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减少信息伤害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2014年03月17日 14:38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马航客机失联”不实传言回顾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1时2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由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一架波音777客机失去联络。机上共有239人,154名中国人,至今尚未取得联系。此事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而随着媒体和网民的不断跟进和爆料,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此事的误传误报等不实消息。人民网“求真”栏目和360新闻联合推出近期相关盘点,提醒网民理智传播。
一、“越南搜救人员发现失联客机信号”不实
8日,有报道称,越南搜救人员当天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联客机信号。后经证实,越南媒体所报道的信号发现位置是飞机失去联络前的最后位置。
二、“波音中国总裁称飞机已经找到”不实
此前,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称飞机已经找到,波音技术团队正前往协助调查。此后,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删除了该微博,并称“飞机已经找到”是错误的消息,搜索仍在继续。
三、“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不实
8日,网上有消息称“越通社称MH370航班被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经越通社记者黎勇河证实,越通社未刊发此篇报道。越通社网站也没看到相关报道。“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说法不实。
四、“失联飞机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不实
8日晚,一则据称来自“越南通讯社”的短讯称:“越南通讯社3月8日19时32分快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失联17个小时后,在北纬06 55 15",东经103 34 43"海域被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飞机被发现时机身破损较严重,但未解体。机舱大部位于水面以下,仅机尾部露出水面,但少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聚集在机尾部机舱,另有数十位携带水上救生器械的乘客漂浮在周围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面等待救援。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政治处主任窦凯还大校称,从现场情况来看,人员伤亡程度可能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
据报道,检索越南通讯社的英语、汉语官方网站,并未发现这样的消息。随后,这则短讯被指是一个来自天涯社区的名叫“巴蒂斯图塔先生”的网民杜撰的。
五、“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于3月8日上午前往搜救”不实
此前,据报道,8日上午,交通部南海救助局两艘搜救船分别于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海口两地出发,前往中国南海海域开展搜救工作。8日下午,南海救助局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两艘搜救船分别于10点49分、11点30分从西沙、海口两地出发,为误解。当时为搜救船从岸边往锚地去,并非前往搜救,当时南海救助局三艘搜救船仍在待命准备中。
六、网传“马航飞机迫降南宁”不实
8日,针对网传“马航飞机迫降南宁”一事,广西南宁和当地的龙洞堡机场均否认马航航班在此降落。
七、CNN未发布失联客机坠毁消息
8日,网传“CNN称航MH370航班在越南坠落”。经核实,CNN网站没有相关报道。突发新闻栏只是援引新华社报道称马航飞机在越南管空失联。CNN推特相关措辞仍是“失去联系”,电视直播也用“失踪”修饰失联客机。
在此提醒网民,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繁多,不可盲目相信,学会自辨,抵制不实传言。
为“失联”客机守望体现生命大义
我们知道,在世界上所有的交通工具中,乘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从发生事故的概率来看,飞机是最小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飞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马航客机失联后,牵动着人们的心。因为飞机上154名中国人的安危,让家属们心急如焚,焦虑万分。
马航客机失联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对失联的客机做出了指示。外交部长王毅在结束外交部记者会后,就赶回外交部处理马航失联客机事件。眼下,我海事救援船已经赶往相关海域,和其他国家一起,开展救援工作。
在失联的乘客中,既有两三岁的婴儿,也有古稀老人,甚至还有一起跟团出游的家庭。飞机失联后,乘客的家属焦急地等待着消息。有一位男士和自己的儿子打着越洋电话相互安慰。原来男士的妻子在飞机上,而男士的儿子在美国上学。本来,父亲想对儿子隐瞒飞机失联的消息,但儿子还是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样的消息。于是,父亲赶到了丽都饭店,等待最新消息,并通过越洋电话,和儿子联系。可以说,每一个失联乘客的家庭,都有让人心碎的焦虑故事。
笔者注意到,在微博上,网友们充满了关切,用各种方式为失联乘客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发生。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在微博和论坛上,有人发布诸如“飞机失事的海域已经锁定”、“发现失联客机残骸”等不实信息。在没有官方证实之前,这些道听途说的信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一方面,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违背了最起码的人性良知和道德准则。另一方面,发布这样的信息,也给失联乘客家属带来了心灵上更大的伤痛。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呵护。所以,笔者在想,为失联客机守望,体现生命大义。我们为乘客和机组人员祈福,期待奇迹发生,他们都能平安归来。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把这次失联客机的一些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并调查真相,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以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航空飞行安全。
失联客机事件:造谣和隐瞒同样可耻
无数人关注着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飞机的消息。这架载着239名人员的航班,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联系,飞机上有154名中国人。飞机为什么突然失踪,它在哪里,是否已经坠落,航班上的乘客都是谁,他们为什么乘坐这架航班,他们的亲人朋友是何等焦虑?所有这一切,是每个关心MH370航班事件的人想要知道的。
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快速刷新着各种信息,突发事件面前,焦灼之情可想而知。人们在传递各种信息的同时,也在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当网络上传出航班已经紧急迫降的消息,并很快被转发传播之时,我愿意相信那是出于良好愿望的善意。遗憾的是,此条信息很快被证明不实。发现了失联飞机、飞机已经坠落之类的信息,很快也被证伪。
事发突然,人命关天,人们急于了解情况,难免出现各种揣测性信息;在缺少权威信息的情况下,信息滞后、信息混乱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借机传递不实信息,造谣、起哄,进行毫无依据的猜测,以及对一些信息的故意隐藏。
重大事件发生而又信息不明,是人心比较脆弱之时,焦虑、惊恐、等待、不安,很容易形成一种具有传染性的集体情绪。谣言也会乘虚而入,让人真假莫辨,进而加剧人们的不安。此时,尽可能快地突破阻碍,尽可能多地报道信息,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对于其间可能出现的信息失误,不该过于苛责,只要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原先的失误得以纠正,就是无心之失。
媒体需要坚守的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比如不要对惊恐悲伤的乘客亲人死缠烂打,逼他们对着镜头表达心情和感受;不要为吸引眼球,置他人的隐私于不顾;核实自己发出的信息,尽可能保证信息源的可靠,不为抢独家而“发了再说”。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不同,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信息的传播中。飞机失联事件,网友发出的各种信息,数量远远超过媒体报道。大多数信息都表达出人们的关切之情,但也有一些格外刺眼的传言和围观:对飞机失联的原因作出“又是某地人恐怖袭击”之类毫无事实依据的揣测,制造虚假信息四处散播,甚至没心没肺地瞎起哄,说出“变身潜艇”、“不用买墓地”之类的妄语。
信息不明之时,故意隐瞒是可耻的。乘客信息的披露,大可不必对个别乘客的信息加以隐瞒;飞机失联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以及相关方面应急行动的迟缓,都有必要作出解释。信息越公开,越有助于发现真相,安抚人心。故意造谣同样可耻。别有用心的谣言,不仅人为制造恐惧和不安,而且是对失踪乘客及其亲人的侵犯。以虚构的媒体名义,发布“飞机已经找到,乘客海中等待救援”之类的虚假消息,更是对所有关注者的挑逗。焦急的亲友,在一次次不实消息的冲击下,会是怎样的心理感受?!
突发事件面前,克制是一种美德。当我们传播有关失联飞机和乘客的各种信息,以及乘客亲属情绪失控的照片时,请留心它的可靠性,留心是否轻信了谣言,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是否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此时,依然没有失踪飞机的消息。若奇迹出现,心怀惊喜;若不幸袭来,心有戚戚。人性的良善无法改变结局,却能让灾难少一些寒意。
穿过黑夜,为239名生命祈祷
本该8日6点半抵达北京的MH370,迄今仍然杳无音讯。
我们等待的不只是154名中国同胞,还有73名外籍乘客,以及12名机组人员,等待的是每一个生命,为每一个生命祈祷。据报道,154名同胞中,有画家、有佛教徒;有出生不久的婴儿,有自由行的老人;有赴泰国游玩的一家三口;有赴马看望女友的小伙,有华为、中兴的员工……他们有血有肉有故事,你们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流失,等待是一种痛苦,甚至逐渐变得绝望,但永不放弃。
等待的过程,也是营救的过程。得知消息后,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对救援善后工作作出批示。8日上午,记者会上的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我们都很揪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并称外交部及有关驻外使领馆已经启动应急机制。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民航局,公安部,中国保监会……全都行动起来了。公民生死未卜,所有的相关部门都以最快的行动集结起来,投入到搜救、协调、抚慰家属等工作中。
在等待中,可看到人性之光,可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也能体会到最真切的同感心。MH370失联后,全世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抱有同样的心态,就是尽快找到失踪的MH370,找到消失的239人,并查出原因。所有的网民,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线索、给出建议、祈愿祝福……
然而,在网上也在流传一些不实消息,甚至有人编造谣言;还有人过度消费乘客家属的情绪。MH370失联,每个人都有权利关注此事,也都希望等来好消息,但不能故意炮制幻觉;媒体也有责任追踪报道,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乘客家属,但不能无节制地去盘问乘客家属、为了新闻而刺痛家属。越是焦灼,越应该冷静,正如有识之士所呼吁的,不用微博转发主观推测的信息,那样无助探明真相;不杜撰传播谣言,那样只会制造混乱;不盘问乘客家属,那样只会带来更深伤害。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多点同情心,稍有敬畏即可。
诗人说,“此刻与未来之间,存在着生活。”此时此刻,我们决不放弃等待。哪怕风吹雨打,我们依然热爱生活。穿过漫长黑夜,我们等到了黎明,看到了日出;而此时,让我们一起祝愿、祈福,等待奇迹出现!
【启示与思考】
马来西亚的航空MH370航班失去联系,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搜救情况,期盼有意外的惊喜出现。由于各方传来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导致各种谣言充斥着新闻版面,在这种焦虑的时刻,身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并不是很多,或许只有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才是对失联飞机最好的关心,也是对焦急等待的家属们最大的安慰。
众所周知,救援时刻一分一秒都是无比宝贵的,很可能一个谣言,就会造成搜救人员判断错误,从而使一个生命失去了被救援的最后机会。但是一小部分网民,依然抱着“说说而已”的心态,编造各种谣言,以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还有很多人面对朋友圈内的各种信息,不加思索就进行转发,从而使得谣言持续发酵,这些彻头彻尾假新闻不仅混淆视听,还干扰搜救和误导群众,更易造成二次伤害。编造、发布这些假消息者的行为,极其不道德,甚至涉嫌传播不实消息违法。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快捷特征最为明显。但每每遇到公众事件,自媒体上各种基于片面的揣测和谣言便开始甚嚣尘上,抢占着舆论环境,错误引导着舆论走向。这些没有正式获取渠道和无法验证的信息,结局都是一个接一个被证实为“乌龙”。
这个被证实的过程,对当事人和当事人之家属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作为主流媒体,此时不仅应恪守媒体责任,不为诱惑性信息所动,坚持自身所秉承的客观、公正报道原则,更应该在各种揣测和谣言面前,主动求证、主动停止传播。
在安全事故面前,媒体基于自身属性,可以将尊重生命的面扩大,比如借助自身平台普及如何尽可地自救,以及怎样在出事后尽可能地让救援力量发现自己。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尊重生命也可以从防范、从普及知识做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17/7629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