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四个凸显”

2014年03月12日 18:54

 

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处处有新思考,字字有新论断,是做好新时期首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实现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劲东风,在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切地感受到讲话中有“四个凸显”:

一是凸显了高度的战略思维。每个城市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战略定位。讲话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新时期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做了概括。这个战略定位,就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象征的四个不同视角,体现了中央对首都功能和作用的新要求,廓清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内涵。同时,“四个中心”的定位,也决定了做好北京的各项工作,都要首先突出“中心”概念(首都意识),考虑国家方略,努力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北京市要按照总书记指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提高发展水平。

二是凸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是北京的优势,是建设“四个中心”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北京发展和管理仍然“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已经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不躲、不绕、不等、不靠,下决心动手治理。总书记讲话提出了五点要求,每一点都是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城市战略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才有利于提升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有利于涵养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五点要求内容聚焦,指向明确,剖析根源,厘清思路,体现了中央对首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规律的准确把握。

 

三是凸显了宽广的发展视野。讲话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以整体性的开阔视野,指出了首都发展的根本出路。总书记指出:“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城市功能并非是多多益善,“四个中心”之外的承载,最终可能要成为首都发展的制约和包袱。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舍不得”的思想,敢于做“外科手术”,主动疏解一些功能,转移到外地去。转移到哪里去?转移到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去。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交往半径相宜,具有天然的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便利。所以总书记要求北京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虑,打通发展大动脉,更有利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也更好地带动天津、河北两地发展层次和发展节奏。

四是凸显了深切的为民情怀。人民的幸福,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总书记说过:“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总书记考察北京,深入最基层、走到群众中,接地气,通下情,和社区里普通市民嘘寒问暖,共话家常,传递着心系百姓、同甘共苦的真挚感情。讲话中聚焦人口、交通、大气污染治理等首都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体现了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坚持亲民爱民,使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舒心、更加安心、更加放心。唯有如此,才算是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向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12/7624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