动花钱购买“野鸡大学”的文凭。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分析认为,野鸡大学在国内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首要原因是“学历不能承受之重”。“越是有耀眼的教育背景,越可能打开更为辉煌的机会之门。

其次,扭曲的用人标准在作祟。随着中国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无论是否真正涉及跨国业务,各用人单位都以是否有海外高校文凭作为取才标准。留学经历成为争取理想工作机会的重要砝码,也成为职位晋升、获取科研经费和提高福利待遇的重要评价标准。

它建议,中国政府应提早考虑成立有关的多边合作机制,或者为建立专门的合作机制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建立一个能够规范国际留学市场的高效调节管理机制,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野鸡大学等各种不规范或违法机构的存在,保护跨境教育学生的权益。同时,教育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全球留学市场合作,充分利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现有的平台,及时把全球每年出现的各国“野鸡大学”名单公布出来。另外,也要严厉打击学历造假行为,对于公职人员的文凭造假,尤其应该严厉惩处。

 

谁制造了“洋野鸡大学文凭”的旺盛需求?

原本指望出国留学镀个金,便能“成龙成凤”的,却未曾想回来的却只是“野鸡”,如此落差,的确是太过巨大。不过,“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其实绝非什么狗血离奇的剧情,“野鸡大学”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自从文凭这个东西有了超然于教育本质与内涵之外的含金量,“野鸡大学”其实就一直如鱼得水,虽然屡遭诟病与非议,但“野鸡”却一点也不比“凤凰”们活得差。

不过,假如认为“野鸡大学”的如鱼得水,全是因为其山寨得惟妙惟肖,让学生及其家长难以分辨其身上的羽翅究竟是凤凰的还是野鸡的,却也绝非事实的全部。不可否认,尽管的确不乏看走眼者,错把“野鸡”当成了“凤凰”。但是,从上述人才蓝皮书的调查结果来看,“野鸡大学”之所以如鱼得水,也不乏主动上门,甚至明知“野鸡”仍然无怨无悔的客户。那么,“野鸡大学”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让国内留学者拜倒在其并不风光的石榴裙下呢?

事实上,对于大学而言,的确不能太过纠结于学校的名气,而理应更多关注其产出。现实中,也不乏名牌大学却徒有虚名,培养出的人才并不好用的。而相形之下,曾有国内顶尖的精英人才,却被曝出炉于“洋野鸡大学”,而且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竟然这所大学少数的“野鸡”校友,依然成了国内政商领域的高层人员。

既然“野鸡大学”的出身,并未影响到这些毕业生的回国发展,当初的那张“洋文凭”,恐怕还极大的拓展了这些人的事业舞台。“野鸡大学”毕业,照样可以在国内混得有模有样,不仅可以身居高位,还能身价不菲。于是乎,“子荣母贵”,能培养出这么多精英人物的大学,即便不是一流名校,也证明了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能力。国内留学者不再在意“野鸡大学”的名分,甚至反而因其门槛低,文凭易得,甚至回到国内的含金量,完全不亚于“凤凰名校”,对其趋之若鹜,也就并不意外了。

可见,“洋野鸡大学”之所以会有“主动受骗”者,而且不乏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其说是这些“洋野鸡大学”的文凭有多少含金量,毋宁说是它们成了一个颇具“含金量”的跳板。既然国内依然不乏对“洋文凭”的迷信,“洋野鸡大学”的文凭也依旧能带来事业发展的一帆风顺乃至鸡犬升天,“主动受骗”又何尝不是精明算计下的合理抉择呢。

基于此,国内的“洋文凭”迷信,以及用人机制、人才评定机制的有眼无珠,恐怕不啻于在为“洋野鸡大学”做免费的招生广告。而只要国内的文凭迷信与用人机制依旧,“洋野鸡大学”的好日子,看来还远未到头。

防“野鸡大学”忽悠,先要破除“凤凰心理”

教育部公布44个国家万余所正规院校名单,给出国留学者安上“慧眼”,防止上当受骗,白费钱财与时间,作为政府应当给予的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理由叫好和期待。不过,国外正规大学信息的透明,仅有助于防止被忽悠的被选择,并无助于甘于被忽悠的主动选择。

“野鸡大学”得宠的光怪陆离,说到底还是“洋学历”中的“凤凰心理”,不只是如同《围城》里方鸿渐一样,在国外游荡一圈,需要一纸“镀洋”的文凭来装点门面,在现实中往往成为了一张功利的名片。试观之近些年倒在“野鸡大学”学历门上的名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拿“洋学历”当成漂亮的包装与噱头,为谋取利益开道的。他们内心是否心虚不得而知,而公众买账进而热捧却才是问题的关键。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拿着“洋学历”的“海龟”,与拿着“土学历”的“土鳖”,同市不同价,有着刚性的需求客户群体。不否认,中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但不意味着所有“洋学历”都比我们的教育有含金量。遗憾的是,不仅这样的心理有很大市场,而且“洋学历”之于就业依然享有着“超国民待遇”。

 

如此语境下,即便可以区分“野鸡大学”,也未必能够遏制住“野鸡留学”的冲动,“洋学历”含金量不是第一追求,那么获取的难易程度便成了首选,不但“野鸡大学”如此,即使正规大学也未必能够保证实至名归。当下,留学热还在持续升温,留学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出国留学的泛滥,正在脱离教育的实质,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些国外大学甚至为了迎合中国留学的需要,刻意放低门槛,意在瓜分市场蛋糕。

防“野鸡大学”忽悠,更要破除“洋学历”的“凤凰心理”。长着翅膀的不都是天使,也有鸟人。一方面全社会要树立用人的理性,更注重就业者能力,不唯学历,不唯“洋气”。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留学学历的认证与管理,留学的大学与学历不能拿来都是菜,当成国内的“通用粮票”,对主要留学国家的院校要实质资质备案制度,并对其学历进行认定,作为指挥棒赋予留学以充分的理性。

【启示与思考】

近些年关于“野鸡大学”害人的事件接连不断,针对于此,我们不但应该对野鸡大学有所了解和防备,更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以防更多人上当受骗。

“野鸡大学” 之所以在国外逐渐泛滥,主要由以下原因。

其一,国内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极为重视,从小我们就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诚然,多多学习知识没有错,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历就是知识的代表,只要有高学历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富足生活,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容易实现。因此,千方百计的让自己有个高学历,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有用的知识,当学习过于功利化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学历造假的恶果。

其二,国内的教育制度不合理,教学水平待提高。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应试教育为主,千万种孩子入学,一种学生毕业,学习与实践相分离,分数是考核优不优秀的唯一标准,让许多人的爱好和特长被抹杀。此外,取得货真价实的高学历要付出的代价异常巨大,从小学到研究生就得将近20年的时间,而这其中很多宝贵的年轻时间过的没有实际意义,被白白的浪费。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成本的过高,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从而给“野鸡大学”提供了潜在生源。

第三,对“野鸡大学”的追责措施缺失,监管体系不严。我国的教育部门对本国的学历监督经验老道,但对留学领域的监督管理显得非常稚嫩。对“黑中介”无法根除,相关法律缺失,与国外沟通不善,缺少事发前的权威咨询机构等等,让“野鸡文凭”成为了一个无人监管的产业链。即使发现有人被骗,也无法向身在国外的“野鸡大学”追责,更不能弥补哪怕一点损失,很辛苦多年的留学生不但损失了青春,对骗人的机构还束手无策,何其悲哉。

“野鸡大学”的顽疾不得不治,首先就要从改变自身入手,修身正己才能百毒不侵,转变教育的功力思想,传承因类施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次要加快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让孩子能学以致用;最后要完善立法,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合作与监管,让“野鸡大学”无立锥之地。只有内外兼治,统筹兼顾,才能有效打击文凭造假的痼疾,才能维护好我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6/761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