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企海外上市不宜盲目跟风

2014年03月19日 13:46

 

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这是继京东、新浪微博之后,近期又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启动赴美首次公开募股(IPO)。面对新一轮赴美上市潮来袭,专家建议,中企海外上市不宜盲目跟风,选好时间点和中介机构更为重要。

1

阿里巴巴或成美股近期最大规模IPO

阿里巴巴集团称,启动在美IPO为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进一步实现阿里巴巴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自旗下子公司于2012年私有化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谋求整体IPO的举动一直备受关注。

此前有机构预计,阿里巴巴上市有可能成为美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IPO,私募人士预计其估值在1200亿-1300亿美元之间,募股金额将超过100亿美元。

近年来美股IPO的最大规模由脸谱(Facebook)创造。2012年脸谱宣布其IPO定价为每股38美元,从而使该公司市值达到1040亿美元。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尽管阿里巴巴已证实将赴美IPO,但未看到其提交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具体细节仍不清楚。未来将在哪家交易所挂牌、哪些业务将被装入上市资产包,仍待确认。

根据阿里巴巴此前披露的信息,正在筹建中的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不在阿里巴巴集团的IPO资产包中。小微金服集团的核心是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此外还有小额贷款、担保等子公司。支付宝于2011年从阿里巴巴集团分离出来。

 

一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美国资本市场合伙人告诉记者,“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协议,阿里巴巴在2015年底前IPO才有权回购雅虎所持股权的一半。”

2

(图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第九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发表闭幕演讲(2012年9月9日摄)。)

高科技企业热衷海外上市

一些投资者不禁惋惜,像阿里巴巴这样的超优质公司为何不能留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虽然阿里巴巴公告也显示,“如果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但近年来内地的优质公司,尤其是高成长型的科技企业频频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使A股市场丧失了许多优质资源却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股价正屡创新高。中文旅行平台去哪儿网去年11月1日登陆纳斯达克,两次上调发行价至15美元,开盘仍暴涨89%,报于28.43美元。去年10月31日,信息分类网站58同城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报21.22美元,午盘一度上涨53%。

不少中国股票也获得华尔街投资者追捧。按首日开盘价计算,去哪儿网市值达37亿美元,获得40倍超额认购。此前,总部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商澜起科技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融资额为7100万美元。国内汽车网站汽车之家也在去年11月5日也提交上市申请。今年3月15日,新浪微博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文件,计划筹集5亿美元。

 

3

(图片:图为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的办公大楼)

专家建议中企不宜盲目海外上市 

专家指出,高成长企业在海外上市获得高收益的背后亦存在相当的风险。

由于境外监管机构大打“安全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会计和审计标准等问题的担忧情绪正与日俱增,中概股亦频遭做空打压。因此,选好时间点和中介机构更为重要。

今年1月,因安永等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此前拒绝协助进行企业涉嫌造假调查,美国证交会(SEC)对“四大”中国分所做出暂停审计美国上市公司六个月的处罚。这再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财务信用的质疑。

香港证监会此前也曾由于安永拒绝交出某内地企业在港申请上市时的工作底稿,而将之告上法庭。香港证监会表示,安永突然辞任该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重大而戏剧性”。记者曾就此事向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求证是否在其审计过程中存在财务造假及未能履行相关责任等,安永高级经理崔志颖表示不予置评,并表示“不要为难我了”。

某国际著名投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认为,中国企业不应盲目赴海外上市,在此之前,应做好尽职调查和风险预防工作,除多了解行业信息之外,还要尽可能选择好审计和保荐其上市的中介机构,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审批手续。

专家同时建议,监管层应重视引导国内资本积极扶持高科技成长性企业,使内地高成长企业留在A股上市。(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19/763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