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襄汾:南贾镇古县村的“群众路线”
2014年03月27日 09:29
阳春三月,正是施工的好时节,襄汾县南贾镇古县村东,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条宽阔的道路正在向前延伸,给推土机记施工时间的是58岁的原妇联主任张麦英和古县村老年协会的仝今年。
“这台推土机是上午十二点十分停工,下午两点十五分开始施工的”。张麦英从口袋里掏出记工本翻到了3月23日这一页,开始介绍。
进行施工的推土机司机手里也有这样一个记录时间的本。“我们每天都有详细的记录都要核实、签字,我们干的这些活都是义务的。”仝今年介绍说,“包括这条路的选址、招标,我们村的老年协会都参与了”。
2012年以来,古县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让群众参与研究讨论、参与决策执行、参与工作监督。硬是让一个省级贫困村焕发出“精气神”,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田旱、路窄、村穷,怎么办?依靠群众
村西是七一渠,村东是跃进渠,东南两边都是没有水的丘陵地,古县村就座落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全村1120余口人、2900余亩耕地。地里没水、进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群众靠天吃饭,年轻人找个对象都很难,盖房子送砖拉瓦都没人愿意来,要不就得给加价——一个“穷”字就是对以前的古县村最好的诠释。
2011年12月,在外闯荡多年的陈俊祥被乡亲们海选为古县村的村委主任,从那一天起,他和支部书记师祖武一起给古县村“当家”。如何让古县村改变“穷模样”?两个“当家人”思谋着,搬掉压在古县群众头上的路、水、穷三座大山还得靠群众,群众的事要群众说了算,群众一块干。
春节过后没几天,党支部、村委会就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选举村民代表和小组长。“当时的选举,那是真选。我们一天晚上一个村民小组,每户派一个代表投票,一个小组选5人,得票最多的就是村民小组长,其他四个人就是村民代表。”村委主任陈俊祥说,“这个村民代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每年还要评议。”让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的意愿,古县村还建立了定期评议制度和递补增补制度,评议不合格的村民代表要取消资格,重新补选。
经过这样“较真”的选举,古县村大约10户就有一个村民代表,这些村民代表参与村内事务的研究、决策,对村两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大家的事群众说了算,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13年4月,村里有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6个人也参与到了村两委的议事决策之中。
就这样,古县村大大小小的事由以前的村两委研究决定变成了由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老年协会四个方面的人员来决定,村内的绝大部分会议也由“两委”会议变成了“四方”会议。
“现在我们村里每一花一笔钱,每做一件事都要公开让老百姓知道,钱花的、事做的我们信服”。古县村的老党员、文化室义务管理员白学义说。
修村委会、还是搞水利工程?群众表决
2013年五、六月间,临汾市扶贫办、市地税局、市农业局结对帮扶古县村,在这些部门的支持下,古县村有了一笔改变村庄现状的资金。“家有百件事,先从紧处来”。当时,古县村的“紧事”一是修水利设施想办法让旱地变水田,二是建设新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古县村两委的办公场所在一个六七十年代建的七间房里,房间的天花板到处掉皮,也很破旧了。但是,这笔资金有限,两件“紧事”,只能干一件,先干什么?村两委交给群众表决。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老年协会共53人参与表决,结果51个人都主张修水利。尊重群众意愿,村“两委”决定修建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上马了,水井打成了,要上水,需要安装变压器,变压器安装在那里比较合适?村两委又把决定权交给了群众。在会议现场,老年协会的李光辉建议:把变压器安装的离村子近点,在用电高峰、村子里的电不够用时,这台变压器可以发挥作用。面对李光辉提出的建议,参与讨论的大多数人认为,变压器是专门用于水利设施的,应该距离井的位置近一些;况且,按照规定,这台变压器是不能用作其它用处的,在村委主任陈俊祥的解释下,李光辉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变压器的选址问题得到确定。
电有了,输水管道开始铺设了,这时,有群众想把出水口留得离自己的承包地近一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出水口到底怎么留?村两委召开“四方”会议,最终,有了解决的办法,每个村民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田间地头,现场看,当场定,照顾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想法。
路在哪里修,如何修?群众智慧
“倾家荡产也要修路”。2013年,古县村争取到一笔扶贫资金,面对被路制约的群众,村两委决心修路。那么,路在哪里修,如何修?在“四方”会议上,有人主张加宽七一渠渠埲老路、有人主张在村东利用跃进渠荒废的渠埲修新路,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仝今年在内的四、五个人提出,利用跃进渠荒废的渠埲修新路比较科学,不占耕地,可以减少拆迁,降低费用。大家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这时,在七一水库干了多年的柴自温又提出,跃进渠西边的渠埲地形起伏大、工程施工量大,而且还有一处需要拆迁,路修在东边的渠埲就更合理了。集思广益,路在哪里修最终确定了下来。
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对古县村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涉及到古县、南刘、连村三个村,涉及到不小的投资,怎样修好这条路?村两委又一次召开“四方”会议,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修路需要调整给其它两个村的土地,五个村民小组分别承担;修路的资金不够,18至60岁的群众出义务工补充;修路需要的机械施工队伍,在村里四方面代表的监督下进行竞标;路两侧的绿化,交给群众,谁栽树、谁受益,并且还要负责路面的养护;施工机械的监督,由老年协会每天派两个人进行计时……
“我们这都是义务工。为了修这条路,全村上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劲十足都盼着早日用上这条致富路。”村委主任陈俊祥说。
苗木、低保、救济,咋分配?群众监督
有了水、修了路,古县村两委准备发展苹果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经过多方争取,村两委搞到一批优质廉价的苹果苗木,这些苗木如何分配给群众?村两委再一次通过“四方”会议决定:由村委干部柴建军、老年协会代表张宝善二人负责,深入田间地头,实行“见坑发苗”方案,接受群众监督,满足群众需求。
救济困难户,这是村里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去年,村里发放救济面的时候,刚开始准备让村民小组长去决定发给谁,后来,老年协会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发给村里年龄大的、家庭困难的户,要大家共同讨论决定”柴自温说。
同样,村里低保户的评定,也让群众来进行监督。“家里有小车的、子女有吃财政的、家里有二层楼的、收入超过2300元的不能评”。陈俊祥说,“我们让群众写低保申请,让后让四方代表进行评议,然后公示”。在这样的机制下,有两个村民小组长和村里电工的低保申请被去掉了。“虽然他们的关系和我都不错,还到我家里来说,但是我们必须执行代表评议的结果”陈俊祥说。
如今,古县村的水利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村东的道路正在向北延伸,今年将连接到主干公路;县里的果树专家前两天刚到村子里传授技术,果树苗木已经调回;村里安装了路灯、监控设施……古县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30多岁的村民师武中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农田里,一家人高兴地在培育法桐树苗。“这地能浇上了,我还想再承包20亩地育树苗呢。”
村民柴建军说:“每周五村干部还带头同大家一起搞卫生,环境卫生检查根本不用来,村里每天那儿都是干干净净的。”
村民杨红红高兴地说:“我们有信心,有干劲,总觉得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啦!”
“有困难找群众,群众中间能人多。村里的事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呼百应。”这是陈俊祥两年来的感受。
“民心所向如五指握拳。敢于给村民‘亮家底’,主动让村民‘理家事’,让群众都参与进来,了解村干部这个‘家’是如何当的、事是如何做的。这是古县村这样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南贾镇党委书记臧俊民这样总结古县村的变化。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27/7640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