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 “官员夫妻殴打护士”事件应理性看待

2014年03月07日 10:01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南京官员夫妇殴打护士

2月25日凌晨,南京口腔医院两名医护人员遭病人家属殴打,其中一名护士受伤致下肢肌力下降。网友爆料称,打人夫妇分别为江苏省检察院宣传处处长和科技馆干部。26日,涉事夫妇均被所在单位停职,南京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此事。

患者父母伞殴医护人员

25日下午,南京当地医护人员在微博上爆料,当天凌晨南京口腔医院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遭病人家属殴打,随后此事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据该院一朱姓医生说,24日傍晚,一名男性患者因舌下腺囊肿手术,术中出现大出血,紧急转入南京口腔医院,入院时血压很低,处于休克状态,“急诊手术后,得知重症病房已无空床,整个病区仅三人间女床房有一张空床。”当班护士随即和一名即将出院的女患者沟通,暂时将重症患者安排在她隔壁,并表示“明天即可换床”。当时医护人员以为安排妥当,将全麻醉术后的病人送入该病房,并回到护士站继续工作。

25日凌晨,该名女患者打电话将此事告诉家人,其父母来到医院,用伞殴打当班护士小陈,一名医生被抓伤,无大碍,“当时小陈已被打到不能动弹,伞柄已被打断。”随后,护士小陈被紧急送到南京鼓楼医院急诊住院治疗。

传打人者系检察院干部

事后,打人者到卫生局投诉医院安排男女患者同病房一事,打人者也让亲戚到医院道歉。

“南京就一个口腔医院,病床非常紧张,况且在紧急抢救情况下,一定要有床,不然很多抢救和监护设施用不上,设备都是固定的,我们也是为解燃眉之急。”朱医生说。有网友爆料,打人夫妇分别是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处长。

“曾经以为很远,现在就在我身边!这是我的同事!又一起恶意伤人案发生。”26日凌晨,南京口腔医院发布微博称,前夜凌晨,鼓医集团口腔医院陈护士及医生被嚣张家属打伤,陈护士被打到全身僵硬,“现人被120送鼓楼医院,确诊为心包胸腔积液,打人原因是不能把夜里急诊外伤病人收住在她女儿的病房。”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透露,等伤者的伤情鉴定结果出来,会依法追究打人者的相关责任。

 

医院称伤者下肢肌力下降

26日下午,南京口腔医院对外表示,护士小陈正在鼓楼医院接受治疗,双上肢已恢复正常活动,但双下肢肌力恢复不明显,已由急诊中心转入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鼓楼医院专家联合会诊,认为患者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有下肢肌力下降,存在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震荡)可能;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包和双侧胸腔少量积液,是否由外伤所致需要进一步观察。

据鼓楼医院一医护人员称:“小陈将面临下肢瘫痪,并且很难恢复,一个20岁小姑娘,下半生可能都要坐在轮椅上,太可惜了。”

医院方面表示,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他们已将打人的监控记录提供给警方作为证据。

两公职人员被停职调查

26日凌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称,他们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由纪检组介入了解真相,如果检察干警确实动手打人或者放任其家属打人,将依纪依法进行严肃处理,绝不会姑息迁就任何违纪违法者。

随后,打人女子供职的上级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也表示,关于江苏科技馆干部在医院发生的事件,他们已要求台纪检监察部门介入了解情况,并研究决定,江苏科技馆相关当事人暂停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我台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中午,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再次发布微博称,当天上午,省检察院召开党组会,专门研究宣传处处长董安庆24日晚间在口腔医院发生的事件,经研究决定,即时停止董安庆履行处长职务,接受纪检部门对其问题的审查,同时,省检察院纪检组对董安庆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其应负的责任进行认定,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坚决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此事件。”

南京被打护士瘫痪打人官员夫妇1人免职1人刑拘

南京口腔医院的护士小陈被打案件于3月5日有了新进展。嫌疑人袁亚平(女),原江苏科技馆副馆长,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将依据伤情鉴定结果依法处理;另一涉案人员董安庆被行政记大过处分,免去省检察院宣传处长职务。

官员夫妇殴打护士,戾气何来

尽管相关细节有待调查,但“官员殴打护士”事件确实存在。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语境下,这起事件再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打人者的官员身份、护士“可能面临下肢瘫痪”的传闻等,注定让此事超过普通伤医案范畴。这起事件拷问着一些官员身上的“权力戾气”。

事件由普通医患纠纷引起。医院床位不够,安排一重症男患者与一女患者混住一室,该女患者告知了父母,从而引发殴打事件。男女混住的尴尬客观存在,但这不是打人的理由。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特殊情况下,安排男女混住无可厚非,何况医院已承诺次日就换床。这对“夫妻”何来这么大火气,竟对护士下这般重手?

很多人会本能地想,如果打人者不是官员,还会如此飞扬跋扈吗?种种细节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想象。其一,医院官微发布医护人员被打消息几个小时后,表示“话题敏感,已被删”;其二,打人者第一时间报警,但警方出警后“什么都没有处理”。这些疑问都应调查清楚。

此事暴露了某些为官者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更让人感到若隐若现的“权力戾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董安庆是检察院宣传处处长,他本应比一般人更懂法、更注意传递“正能量”,但他的蠢行只能让他的身份蒙羞。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撰文表示,有三种人最该少戾气,官员在其中排第一位。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要求官员们以身示范,带头做一个遵纪守法、有品有德的公民,这点要求真不高。

 

【热议】  

官员打人只因特权意识作怪

一些公务人员如果常年浸染在特权意识里,就会自然而然养成这样的习惯:只准他们给别人发号令,不准别人和他们讲道理。

打医护人员,令人痛恨,但已经不算是很特别的新闻,不过这回江苏暴打护士事件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打人的竟然是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部,以及他的身为江苏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妻子。官员打医生,让这两年医患矛盾引发的各类惨剧有了新的版本,堪称“巅峰之作”。

盘点近几年来公职人员、政府官员上演的“全武行”,就会发现这些事件都有着同样的逻辑,打人者也都有着同样的心理。柳州国税局干部周勇申暴打门卫,不过是因为小小的出入牌问题;四川省卫生厅干部张建新给了灾区志愿者一耳光,不过是因为后者不慎把消毒水洒到了他身上;而董氏夫妇将护士殴打致“心包胸腔积液”,也仅仅因为床位协调的问题。他们来势汹汹、肝火大动,似乎若不狠狠教训一下别人无意的冒犯,就等于折损了他们高人一等的身份。

一些公务人员如果常年浸染在特权意识里,就会自然而然养成这样的习惯:只准他们给别人立规矩,不准别人跟他们讲规则;只准他们给别人发号令,不准别人和他们讲道理。如此一来,打人的官员便会把任何不能随心所欲的事情都看成冒犯,就会居高临下看待一切本应平等沟通的对象;就会觉得身份是所有场合的通行证,就会觉得权力是一切事情的许可,包括使用暴力。

你敢开罪我,我就要狠狠教训你—这种姿态的背后,有怎样的自矜和傲娇。尤其,打人者还是一个检察院的干部,这又使事情平添了一层懂法者犯法、司法者施暴的沉重底色。反过来说,带着司法者的身份打人,也正展示了某些“官员打人”的底气和无顾忌。

“官员打人”的新闻最近两年时有发生,但最终处理结果也都算正本清源。最新消息显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已停止董安庆的处长职务,并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确实,权力不该成为暴力的通行证,恃“权”傲物的一些公务人员须得明白:违法违规没有例外,结果只有自找苦吃。

“官员夫妻殴打护士”源于官念跑偏

身为百姓“父母官”,却胆敢欺负群众,为了小小床位之争而将值班护士打伤,匪气程度可见一斑。有道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可爱“白衣天使”究竟错在何处,落得被官员夫妻暴打致残结局?就算未能及时为病人安排床位的医院确有责任,对待本应亲如一家的人民群众,作为“主心骨”的堂堂官员也不该大打出手吧?试问,“官员夫妻殴打百姓”难道不是源于“官念跑偏”吗?

实际上,人民检察院官员作为执法者理应当好遵纪守法模范。但面对自身子女住院难问题,其非但不站在医护人员角度将心比心,反过头来还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待无辜护士如阶级敌人般“拳打脚踢”,这样的官员又该让人情何以堪?头顶庄严国徽,却将党纪国法抛诸脑后、视如不见,恐怕其劣行背后折射的还是官德缺失之殇吧?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若是领导干部都不拿群众这块“豆包”当“干粮”,那么其他干部又岂能给群众以春天般的温暖?倘若各个官员都与老百姓势如水火、剑拔弩张,或许抹黑的就不仅仅是官员自身形象了。倘若我们党的“代言人”都是这般骑在群众身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政府威严何在,形象何存?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既是官念跑偏、官德缺失在作祟,就该据此下药治病,助官员正心正形。若能常给领导干部上上官德课,想必对提升其思想素质,扭转“官本位”认识误区还应大有裨益。有道是“态度决定一切”,倘若全国上下大小官员皆能发自内心务实亲民,坚持一心为民、以民为先,群众路线自然会不落实,鱼水联系也必然会密切。相信,唯有如此,像“官员夫妻殴打护士”这样伤民心、损公信剧目才能真正不再上演。

 

【启示与思考】

官员夫妇,殴打护士,当两个元素被搭配在一起,不少原本就对公务员带有成见者,加之网络对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便将本来只是医患冲突一下子上升到官民之争,甚至在被打护士病情尚未明朗时即草草宣布其“已经瘫痪”。我们从南京警方的事件通报以及同时公布的监控录像不难看出,这对夫妇打人行为成立,但却并不如之前网友发布的那样“激烈”与“残暴”。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这对夫妇不是公务员,而是一对普通市民,一旦发生了类似冲突,显然舆论的导向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外界会把打人者当成一般的患者家属,不排除将平时对医院及其医护的不满发泄到这件事情上来,进而会站在打人者的一边,将矛头指向医院及其医护。在当下医疗机构负面新闻不断的情形下,这样的冲突涉及一般市民反会得到社会同情,但涉及官员则发生逆转,不少人俨然将官员与医护对立起来,进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

我们绝不是为打人者辩护,作为国家干部的这对夫妇,理应理智应对此事,你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加剧公务员的负面性,自身也会必然要为此“买单”。同时,无论是当事医院,还是更多关注此事的人们,还是应该还原打人者首先是患者家属的身份,他们的冲动伤害了医护人员,必然要承担他们作为公民违法乱纪后果的责任。在警方未作出最终处理之前,最好不要过度强调打人者的官员身份,因为在整个打人事件中,这对夫妇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其冲动打人的行为也并不因为他们是官员就是必然,一般患者家属也会不冷静做出类似蠢事的。

我们从此事件被外界放大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堪忧公务员污名化在社会上还是很有市场的,提醒公务员们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再为这样的污名化提供材料;另一方面担心公众在类似事件上的先入为主,客观上他们是被网络舆情所裹挟,但主观上还是缺乏遇事静观其变的耐心,最终成了网络谣言的帮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7/7616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