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县长千里慰问“撞人没跑”女孩,该不该?
2014年03月13日 10:08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河北打工女孩撞人后没跑 县长带队千里慰问
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在燕郊撞倒老人后立即将其送至医院,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感动了老人家属。如今,石芳丽在其家乡广西上林县,也成为当地学习的典型。
上林县县长蓝宗耿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就石芳丽的精神在全县进行三个层面的宣传:“一个是干部要学习;另一个是学生要学习,在学校范围内宣传;再一个就是在社会上发起对这种精神的学习。”
县长带队千里慰问
承诺4万建房补助
28日中午,蓝宗耿带队一行四人从广西来到石芳丽所在的燕郊镇冯家府村,看望了石芳丽,考虑到石芳丽家境贫寒,蓝宗耿还代表政府向石家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
蓝宗耿介绍,石芳丽与韩大爷的事迹被曝光后,该县由县委牵头,县委书记亲自坐镇,召开专题会议作出向其学习的决定。他表示,会议同时要求学习韩健老人的包容和大爱。
上林县政府也将给予对石芳丽贫困家庭予以帮助。针对其提出的建房困难问题,政府承诺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石芳丽给予4万元左右的建房补助金。
据《广西法制日报》报道,南宁市委宣传部拟把石芳丽列为2014年度南宁市道德模范典型,准备强力推出。而在石芳丽的母校上林县中学,也组织师生开展了以学习石芳丽的班会活动。
该校师生于2月27日发布于当地网站上林网的一组图片显示,该校 “第一周工作安排”第一条即为“学习石芳丽讲诚信友善,做勇于担当的上中人”,该组图片中,还有多张师生召开学习班会的画面,其中的画面中,一排学生拿着当地写有石芳丽事迹的报纸,每人伸出一个大拇指。
医院成立帮扶基金
资助肇事女孩万元
28日,被撞倒受伤的韩大爷称,他脸部伤情基本痊愈,胸部的骨折伤目前正静养,整体恢复良好;石芳丽则表示已在老人家属帮助下,正式入职一家高尔夫球场,3个月培训期结束后即可正式开始工作。
27日,医治韩健老人的医院京东中美医院对外宣布,由该院成立的帮扶基金正式向石芳丽发放万元帮扶款,3月1日石芳丽向记者证实已收到该笔款项。
京东中美医院一郭姓院长称,石芳丽是基金正式设立后受帮扶的第一人。基金的帮助对象主要为交通事故后的责任双方,视双方家庭情况决定资助否。“设立这个基金,可使得肇事者在肇事之后能负起一定的责任,也能使受害方得到经济上的救助。”
对话
肇事女孩:家人感觉有点拔高我
新京报:你们的事情被曝光后,你的生活有何变化?
石芳丽:入职新工作,媒体来采访,收到两笔慰问金,老家的县长还亲自来慰问我了,特别意外。
新京报:为什么意外?
石芳丽: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跟县长见面,更没想到他会专程为我从广西飞到河北。
新京报:你知道自己有多受关注吗?
石芳丽:外地我不知道有多火,但在我老家特别火。高三上学期,我曾和4个同学一起去爬过我们当地的大名山,当时拍了一些照片,我同学告诉我,我的事情被报道后,他们再去爬山时发现,我跟他们一起拍的照片被用到了山上做宣传。
新京报:你同学怎么评价?
石芳丽:他们都觉得很无语,我也觉得很无语。
新京报:听说电视台还去你家采访了?
石芳丽:是的。
新京报:你家人在电视上怎么评价你?
石芳丽:都说好,(但)感觉有点拔高。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说?
石芳丽: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表现怎么可能都是好的呢?不过想到可以传递正能量,也许能改变社会风气,我也会比较坦然和自豪。
受伤老人:她承担责任也是普通事。
新京报:这次事件曝光后,您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韩大爷:很多媒体来采访,你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京报:有什么感受吗?
韩大爷:一方面觉得传播正能量是好事,另一方面又感觉这种关注有点反常。
新京报:为什么反常?
韩大爷:突发的交通事故,事故双方存在一个相互理解的行为,应该是特别正常的事情,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新京报:听说上林县县长来慰问了您和小石?
韩大爷:是的,他说要号召全县学习我和小石的精神。
新京报:您觉得他这个想法怎么样?
韩大爷:这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弘扬是可以的,但不应该拔高。
新京报:怎么解释?
韩大爷:对于我来说,当初只是基于小石的家庭情况和她肇事后没有逃逸的表现,才决定谅解她的。如果是一个态度蛮横的人,我依然会要求法庭见。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她首先是肇事者,承担责任也是很普通的事情,获得了我的谅解是我们之间的机缘,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拔高这件事情。
县长带队千里慰问“没跑女”究竟为哪般?
打工女孩不慎撞倒老人,没有跑,这本不是新闻,之所以成为“特大新闻”,是因为时下有撞倒人“一跑了之”,或撞倒人死不承认,说是“学雷锋做好事反被诬”的黑白颠倒……在道德滑波,社会冷漠,见义不为等诚信缺失的当下,打工女孩这种撞倒老人事故本应不跑的本分被当成“标杆”,这种本分和诚实精神的确显得弥足珍贵。进行宣传学习也是必要的。
上林县发起在干部、学校、社会中对这种精神的宣传学习,但是上林县发起的对“没跑女”的精神学习宣传至今没有提到究竟是什么精神,报道“语焉不详”,我的理解,不外是宣传正能量,家乡出了个“没跑女”,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通过典型宣传正能量的“辐射效应”,激发“名人效应”可以起着宣传家乡,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其良苦用心显而易见。
“没跑女”不过就是“皇帝新衣”中的“那孩子”,县长带队千里条条去慰问“没跑女”,体现领导对“没跑女”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没跑女”诚实精神的弘扬。但是县长带队千里慰问“没跑女”,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没跑女”既不是雷锋,也不是见义勇为,不过是撞倒老人“没跑”的本分,结果却成了“英雄”式的人物,这总让人有点牵强附会,就连肇事女孩也不理解:“家人感觉有点拔高我”。
撞倒人不跑,这是本分,就像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一样,跑就是逃逸,就构成逃逸罪。“没跑女”撞倒人不跑这是常识和应该的做的,被当成“英雄”式的人物来宣传学习,使精神贬值,含金量不高,“没跑女”的正常举动,不过是个良心活,大肆宣扬,反而显得“拔高”的不正常了。县长带队千里慰问“没跑女”这是搭上“没跑女”的“便车”,制造“名人效应”和“轰动效应”,这与一些地方“争名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荣誉绑架。上林县如果是真心实意来号召人们学习“没跑女”的精神,不妨来点诚实,先把“没跑女”的精神实质弄清楚,然后进行总结和梳理,宣传一种诚实守信精神,遵守社会公德美德的意识,何必“借着清明打柳枝”,“千里迢迢的稀里糊涂”让人看不懂究竟要号召人们学习什么?
县长千里慰问“诚信女孩”是拔高模范吗?
石芳丽与韩大爷的事迹被曝光后,石丽芳家又是收到了慰问金又是收到住房帮建款,而且政府号召全县向她学习,南宁市委宣传部还拟把石芳丽列为2014年度南宁市道德模范典型,准备强力推出。这些后续跟进活动可说是让好人有“好报”,更是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本无可非议。
只是对石芳丽家乡县的县长千里慰问“诚信女孩”的行为寓意,许多网民议论较多,有的甚至予以揶揄嘲讽。这值得深思:县长的行为错了吗?
作为一县县长,积极宣传弘扬本县的道德模范应是份内之事。但他带队千里慰问“诚信女孩”给人感觉确实有点“夸张”。从新闻配发的图片可看到,全县确实在进行浩大的学习活动。和同学石丽芳一起爬山拍的照片也被用到了山上做宣传。她本人感觉“有点拔高我”,受伤老人也感觉这种关注“有点反常”,这些感言都很实在。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宣传学习?
倘若石丽芳没有这个“诚信”事迹,她和她的家庭还会受到这样的关注和帮扶吗?恐怕很难说。事实上她的事迹美德不是一日养成的,她的美名效应也有给人“一荣俱荣”之感。和她有同样美德的人在该县还有许多。在一个人出名前,能有鼓励好人见义勇为积极担责的制度比事后突击激励更加重要。
至少,石丽芳的成名让人看到了一个道德模范是怎样炼成的。类似的模范还有许多许多,就是不知学习之风过后,模范的效应还能持续多久?树典型不能是造典型,对典型的学习作好恰如其分润物无声。石丽芳的道德模范不仅仅是她家乡的,也是全国的,随着全国性报道,其精神宣传应该早已水到渠成。
一个交通事故肇事者勇于担责本是应该的,受害者有感于肇事者的表现给予谅解与包容,也是正常的人情美德。对他们的道德精神不缩小不拔高,以冷静的平常心看待更有利于普通大众接受。政府的表彰弘扬也只能适可而止,不能附加太多的光环,更不能嫁接移植更多的光环,甚至借此光环带亮自己的光环。凡是一过就难免惹人非议甚至反感。让更多的模范生活在大众中,而不是系列的耀眼活动中。
“理所应当”何以引来县长“千里慰问”
自己撞倒老人,将老人扶起,送至医院治疗。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却让这位“诚信女孩”获得县长的“千里的慰问”,并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这样让人觉得有些无厘头的事情,正在广西上林县上演着。
因为此事,县长还亲自带队,从千里之外赶去慰问这位“诚信女孩”,这类一系列行为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整个事件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老人身上,真正该关心的没人提及,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下老人的病情如何,恢复情况如何,社会更多方向的关注点却落在了这位做了一件“理所应当事情”的石芳丽身上。
当时撞倒人的石芳丽扶起老人,这是一个本能的反应,也是一个稍微有点道德良知的人都应有的行为,她可能也没有想到事后会被这样的“大肆炒作”。老人为了表示感激,帮女孩找到了工作,这原本也只是一个单纯的感谢之情。却没有想到会被县长如此“夸张地赞扬”,县长的此举动也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这是不是一个炒作?就连当地的旅游景点,就将石芳丽原来去玩耍的照片作为“宣传照”……媒体铺天盖地的正面报道,会不会或多或少为此事件增添色彩。
的确,现在“扶不扶、敢不敢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在街上看到摔倒的老人或者被撞倒的老人,都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导致很多原本可以得到救治的“老人”最后遭遇“不幸”。大多数采取“漠视”态度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担心,就是担心老人会“讹诈”自己,其实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必要的。扶起老人,这样的行为当然是正确的,是一种可以传递正能量的行为。但是去扶起一位“被自己撞倒在地”的老人,这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的体现,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却为何要被这样大肆的歌颂赞扬,着实让人想不通。
对县长千里慰问何妨点赞
在如今道德滑坡,老人街头摔倒是扶还是不扶的现实窘境下,“诚信女孩”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还是显得弥足珍贵。
上林县利用这一时机,对女孩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县长又奔赴千里之外进行慰问,不但及时有效,而且是有作为的表现。
在这件事情上,公众更多的是考虑县长带队千里慰问这个事情值不值,是不是花费太多,有没有作秀的嫌疑。其实对此我们还是以平常之心观之,事情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县长作为一地的行政长官,不但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负有直接责任,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此情况下,对本县出现的重大好人好事给予关注,既是其职责所系,也是积极推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具体行动。此事放在常人的角度看也许稀松平常,但站在全县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看就不那么简单。对此予以重视和弘扬很有必要。
有些事情的得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县长千里慰问自然要花一些资金,但此钱花得很值。因为此事更多的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倡诚实守信和勇于担当的公民精神。这才是县长千里慰问的最大看点。
对正义的漠视就是对歪风的纵容,平凡之中见伟大。把“诚信女孩”作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不但真实可信,而且让人触手可及。对此,我们应该点赞。
【启示与思考】
撞倒老人后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的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成了她的家乡广西上林县的学习典型。近日,县领导不远千里来到石芳丽打工的燕郊,看望和慰问石芳丽。这些举动让两位当事人都感到意外,表示有点“拔高”了。
当事人有这种感觉,很正常。石芳丽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她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而激发了人们的道德认同感。如今当地又是号召向她学习,又是进行慰问补助,这就有意无意忽视了,石芳丽正是撞倒老人的当事人,本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当地的做法偏离了公众的感受,也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典型的标准。
不否认当地弘扬正气、传播善行的良好初衷。只是,宣传方法过于老套,难免效果不佳。榜样的力量,贵在真实自然。传播善行,不必刻意雕琢。只有尊重事实,不渲染、不伪饰,才能为人们接受。而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单方面进行的道德灌输,很难深入人心。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榜样,只怕会人人敬而远之。
什么样的榜样最有说服力?那些老百姓自觉认可、自发传播其感人事迹的人物最有说服力。比如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吴菊萍,她的事迹一开始就在媒体、网站上流传。又如“最美司机”吴斌,他生命最后时刻的那段视频,至今仍在网上传播,感动着许多人。这种朴实无华的感情,一旦被装进典型宣传这个华丽的盘子,难免产生夸张虚假的成分。刻意堆砌、拔高的典型,就像冬天里的雪人,注定会消失无踪。
榜样不仅是树给普通百姓的,干部也应是受教育对象。石芳丽和被撞老人韩大爷所做的,恐怕许多干部做不到。在以往的报道中,不乏官员碰到交通事故时知法犯法、泼皮耍赖的案例。因此,进行类似典型宣传,官员首先要摆正位置,思考自己应该从中学到什么。所谓言传身教,干部自当做出表率。如此,相关宣传才有说服力。
石芳丽的事迹不乏感人细节,她的做法也有值得赞赏之处。但针对这个事例,韩大爷的举动同样难能可贵。双方基于法律和道德基础上的善意和解,赋予这起普通交通事故格外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体谅、多为他人着想,“扶不扶”还会成为话题吗?而这样的善意,原本就不需要过度拔高,也能让人感觉温暖。过度拔高,反而会令当事人也令公众反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尊重公众的真实感受,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人间有爱”的故事,这样的典型宣传才有听众,才会服众,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13/762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