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总结
立足底线、坚守墨线、不踩红线
2014年03月26日 10:03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夯实基层基础的重大部署,是转变干部作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必须树立红线意识,坚守墨线标准,立足底线思维,全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树立红线意识
红线就是警戒线、高压线,不可触摸、不可逾越,一旦触碰就是死亡线、自觉遵守就是安全网。党员干部树立红线意识,就是要锤炼党性、奉公守法、严明纪律,就是要搞清楚哪些规定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从内心深处拉起一道拒腐防变的警戒线。
(一)严守党章红线。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员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依据,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使全党同志
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严守权力运行红线。在权力运行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淡化了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俘获人心、争取拥戴的手段,把服务人民的职责作为谋取利益的资本,把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意愿置之度外,特别是在涉及个人名利问题上,不能从人民长远利益和大局出发,权力不公开、不规范、不透明。这就要求我们严守权力运行红线,规范权力流程,严格权力监督,强化权力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是对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全面推行权力公开、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不揽权、不越权、不专权,秉公用权、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才能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党的基层政权。
(三)严守纪律红线。党的纪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绳,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任何时候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不谋求法纪之外的任何特权,更不能凌驾于法纪之上,将自己的所作所为纳入到法纪法规红线之内,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时以法纪来规范自己,事事以法纪约束自己。要牢记 “手莫伸,伸手必
被捉”的自然法则,对法纪法规心怀敬畏,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干干净净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为民。
(四)严守清廉红线。清廉是一种人格力量,也是立身之本、处事之基、为人之道,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守的一道“红线”。党员领导干部能力有强弱,但清正廉洁不能可有可无、可强可弱,它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关键,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明是非、守原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反腐倡廉各项措施落实,遵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坚决反对“四风”问题,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才能真正为民作主,为民办事,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
二、坚守墨线标准
墨线就是木匠建房备料和施工出料所弹的一条标准线,是衡量是非曲直、作风好坏的一条准绳,是清理边角废料和不正之风的一条分界线。党员领导干部形象好不好、作风硬不硬、工作实不实群众心中有墨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个党员干部要弹好
墨线,对照检查,找准“四风”方面的问题,祛除边角废料和不正之风,以群众的要求为努力方向,以群众意见为检验标准,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摆正位置、坚定立场、明确导向,以墨线标准规范约束自己。
(一)党员形象要有墨线。“民心亮如镜,群众心中有杆秤;党员表现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明了”。墨线之内,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道德高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甘愿奉献;墨线之外,思想空虚、不思进取、消极懈怠、道德扭曲、作风漂浮、自由散漫、影响恶劣。群众接触到的党员是什么形象,我们党就是什么形象。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如何,关系到能不能担当起带领群众的责任,关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的墨线标准,对照“四风”问题表现形式,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员干部形象。
(二)公私之间要有墨线。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墨线。如何看待公、私二字,是区分党员干部党性强弱、作风优劣的一道墨线。墨线之内,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墨线之外,以权谋私、损公济私、公私不明、利欲熏心、贪婪卑微、追求个人利益。 “见
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一次让步,次次守不住”。所以,对待公款,必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对待权力,必须牢记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心存敬畏,永远牢记公私之分,“有所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规范在墨线之内,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三)组织意图与个人意图之间要有墨线。墨线之内,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折不扣执行好党组织的决定;墨线之外,对党不忠、目无组织、目无纪律、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将个人意图凌驾于组织之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决不能丧失立场、迷失方向;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强化大局意识、服从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决不能各行其是、讨价还价;必须严格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勤请示、真报告、严核查,决不能遮遮掩掩、瞒而不报;必须强化组织管理,接受组织监督,正确处理组织意图和个人意图的关系,决不能将个人意图凌驾于组织之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突出群众意愿,将群众认可作为决策部署的重要标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将群众的意愿归纳汇总,提炼精华,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统一。
(四)突破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墨线。墨线之内,与群众心贴心、手拉手、零距离、抱团取暖,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墨线之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与群众感情越来越淡、距离越来越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思想灵魂、党风党纪、政风政纪来一次急行军,向着群众的疾苦跑步前进,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与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真正融化在群众当中,真正和群众在一起,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真诚的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一起向前冲。
三、立足底线思维
底线就是群众心中最基本的标准、最起码的要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审视自己的不足,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一) 以“不与民争利”为底线。要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干部就应该自觉做到不与民争利,自觉落实为民谋利的要求,集中解决好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多做为民办实事的便民利民工程,切实树好公仆的新形象。与民争利与党的宗旨相违背,是十分恶劣的行为,是最大的腐败,要用铁的纪律作保证,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当前,干部作风不正、吃拿卡要、克扣截留挪用等问题依然存在,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做好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要坚决杜绝与民争利的事情发生,该落实什么政策就落实什么政策,群众该得多少就得多少,自觉落实为民谋利的要求,集中解决好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多做为民办实事的便民利民工程,切实树好公仆的新形象。
(二)以“莫以百姓可欺”为底线。“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换位思考,“自己也是百姓”,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党员干部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也是一介平民,决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地方全靠一官”,党员干部看淡当官,看重做事,要不计荣辱得失,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勤政为民,造福一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必须摆正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主仆”关系,理顺“官民”关系,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进而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自觉地、真诚地服务好人民群众。
(三)以说到做到为底线。党员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所说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表态,都代表的是承诺,对应着民众的期盼,承载着民众的寄托。你表态了,应承了,民众就会信以为真,就会期盼、等待着一个结果,看你是否会用行动兑现诺言。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说话做事要有“一诺千金”的份量,“先做后说,没做不说;想好了再说,说了就做;说到做到、做就做好”,绝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民,也绝不能拖拖拉拉、敷衍塞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说到做到,
不放空炮”,对存在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切实使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本着对党负责、为民尽责、尽职尽责的态度,优质高效地做好群众工作,做到不推脱、不拖延、不扯皮,确保群众反映的事情“处处有办理,时时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四)以为民解忧为底线。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为民解忧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高尚境界,要常怀忧民之心,常解民忧之困。为民解忧,就是为党为国分忧。要知民忧,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经常深入基层,掌握民情,体察民苦,倾听民声,只有领导干部知忧,才有百姓知乐,只有领导干部先忧后乐,才有人民安居乐业;要解民困,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把万家忧乐挂在心头,要真心实意办一些顺民心的好事,得民心的实事,暖民心的难事,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群众赞成的地方抓起,以艰苦扎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努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给人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这三条线是相互平行、逐步递进、逐渐深入的关系,基本上勾画了群众路线展开的轨迹。顺着这三条线“走”,群众教育活动就不会变形偏向,就能够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就能够推动工作和作风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26/7639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