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欧制裁不断加码 俄罗斯经济风险加大

2014年03月30日 15:15

 

克里米亚公投决定入俄之后,俄罗斯在不到一周时间内走完所有法律程序,迅速接纳了这块“风水宝地”。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以及西方对俄罗斯挥起的经济制裁大棒。

制裁不断加码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在白宫宣布,扩大对俄官员的制裁范围,一批与俄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个人以及一家为遭制裁人士提供服务的银行被纳入制裁名单。此外,美国将对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俄经济领域实施制裁。奥巴马还警告俄方不要在乌克兰其他地区采取进一步行动,否则将“进一步面临孤立”。

在长时间讨论后,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春季峰会上作出决定,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包括增加12名制裁对象和取消原定今年6月举行的欧盟-俄罗斯峰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欧盟决定将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官员制裁名单增至33人,对这些人员实施限制旅游、冻结在欧盟资产等措施。欧盟成员国还授权欧盟委员会,可视局势发展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

欧盟与美国领导人26日在布鲁塞尔表示,如果俄罗斯导致乌克兰局势恶化,双方将对俄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峰会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避免乌克兰局势升级是当前要务。俄罗斯同意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向乌克兰派出观察员是积极的一步,俄罗斯与乌克兰外长在海牙核安全峰会期间的会晤也是重要的突破,但如果俄方行动导致乌克兰局势升级,欧盟与美国将加大对俄制裁。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与欧盟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他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国际社会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是唯一的途径。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26日说,俄不惧怕西方国家制裁,若遭到制裁,俄将予以回击。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当日也表示,西方的制裁可能会对俄经济造成风险,然而制裁将使双方以及其他国家受损。

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当日表示,俄联邦政府已经制定了应对俄国内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预案,包括在外汇和金融市场方面。他说,俄已针对最糟糕的情况做好了预案。俄罗斯不会因美欧的制裁而退出自己传统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俄还将寻找新的伙伴,为销售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多机会。

1

(图为3月24日,八国集团成员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七国集团)在荷兰海牙召开特别会议。)

 

外资出逃严重

俄罗斯的投资者早已嗅到制裁气息,争相把钱抽离这一“是非之地”,一季度俄罗斯的资本外逃惊人。根据俄经济发展部24日公布的预估值,今年前两月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量为350亿美元,而前三月有可能达到650亿至700亿美元。数据显示,即使在新兴市场饱受资本外逃侵扰的2013年,俄罗斯全年资本净流出也仅为630亿美元。

世界银行26日在一份报告中围绕克里米亚局势,对俄经济今年走势做出两种预测:在低风险情况下,即克里米亚危机对俄经济仅造成短期有限影响,2014年俄经济增速将为1.1%,2015年恢复到1.5%;在高风险情况下,即乌克兰危机持续恶化,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升级,那么俄经济和投资积极性将遭受严重打击,2014年俄经济可能萎缩1.8%。

世行指出,在高风险情况中,资本外逃和消费疲弱是导致经济萎缩的主要因素。地区政治局势紧张将令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不确定性增加,将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消费信心和投资活跃度。世行预计,俄罗斯今年资本流出将不少于800亿美元,甚至有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

2

(3月21日,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厅正式签署“关于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联邦与组建俄联邦新组成主体-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联邦城市”宪法法律。)

经济风险加大

世行曾于去年12月预测俄罗斯经济2014年增速为2.2%,但随着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俄罗斯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

 

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制裁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况且,俄罗斯经济早在去年就遇到问题。2013年俄经济一改过去十年平均7%的增速,一路下探至1.3%,卢布兑美元汇率一年内也贬值近20%。

不过,俄罗斯有雄厚的家底,丰富的资源让其抗压能力较强。特别是一旦遭到西方经济制裁,其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而就国内经济而言,俄罗斯也并未面临严重危机,虽然今年1月份俄罗斯经济增速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糟糕表现,同比仅增0.7%,但在俄总统普京看来,失业率和通胀率下降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在3月中旬的一个经济会议上表示,俄罗斯今年经济开局“表现不错”。

其实,在制裁俄罗斯的力度方面,美国与欧盟也没有统一。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想尽办法说服欧洲领导人与美国一道对俄采取经济制裁,但考虑到能源、经贸合作等现实问题,欧洲领导人并未就立即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与美方达成一致,仅表示如果克里米亚局势升级,才会迈出这一步。这样的态度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30/7641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