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东:千万别带着“官气”接“地气”

2014年04月04日 09:58

先是乘公交了解民情,继而又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清扫大街,连续两天,辽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成了网友热议对象。有意思的是,公开报道中,王桂芬扫大街是被出租车司机意外发现的,坐公交是被乘客偶然发现的。而细心网友却发现,书记每次微服私访,都有专业摄影师“恰好”在场,并拍摄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准的照片。(《南方都市报》3月25日)

市领导乘公交、扫大街,原本是让人很温暖的新闻,然而却由于包装痕迹过于明显、摆拍做秀味过浓,出现了尴尬的镜头“穿帮”。现实中,某些领导屡屡炮制出长篇累牍、图文并茂、富于戏剧化却又逻辑难通的蹩脚“偶遇”,这本身就是转作风中的形式主义。

带着“官气”接“地气”,以做秀手法“秀亲民”,只能给人带来不真实感,甚至是强烈的荒诞感,比如那些经过PS的悬浮照,导演痕迹颇浓的摆拍照,以及极具剧本化色彩的“走基层照”,无不引发网络舆情喧哗,沦为公众笑柄。这种深入基层、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的本领,应是公仆们的基本功,应当源于真诚、出乎自然,是根本不需要表演的。一个真正为群众服务的干部,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是不需要带着照相机和摄影师的。

说起干部下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我们不由得想起新中国的“创业一代”。作家赵树理在小说《李有才板话》中刻画的老杨同志堪称标本,“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2斤半重。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比农民“更像农民”的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很快能与农民打成一片,奥妙不在于他的那身行头,而是真正知农爱农。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经常骑着破自行车深入农户访贫问苦,被孤寡老人当成“亲儿子”,也在于他每次下基层都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试想,如果焦裕禄每次都前呼后拥、带着大堆摄影摄像师及服务人员,他怎能用真诚敲开父老乡亲心扉,怎能成为老百姓愿意牵手相托、推心置腹聊天的知音?

眼下,深入基层的干部越来越多。不可否认,多数干部确实是在认认真真地走基层、转作风、为群众办实事,不过也有少数干部是在搞“假动作”。尽管这些“假动作”和做秀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手段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但总因缺少诚意而屡屡穿帮。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不需要照片、录像“立此存照”来证明领导下过基层,而是期待能在现实生活中“偶遇”自己的公仆——— 哪怕他们从来就是不带随员,身单影只,其留在百姓心中的剪影,也会是一帧永不褪色的照片,比金子还要贵重。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04/7640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