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让司法改革推进,让法治中国前行
2014年03月11日 14:01司法是法治的“底座”,自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拉开以来,司法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板块”,其进程也备受瞩目。也正因如此,此次两高报告中对过去得失的总结,对未来改革路径的谋划,也被众目聚焦。
应该说,两高在过去一年的履责成绩单,表现可圈可点。司法改革,步伐稳健,契合了深化改革的法治纹路:从司法公开,到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从严惩贪腐,到防范冤假错案;从慎用死刑,到“假释案3年倒查”等……它覆盖面广、辐射力强,也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气象的焕然更新。
都说“要让公平和正义看得见摸得着”,而其前提无疑是司法公开。事实上,在司法领域,“阳光司法”的轮廓已逐渐明晰: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完备,让“以公开促公正”有了基石。周强在报告中就提到,法院系统已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去年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而从薄熙来案等大案要案中,审判公开等进步,也切实是民众有目共睹的。
而从司法实践看,它也确实打上“革弊布新”烙印,体现出刮骨疗毒的气魄。张氏叔侄、李怀亮等冤假错案的集中平反,让错案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日趋健全;而疑罪从无等原则,在办案时亦得到更多贯彻。要看到,以往饱受诟病的刑讯逼供式办案,在如今“严禁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求下,也在减少。
司法正义,除了体现在人权司法保障的完善上,还贯穿于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严格涉诉信访终结程序,积极开展网上信访、巡回接访、带案下访等工作,就旨在消解附着于上访的制度痼疾。而明确减刑假释适用条件,并实行全程留痕、同步监督,也能减少“以权钱赎身”等乱象,给刑罚执行照照“法治X光”。
毫无疑问,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司法进步、法治补全。但也要看到,“法治中国”路漫漫其修远,司法改革远未到“止于至善”的地步。
比如说,摁下“司法公开”按钮后,如何把公众引入审判监督场域,怎样实现对错判误判的制衡,都亟需更深层次的顶层设计。还有,拿什么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有了轮廓勾画,又该有怎样的细节依撑与执行托底?
而在现实中,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仍是影响司法改革红利惠泽百姓的“拦路虎”;“疑罪从挂”现象,仍时有曝光……这些也表明,矫枉式改革必须嵌入到司法肌体内层,让它跟得上民众期许的节奏。
而今,司法改革已在路上,要实现“法治建设与民众期待的差距”的缩短,就必须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继续深入,让司法公正的阳光打照到每个角落。也只有将司法改革导入“纵深化”,“法治中国”才能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11/762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