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医院太平间乱象亟需整治

2014年03月26日 09:50

 

【百姓心声】

【事件介绍】

医院太平间乱象:急救人员送遗体获2千元中介费

逝者还未火化,仅在医院太平间就花费数千甚至数万元,让不少家属感叹“死不起”。

记者调查发现,医院太平间高消费的背后,是寿衣、花圈等殡葬商品翻倍销售的暴利,更有太平间不惜以数千元的“中介费”,吸引急救人员送来遗体等种种乱象。一家名为八宝山盛轩殡仪公司打着八宝山殡仪馆的牌子,承包了9家医院的太平间。该公司一名前员工透露,公司收入一年可能达千万。

夜幕中,急救车拉着一具遗体驶往医院太平间。

所去的医院太平间跟车上的急救人员认识,每送来一具遗体,医院太平间会给他们一两千元的“中介费”。

这钱几天后才能来领,要等到逝者家属办完丧事。

“中介费”2700元,当晚这具遗体送到太平间前,家属还没买寿衣,所以价格比较高。

“北京许多医院太平间都给中介费。”多名北京急救人员证实。

家属抱怨“死不起”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市共有医院太平间119家。

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简称朝阳西院)太平间就是其中之一,几间平房组成的太平间位于医院西北角。

2月27日,朝阳西院太平间内摆着各种款式寿衣和花圈,“除了火化外,这里都能办理。”太平间人员说,“一场丧事下来,花六七千很正常。”

“死人都死不起。”郭先生抱怨,去年4月,父亲去世后被送到朝阳西院太平间。当时太平间人员给他拿出一张服务项目单,上面列出各种服务和殡葬用品,“单子上好多都没有价格”。

郭先生回忆,父亲去世突然,家人心情都难过,都挤在混乱的太平间,也顾不上仔细问价格。

三天后遗体从太平间运往殡仪馆,郭先生结账发现花了9450元,“人还没火化,墓地也没买,光在太平间就花快1万了。”

停尸费、脱穿衣费、租花圈、寿衣费,一张《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单上,郭先生共选了28项服务和用品,其中“寿衣”一项就为2880元。

 

“寿衣翻10倍销售”

数十张朝阳西院太平间开具的《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2013年)》中,花费在5000元以上达90%,八九千元、1万以上并不罕见。一本“2012年5月至6月收费收据”显示,花费一万元以上就有9人,最高的花费39650元。

“这些只是在太平间的花费,并不包括火化等在殡仪馆的花费。”多名逝者的亲属证实。

王冲曾在朝阳西院太平间工作,主要从事遗体化妆整容、脱穿衣(寿衣)和销售殡葬用品。

“太平间暴利,特别是殡葬用品。”王冲说,朝阳西院太平间的殡葬用品多是从天津进的货,比如寿衣进价200至300元,太平间卖价为两三千元;纸花圈进价15元,太平间卖价100元至150元;鲜花花圈进价不足200元,太平间卖价800元至1500元;守灵花进价几十元,太平间出租300元以上,而且是反复使用出租。

王冲透露,太平间人员会根据家属衣着和语言,判断是否有钱再报价。

如果逝者亲属一说要高档的,价格立即就上去,“我碰到过一位死者家属办一场丧事,在太平间就花费10多万元。”

“太平间月进数十万”

“我们跟朝阳西院太平间是一家公司的。”2月27日,石景山医院太平间人员说。

石景山医院与朝阳西院一路之隔,太平间门口挂着“八宝山殡仪馆服务站”的牌子,但工作人员自称是北京八宝山盛轩殡仪服务公司的,“承包了医院太平间经营。”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八宝山盛轩殡仪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轩殡仪公司)2007年成立,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李双进也是投资人。公司经营范围是殡葬礼仪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除外)。

盛轩殡仪公司招聘信息称,其与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石景山医院等多家医院有合作业务,每年为两千多位逝者家属提供殡葬服务。

一张盛轩殡仪公司职工通讯录中,殡仪服务站一栏标注着“朝阳西站(6人)、石景山站(6人)”等9个站,共有30余名人员。

盛轩殡仪公司一名曾负责收账的员工向南(化名)称,“站”就是医院太平间,每个站根据业务量大小配备人员,小站每月向公司上缴四五万元,大站每月上缴数十万。“承包北京9家医院太平间,一年业务量2000多个,年收入千万元以上。”向南说。

3月1日,盛轩殡仪公司法人代表李双进表示,公司是合法经营,但未回应公司收入等问题。

医院太平间被转包?

医院太平间、八宝山殡仪馆、盛轩殡仪公司是怎样的关系?

2月28日,朝阳西院和石景山医院出示的《委托管理合同》中,两家医院都把太平间委托给八宝山殡仪馆经营管理,八宝山殡仪馆每年给朝阳西院4万元承包费,给石景山医院10万元承包费。

对于盛轩殡仪公司,朝阳西院和石景山医院均表示不知情,“我们只跟八宝山殡仪馆签了委托合同。”

“盛轩殡仪公司是医院和殡仪馆共同认可的。”八宝山殡仪馆的说法跟医院不同。

八宝山殡仪馆白姓副馆长称,八宝山殡仪馆管理的北京医院太平间有20多家,殡仪馆与医院签署委托管理合同,殡仪馆再将医院太平间委托给殡仪公司具体管理,“但八宝山殡仪馆与殡仪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

“无利益关系”的说法,受到王冲的驳斥。

 

王冲说,八宝山殡仪馆每个月给盛轩殡仪公司承包的9个医院太平间下任务指标,如每个太平间卖多少殡仪馆的灰盒,用多少殡仪馆棺车和木棺,多少遗体送到殡仪馆火化,“有很深的利益关系。”

5张朝阳西院太平间的《尸体去向登记表》显示,84具遗体中送往八宝山殡仪馆火化的有70具。

对于任务指标,八宝山殡仪馆的白姓副馆长承认,殡仪馆确实下达任务要求,主要是业务流向和殡仪宣传,“每个服务站的任务量不一样,但数量要求很低。”

统一限价难管太平间

在北京,太平间被承包经营的,并非只有上述几家医院。

朝阳西院相关负责人给出的数据是,北京二级医院太平间的委托管理率在90%以上。

2月28日,记者以逝者亲属身份探访或致电了市区50多家医院太平间,这些太平间人员都称自己非医院人员,而是殡仪馆(以八宝山殡仪馆和东郊殡仪馆居多)服务站人员。

丰台铁路医院太平间挂着“八宝山殡仪馆服务站”牌子,友谊医院太平间挂的“东郊殡仪馆服务站”的牌子,东方医院太平间则挂着“大兴殡仪馆服务站”的牌子。

“说是殡仪馆主管,医院监管,主要还是由我们自己承包负责。”多家太平间工作人员说。

这些被承包出去的医院太平间,收费也不一样。

“脱穿衣(寿衣)”从100元至500元不等,“寿衣”的价格有的最低600元,有的最低800元,最高有的3000元,有的4800元,还有的“几万元钱的都有,不封顶”。

按照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相关规定,殡葬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和延伸服务(也称选择性服务)。在北京,“脱穿衣”等收费被列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统一限价。“脱穿衣费”统一规定为100元。

“我们这脱穿衣费包括清洗等。”一家医院太平间人员,如此解释他们的“脱穿衣费”为何要收400元。

盛轩殡仪公司开出的一张《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中,“脱穿衣费”高达5000元。

对于“脱穿衣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管,北京殡葬管理部门人员表示,不按规定价格收费可以处罚。但对于寿衣、花圈等殡葬用品价格监管,他们坦言,由于多是个体手工制作,材质不同很难统一限价,只能给一个指导价,比如寿衣“600元至3000元”。

数十张盛轩殡仪公司开出的《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中,寿衣价格基本都是2000元以上,又以2880元占多数,还有个别的4600元。

高额“中介费”抢遗体

承包经营追求暴利下,北京大批医院太平间开始“抢夺”遗体。

“死人就是太平间的财源。”王冲透露,为能得到更多的遗体,医院太平间给能接触到遗体的急救人员、医护人员开出高额的“中介费”。各家医院太平间相互抬价,“中介费”也水涨船高,目前“没穿衣服”(行话,没买寿衣)遗体,“中介费”在2000元以上,“穿衣服”(买过寿衣)的遗体,“中介费”在1000元至2000元。

“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北京多名从事急救工作人员称,正常情况下,急救人员将正常死亡的逝者从家中等地拉走,开具死亡证明后,可直接拉往殡仪馆。

但为拿到“中介费”,急救人员往往将遗体送往医院太平间。有时为了送到“中介费”高的医院太平间,急救人员甚至舍近求远,以附近医院太平间装修,不接收医院外死者等理由欺骗家属。

一名急救人员坦言,2月底的一天晚上,他们三人值一辆急救车,一晚上给医院太平间送了3具遗体,“其中一具没穿衣服的2700,三单业务挣了8000多块钱。”

多名急救人员透露,想多接赚钱的活儿,得跟急救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这种活儿才多。”

曾负责收账的“向南”出示一张记账凭证,表上4人提走“中介费”,其中前三项均标注为某急救单位名字,“这就是太平间给急救人员的中介费。”

在5张朝阳西院“医院太平间尸体去向登记表”上,急救单位送来的遗体都被画上勾。“画勾就是得给中介费。”曾在朝阳西院太平间工作的王冲说。

这一行也有暗语,“拉遗体”叫“拉业务”,“买没买寿衣”叫“穿没穿衣服”。

2月26日,记者用暗语联系北京一家医院太平间,“拉业务,没穿衣服的”。

医院太平间人员表示,现在管得紧,暂时不收了。

对于盛轩殡仪公司被指给急救人员“中介费”,3月5日,该公司法人代表李双进对记者说:“你让我怎么说,你们说有就有吧。”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上,盛轩殡仪公司前员工王冲已实名举报“公司乱收费,返急救人员中介费”等情况。北京市民政局回复称,已将相关情况转交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

 

试点太平间管理严格

并非所有医院太平间都给“中介费”。

多名急救人员证实,也有个别医院的太平间管理严格,不会给遗体“中介费”,宣武医院是其中之一。

“没钱,近也不愿拉。”一名急救人员说,去年10月的一天,他和同事出车去宣武医院附近,急救车赶到时人已死亡。“我们忽悠家属说宣武医院太平间不收非本院死的尸体,劝家属送其他医院太平间。”该急救人员说,由于家属执意要去宣武医院太平间,他们最后也没拉这个活儿。

2月28日,宣武医院太平间门口也挂着“八宝山殡仪馆服务站”的牌子。

《委托协议》显示,宣武医院委托八宝山殡仪馆在院内从事太平间管理和服务,八宝山殡仪馆一年需缴纳宣武医院13万元管理费,委派工作人员至宣武医院管理太平间。

“委派人员必须是八宝山殡仪馆正式人员。”宣武医院总务处张金国说,这些人员上岗前,医院都会进行资质审查,“包括工作证等,确保都是八宝山的人。”

委托管理后,宣武医院未放弃对太平间的监管。张金国称,要送到宣武医院太平间的遗体,必须先由医院急诊室开具死亡证明,“急救人员收中介费在宣武医院不可能发生,因为无法与太平间人员直接接触。”

目前,宣武医院太平间是北京首批纳入规范试点8家医院太平间之一。8家试点单位除对太平间进行统一装修外,还统一限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标志、统一服务人员资质。

背景

北京短时间不会取消医院太平间

医院太平间管理混乱,在很多大城市都存在。

去年3月,天津明确要求,医院太平间严禁出租或承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已出租或承包的,医院要将太平间交由民政部门指定的殡仪服务单位管理。

今年2月,天津市民政局表示,将取消医院太平间存放遗体功能,建设覆盖中心城区的大型综合性殡仪服务中心,将集遗体存放、停灵守灵、追悼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存放等多种服务为一体。

至今年1月,哈尔滨取消62家市区内医院太平间,成立的两个殡仪服务中心,对全市遗体存放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短时间内,北京不可能取消医院太平间。”3月1日,北京殡葬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名负责人称,北京有100多家医院太平间,数量多分布广,更主要的是太平间所在的医院又分为部队医院、院校医院、区县医院、民营医院等多种类型和性质,这些都导致单靠北京民政部门管理的确存在难度,“一些医院不配合”。

由于北京城市太大,殡仪馆分布不均,市区只有市属的八宝山殡仪馆和东郊殡仪馆,很难满足逝者亲属就近殡仪的需求,加上医院的复杂性等,医院太平间短时间内不会取消。

目前,北京的医院太平间多是通过委托、承包等形式经营。根据《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北京市殡葬管理部门要求医院必须跟有资质的殡仪馆签订协议,比如市属的八宝山殡仪馆、东郊殡仪馆,还有区县的殡仪馆。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医院太平间之前就已承包给公司经营,由于属地管理、经济利益等因素,一下彻底改变有一定难度。这些公司若继续经营医院太平间,需要以挂靠等形式跟有资质的殡仪馆合作经营。

对于收费过高、“中介费”等问题,这名负责人表示,殡葬管理部门将联合卫生等部门加强管理。

公立医院的太平间怎能承包出去

亲属去世,本就是悲恸之事,如果有人“趁火打劫”,绝对让人不齿。但现在北京一些医院的太平间,干的正是“趁火打劫”的事。据记者调查,这些被转包给私人公司的太平间,通过给急救人员“中介费”等方式抢尸源,再搞一些不明不白的高收费。

中国民间本有“厚葬”传统,亲属都不太愿意在后事处理上斤斤计较。到了太平间,对于一些不清不楚的收费,往往也不好意思较真,最后稀里糊涂吃了“哑巴亏”。所以丧事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喜事”,尸体成了谋利“源头”,这既是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对家属的“二次伤害”。

太平间为抢尸源,动辄给急救人员数千“中介费”,这不菲的“中介费”,最后还是要家属买单。去太平间的“客户”,因为文化心理等特殊原因,根本没有足够话语权,再加上供需信息不对称等特性,往往只能被急救人员牵着鼻子走。所以,这种领域的竞争,很可能不会让“消费者”得利,反而进入恶性循环:为了抢资源,给急救人员的“中介费”越来越高,最后逝者家属要承担的费用也会越来越高。

 

太平间的这种乱象,已经不是新问题。2011年,北京曾出台国内首部“太平间管理规范”,针对当时就存在乱收费、高收费现象,明确要求太平间在服务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意见箱,“执行公示制度,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程序、工作人员介绍、监督电话等信息”,接受客户监督。但如果经营太平间的是私营公司,这个没有“罚则”的规范,显然不会有太强的威慑力。

从报道来看,也有管理较严格的太平间。比如宣武医院等八家试点医院,对太平间统一限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人员资质。这些“统一”所凸显的是公共服务属性。殡葬本就应属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太平间,更不应该承包给公司经营。先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定位于公共服务的太平间,其他公司如要搞差异化服务,也要合法透明。

殡葬服务须有公益兜底

动辄几千元的中介费,高得离谱的殡葬商品,雾里看花的各项服务费,俨然已形成了一条畸形的暴利“死亡市场”产业链。太平间收取一定的费用,本也无可厚非,但一味把死者视作摇钱树,大赚昧心钱,已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死亡市场”乱象的背后,是太平间承包市场的无序。医院以委托管理为名,行创收、坐享其成之实。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承包租赁费,医院怎么会无动于衷?或者以层层转包的形式,或者以“特供”“直销”的方式出租太平间,死者成为逐利的筹码。当死者被市场化之始,公益便已荡然无存。不得不说,粗放无序、混乱不堪的“死亡市场”也映衬着监管的不作为。

按说,一个成熟的社会,公民的生老病死理应由政府建立起完善的保障体系,而不是任由市场为所欲为。换言之,诸如生老病死等关乎民生的大事,理应由政府和公益托底,要保持这些民生之事的公益本色。因此,当务之急,务必要规范殡葬市场,核实殡葬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者,将殡葬业纳入到社会事业保障范畴,同时,鼓励资本和民企投身殡葬公益发展,莫再让公众心生死不起的忧虑。

【启示与思考】

生老病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都是重大事件,必要的花费在所难免,但是这个花费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如果花费过高不仅于死者无补,而且对生者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整治太平间乱象,前提是明确太平间的定位,关键是管理到位。太平间是一个人的最后一站,所应承载的应该是家属的伤痛,所应体现的应该是必要的人文关怀。这不是要求太平间就毫无收费的可能,但是收费应该仅仅着眼基本的维护上。管理到位就是要对于整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严密管理,不给蠢蠢欲动的利益之虫以可乘之机。

太平间的使用当然会发生成本,收取一定费用也合理。即使医院不把太平间承包给个人,收取太平间使用的费用也不能乱要价,医院不能把太平间当做生意来经营。如果民政部门接手管理医院的太平间,太平间费用收取标准须经过当地发改委的物价部门审定,起码全省统一标准。

对死者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对家属最好的安慰。中介收费这样的乱象是对死者的亵渎,更是对家属的伤害。政府管理部门维护正常的殡葬秩序,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人性化政府的基本体现。政府介入的前提是先要撇清自身,如果政府在其中尚且有利益纠葛,这样的管理必然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其结果自然也难以让人信服。

太平间乱象亟需整治,整治不妨就从这些反应突出的细节开始,让民众“死不起”的慨叹成为过去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26/7639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