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收取“天价停车费”是治堵的好办法?
2014年03月27日 15:16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广州治堵大涨停车费:路边停车每天最高收176元
近日广州市物价局公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一类地区住宅区露天停车场从过去每小时1元上涨到每15分钟1元,上涨幅度300%(方案一);路边咪表停车从每15分钟2元上涨到每15分钟5.5元,最高限价由80元/天上涨到176元/天(方案二);商业停车场由半小时5元上涨到15分钟4元(方案一)。
广州市物价局解释,本次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就是要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个体车辆尽可能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以治堵的名义上涨停车费能起作用吗?家住广州番禺的高燊表示,交通不便不得不开车上班,停车成本再高也只能忍受。
上调停车费后,交通状况会不会明显好转?广州市物价局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通过各类措施‘组合’进行综合治理,并非某项单一措施就能产生‘特效’”。
本次广州调整停车费方案制定的重要参与单位广州市交委解释,他们委托第三方评估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后,预计近期广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可降低10%左右,干道平均车速提高4%—5%,调价方案是基于这个数据做出的。
广州市交委于2013年委托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开展问卷调查,对不同费率条件下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费率下转向公交出行意愿的趋势效果,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测”,这样得出的数据与车主真实选择相距多远不得而知。
收费标准提高后,多收益部分会用到哪里?广州市物价局表示,一方面可用于弥补停车场经营、管理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资建设、经营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徐建闽认为,出于鼓励市民减少用车,住宅和换乘停车场停车费不应涨价,让市民平时能把车放在家里,周末非交通高峰时期再用车。而政府应该用停车费上涨收入来改善公共交通。
广州市交委表示,调价后广州将努力提升公共交通承载力和服务水平,包括今年新增25条公交线路,同步投放500台新公交运力,新增50公里公交专用道,并改善出租车、地铁服务。
专家支招广州停车费涨价:先把基础设施办好
3月17日,由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和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广州发展论坛”第四期广州“停车费涨价”专题座谈会举行。在座谈会上,专家们达成了共识——涨价不是不可以,但是请先把基础设施办好!
公共交通做不到足够发达
广州不能一味学其他城市
广州市城市研究所所长黄石鼎认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停车费不是不可以涨,但是必须建立在公共交通足够发达的情况下。不然,不开私家车,市民很难进入中心区。而且,广州也不能一味照搬国外大都市的做法,因为城市特点不一样。“广州与国外大都市最大的不同是,国外的CBD就是纯粹的商业区,但广州的中心区还有很多居民,他们有停车的刚需。如果是刚需,停车费涨了,老百姓就不停车,开着车在路上转,这会导致道路堵塞更严重。”
所以,如果是为了治堵,停车费涨价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措施实施。“广州必须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且增加道路长度、增加停车场数量、提高公共交通的普及率才行。比如广州的出租车,还实施总量控制,目前只有21889辆,不到上海、北京的一半,这点又没有学人家!而中心区到底划多大,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该搞清楚。其中一个方案连车陂都划入城市中心区,这合理吗?”
涨价治堵不如搞好设施
否则助长乱停乱放现象
华南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朱秋利认为,涨价治堵这种思维方式“主次不分”。“广州交通拥堵和停车难主要原因不是停车费过低,而是停车场供应不足、布局不合理,公交出行效能低、选择少、不便利。”朱秋利引用数据称,从停车场数量和布局来看,近十年广州对公共停车场投入很少,配建停车场严重不足,停车场需求与供应差距达到4:1,即4辆车才有1个停车位,客观地增加了为寻找争夺停车位绕行的车流,增加了道路上乱停乱放的现象。“国外的研究表明,停车场的供应和服务可以减少车流和乱停乱放的行为。”
“再从鼓励人们公交出行来看,广州公共交通近年来有较大的转变,但仍存在打车难、公交车站点重叠多等问题,对于有车无车的人选择公交出行都不够便利。这也是许多车主宁愿开车不愿坐公交的原因。从上述情况看,大幅提高停车费对解决广州目前的拥堵和停车难意义不大,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提高公交便利和解决停车难,对解决交通拥堵意义更大。”朱秋利认为,应该在市郊建设白天免费停车场,做好接驳工作,鼓励进城车主将车辆停在城外。此外,在中心区,政府应该为私家停车位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鼓励民间开设停车场。
发达国家少有地下商场
应大力发展地下停车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说,他同意黄石鼎的意见,广州不能一味学北京上海。彭澎认为,广州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治堵经验时要有所分辨。他说,美国很多新兴城市更加重视停车场建设,每一处公共设施和居民区都配备有免费停车场。彭澎还认为,广州政府在建设公共停车场上力度不足。以珠江新城和天河商圈为例,这两个地方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设施使用的大大多于作为停车场使用的,因为很多建设者认为,地下空间建停车场并且要配上商业设施作为补偿,“事实上我认为这些中心城区的地下商业设施应该全部建成停车场,在西方发达国家,极少有地下商场,地下空间基本都作为停车场存在。”
小区停车场收费调整
最好由业主大会决定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凌霄算了笔账:“广州就即将听证的两个方案(方案一、二)开展交通仿真研究。预测两个方案实施后,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将分别下降11.2%和11.9%,主干道车速将分别提速4.13%和5.07%,拥堵指数将分别降低7.47%和9.27%。按这个说法,停车费涨一倍,交通量下降10%。也就是说,价格上涨100%,需求下降10%,弹性只有0.1,按照经济学原理,基本上等于没有弹性。这不科学。”
对于小区停车费也要随之而涨的方案,他直言:“居民区停车的弹性为0,居民不可能不回家,回家就势必要停车。这样的涨价方案没有一点逻辑。”
省政府参事王则楚也认为,住宅小区的停车场收费如果调整,不应由物价局来管,应该由小区业主大会决定。因为小区配套的停车场是小区的共有物业,“根据《物权法》,其定价应该由小区全体业主说了算,小区道路停车场,小区配套的地下停车场都应如此。”
【启示与思考】
此次广州市停车费上涨幅度之大,令人咋舌。不可否认,广州市“大涨停车费”治堵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许多公众质疑“提高停车费就能治理好交通拥堵”的观点: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民调称,过半市民不赞同提价,超六成市民对效果普遍不看好,而且可能会出现更多“乱停车”而“致堵”的反效果。
通过提高停车费的方式,倒逼车主选择性出行或停车,的确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状况,但不是唯一的缓解方式。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交通路线和街道宽度不合理,如果公交运力投入不匹配,如果停车场设置不够科学,那么即使涨停车费,缓解拥堵的效果也很有限。
再则,倘若收取的停车费实际去向不明,就有为了收费而收费之嫌,换言之收费就是为了牟利而收费。新华信曾有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六成消费者认为涨停车费对交通现状几乎没有什么改善。显然,如何调整停车费,要跟改善交通状况联系起来全盘考虑,停车费的调整,要服务于改善交通,将停车费管理政策纳入到交通管理的范围中来。
以改善交通状况为目标的停车费政策的实施,必然要有前提条件:首先,并非所有的停车场所一律提高收费,而是有升有降。比如说提高商务、公务、娱乐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停车收费,而保持居民小区业主停车费的稳定或适当降低,这样既能有效地遏制车辆上路,又能保证车主负担不至于过重,从而降低政策实施的成本,有利政策目标的实现。
其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私家车出行成本提高后,应该有便利的公共交通作为替代。其三,停车费的收取与使用公开透明。政府在停车费当中的收益,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其四,在公开公务车数量的基础上,减少公务车。如果这些前提条件不具备,或者政府根本没有完善这些条件的意愿,那么以提高停车费改善公共交通的政策,公众接受的程度是不会高的。如果在改善交通环境的前提下,再来涨停车费就显得更加合理化。在许多更优化选择的情况下,一些车主还要驾车拥堵那就该罚。重罚倒逼下,缓解交通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总之,收取天价停车费用不是解决堵车的最好办法,依靠价格规律治堵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车辆的物理监管才能真正有效的治理堵车现象,才能缓解城市的环境压力,建成绿色城市、绿色中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27/7641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