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修身从政“四戒”
2014年03月21日 09:51一根火柴不值一分钱,一栋别墅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别墅。漫漫人生,阻碍你脚步甚至摔跟头的可能就是几根不起眼的火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作为党员干部修身从政,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用心去戒除影响事业发展的那几根火柴。
要力戒麻木,坚定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了精神寄托,无助的时候就会有力量,茫然的时候就会有方向,挫败的时候就会有坚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坚信的是党的领导,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为信仰和追求,才能心有定力,远离诱惑,不怕百毒侵身,从容应对挑战。现在不少党员干部不讲理想讲私利,不信马列信上帝,不信科学信迷信,个别的为实现个人的“升迁梦”,求神拜佛,这是很危险的。想当年那些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有的没有吃上一顿吃饱饭,有的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有的没来得及与新婚妻子告别,没来得及看一眼刚出生的孩子,就匆匆离开了,正是心中燃烧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要力戒怯弱,敢于担当。担当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意味着付出、奉献甚至牺牲。有的党员干部创业精神退化,碰到困难拖着来,遇到矛盾绕道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岗位当作了文件收发室,这种缺乏担当精神,不仅贻误事业,失去人们的信任,更会失去锻炼提高的机会。承担责任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人没完人,也没有无缝的布。一流的素质来自于一流的磨练。在成功人的眼里,工作任务是组织赋予的一项使命,成长的机会蕴藏在每一项任务里。任务的重压不是路障,而是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考验。只要你对任务不放弃,成长的机会就不会放弃。面对严峻的挑战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要有不断学习、敢于创新的责任感,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邪气坚决斗争,这样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才能应对好各种风险考验,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要力戒浮躁,专一专注。在当下社会利益与结构大调整背景下,最易撩拨的就是人的心理。看到他人暴富,艳羡不已;看到别人出名,心生嫉妒;看到身边人升官,心理失衡。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心浮一分,随时可招忧悔;气躁二字,从来误尽事业”。必须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俗话说得好,“有舍才有得”。一个人只有舍弃对名利的渴求,才能不为俗事所困;只有舍弃对财富的贪婪,才能不为物欲所累;只有进入专注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主宰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鲁迅说过,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尤其是在物质利益、官位及荣誉的诱惑下,仍能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就更不容易。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从政,就要放弃发财的梦想;因为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追求公而忘私的境界。有了这种专致的精神,才能找准人生坐标,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利诱所惑,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心胸开阔、志存高远,不断开拓事业和人生的新境界。
要力戒私利,一心为民。党员干部是从人民群众中选出来的,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党员干部的成长、成熟,任何时候离不开人民群众这片沃土给予的补养。时下有一些党员干部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喜欢张扬,到基层前呼后拥;有的高高在上,下不去、蹲不住、帮不实;有的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不顾群众的利益。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却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清人郑板桥有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字摆正了官吏地位,“情”字勾勒出民本思想。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胸怀对百姓的深厚感情,多到田间村落想问题,多与老百姓谈心、唠嗑,融入到百姓之中,像《人民日报》中写的那样,干部入村狗都不叫,可见是熟客,真正把根牢牢扎入在这片沃土中,扎扎实实为人民干实事、做好事,在与人民群众心心相交中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21/763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