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淡看抚顺市委书记扫街

2014年03月31日 13:05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1

抚顺市委书记扫街被眼尖“的哥”认出

穿上环卫服装,与环卫工人一起清扫街道、一起吃盒饭,抚顺市委书记义务做了一天环卫工人。

3月22日,一组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与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的图片,赢得网友喝彩:这不是“芬姐”吗?“芬姐”辛苦了!赞一个……

书记扫马路提前10分钟到场

3月22日,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以一名普通机关干部身份,参加了环卫工人体验日活动。

“书记提前10分钟就到场了。”环卫工人魏秀娇向记者回忆了同王桂芬一起清扫路面时的情景。

当日清晨5时20分,王桂芬出现在清扫永宁路现场。她带好手套,穿上了环卫服,领到一把笤帚,又向环卫工人详细询问了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后,开始与环卫工人一起认真清扫路面。

一排出租车缓缓地停在路口等信号,“这不是‘芬姐’吗?”驾驶辽DK4288出租车司机迅速地推开车门向车外的“环卫工人”举手致谢。

其他出租车司机见状,也都纷纷降下车窗伸出胳膊竖起大拇指。王桂芬笑着告诉他们,“以后不准把烟头扔到车窗外了”。

“书记学得真快。”魏秀娇等3人与王书记被分到一组,王书记负责扫路沟浮土。拿起扫帚后书记并没有马上开始扫,虚心地请教同组的环卫工人们怎么样扫得干净。

2个小时里,王桂芬不仅清扫路面2公里,同时也“扫”出不少城市管理的问题。“街扫应该有洒水车作业,既能减少扬尘造脏,又能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绿化带、候车站亭、站牌的保洁也要统一管起来……”王桂芬边扫边向相关负责人指出城市管理需要注重的细节。

午休到了与环卫工人一起吃团购的饭盒

11时30分,午休时间到了,王桂芬走进新抚区站前环卫所,与环卫工人共进午餐。

“问我们有什么困难,累不累?”54岁的丁凤云与书记一起吃的中午饭,她介绍盒饭是正常团购的,一素一荤另配一点咸菜。

见书记没有带其他随从,环卫工人们从紧张的状态下缓解过来,王桂芬与工人聊家常,征求他们对环卫工作和城市管理的意见。有人要求与书记合影,王桂芬爽快地答应,身着环卫服装与大家合影。

王桂芬称,环卫工作是城市文明进步的窗口和标志。环卫工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城市整洁优美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更加关注和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

 

就在头一天她还投币坐公交车

22日并非偶发情况,21日上午,市委书记王桂芬就以一名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坐城市公交车,体验公交司乘人员的生活,了解民生民情。54路线的驾驶员方志艰说,开这条线路已有6、7年,是第一次遇到市委书记乘坐公交车。

“是乘客喊出来的。”方志艰介绍,当时他所驾驶的公交车来到距离起点的第二站时,她同其他乘客一起投币上的车,并没有其他官员陪同,同乘客谈的多是出行是否方便、车隔时间长短、站牌问题等,“坐了7站下车的。”

据悉,王桂芬先后乘坐了抚顺公汽公司的7路、15路、54路、14路等线路。

对于书记扫大街、挤公交的事,网友小宇称“是干实事的领导。”更多网友愿意称王桂芬书记为“芬姐”,“芬姐”辛苦了、为“芬姐”喝彩、惊呆了、赞一个等,网友抚顺的哥归纳称书记王桂芬为“话不多说的‘芬姐’”。

观点争锋:书记扫街是“亲民”还是“作秀”?

“偶遇领导”请别秀过了头

不知道算不算“忽如一夜春风来”,反正媒体所报、浏览所及,现如今“偶遇领导”之类的新闻,着实已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了。渐渐地,“偶遇”的说法已不再提神,“作秀”的猜疑倒在纷纷蔓延。以上述辽宁抚顺这位王书记来说,据称去年1月在其市长任上时,就曾因微服私访坐公交车而被网友发出“偶遇”照片,今年连续两天悄悄现身公共场合,居然接连又爆出了图文并茂的“偶遇新闻”。

笔者一直以为,领导干部的适度作秀和善秀,并非纯属沽名钓誉之举,而是带有一定的倡导引导之意。正如有些论者所称,比起某些连秀都懒得一作的疲沓之官,堂堂一位市委书记,尚能记得找时机去体验一下环卫工人的辛苦,以及买票挤公交车来了解民生实情,这怎么说都显得更接地气、更贴民心。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偶遇领导”贵在一个“偶”字——要是动辄随带“高手”、为偶而偶,接着再假借“网友”之名,有“偶”必拍、有图必爆,那就只能让公众看客“偶”没了兴趣,甚至“偶”出了怪味。 

应该说,践行群众路线的大势之下,市民百姓“偶遇领导”的机率和概率,都在大大提高了。但抚顺市委书记的两次基层体验,为何会被外界质疑“偶遇作秀”呢?一是其体验环卫工人劳动时,别人都戴着一个大口罩,惟有这位书记却没戴口罩;二是网友所发“遇见芬姐”的偶遇照片,很快又被认出身边有专业摄像机“捉刀主拍”。如此生怕别人“偶遇”不上的刻意表现和安排,能说没有一点“秀过了头”的样子么? 

在我看来,就领导干部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而言,“偶遇”之谈,其实只是一个中性词。假若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偶遇”也好,“候遇”也罢,二者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但同样是亲民干事之举,要是为了突出“偶遇”而精心布置、大施“演技”,那倒反而不如预告通知更显有一是一、实事求是了。毕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最为关心和关注的,其实是你领导干部为他们办了哪些实事,至于“偶遇”“巧遇”之类,不过是种宣传报道的花俏路子罢了。 

“偶遇领导”不是“偶遇作秀”。一味醉心于这些华而不实的“遇法”渲染,非但很快会让“偶遇领导”变得了无新意、失去真意,事实上也会使越来越多公众识穿弄巧成拙的“报道把戏”。所以,不管是有意作秀,还是无意为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好都能善待“偶遇”一词,切莫因着表演痕迹明显的拙劣作秀,既毁了一个原义不错的词汇,且又伤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莫因“偏见”误会了“扫街书记”

“出租司机在路上意外发现市委书记扫街”的新闻一出,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然而,赞扬的同时也招来了质疑,为何领导干部扫街这样亲民心、接地气的行为也会招致群众质疑?在笔者看来,恐怕是群众心中的“偏见”使大家误会了实在亲民的“扫街书记”。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像王桂芬书记这样俯下身子的官员并不多。且即便俯下,也有不少摄像头列队拍摄。如此氛围下,当有官员俯下身干实事时遭非议也在情理之中。另外,近年来,也的确存在个别领导干部为拼政绩、得升迁而“作秀”的现象,因此,也难怪人民群众对官员行为形成了“固有成见”。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深一步的去考虑,就会发现,被意外发现的书记扫街并非作秀。如果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真想通过“作秀”来彰显自己,那么他完全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把场景弄得再真实一些,或者找几个群众,而不是让记者直接发现他;再退一步说,如果只是想作秀,也不一定非要通过“扫大街”的方式让群众看到,还有其他更多、更完善的方式。因此,在笔者看来,说此书记扫街是作秀,实在是有失偏颇。

实际上,据了解,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一直就是个很“接地气”的官员。如此看来,恐怕是大众心里对个别官员的“固有成见”误会了王书记的“扫街之举”。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习总书记亲自排队买包子的行为一时被传为佳话,各地官员争先效仿、积极改变作风也是有目共睹。因此,我们广大群众也应客观看待官员们的行为,不要让“偏见”打折了“书记扫街成效”。

书记扫街“新闻”何以惹争议?

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坐地铁被电视台记者“偶遇”,辽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扫大街坐公交的“新闻”都引起争议,新闻当事人和新记者都要好好反思。

什么是新闻?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外国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古人说“常事不说,异事说”。总之,新闻记者喜欢捕捉“奇事、异事”,忌讳报道“常事”。市委书记扫大街、坐公交成为新闻,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某些领导平时联系群众太少,深居简出,高高在上,很少有时间真正能沉下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只有心中装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才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某些领导热衷于搞花架子,甚至把偶尔到群众中去一趟作为新闻,只能让公众感到反感甚至恶心。

群众路线不仅要写在我们的党章中,也不仅是挂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口头上,关键要贯彻落实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中。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却非易事。只有当领导干部下基层成为常态,老百姓经常遇见书记市长,我们的官员才能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仆。

 

【启示与思考】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落实,“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成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实际上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走出文山会海,到基层群众当中去了解基层实情、倾听群众诉求。因此,被舆论称之为将基层当秀场,将群众当演员的“亲民秀”更是出现“升温”趋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更是将“亲民秀”当成完成上级要求,提高自身政绩,打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其中“亲民秀”的主要表现方式主要有扫大街、乘公交地铁、吃食堂等。

一开始,群众对网上爆出偶遇书记、市长等领导干部挤公交、扫大街的“亲民秀”是赞誉有加,纷纷点赞。但随着一些地方政府尝到了“亲民秀”带来的“甜头”之后,导致“亲民秀”不再是难得“偶遇”,而逐渐成了政府宣传形象的一个“秀”而已。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会看不出一些“亲民秀”的背后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呢?

就拿这次“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扫大街”来说,得到不再是群众的称赞和支持,更多的是对这次“亲民秀”的质疑和吐槽。因为有人挖掘出其所谓的亲民都是有预谋的,参加扫大街活动更是有摄影师随同,从某种层面来讲,这的确是在作秀,是在作假,但是市长在“作秀”的过程中的确发现了许多问题,也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解决了不少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作秀”是值得提倡的,而世人也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此事。

先是乘公交了解民情,后是参与扫大街,如此“作秀”值得提倡,尽管存在作假的嫌疑,但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亲民的表现。

或许因为官员们在办公室呆久了,离开群众太久了,从而导致百姓们对官员是如此的不信任,这也是一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是走在了别人前面,带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不管是上次的坐公交事件还是此次的扫大街事件,我们都不难发现的就是在“作秀”之后总会有收获,不仅仅扫干净了大街,更是“扫”出了不少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既然这些问题摆在了领导面前,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这对于百姓难道不是好事?

别太“小心眼”,请对“作秀”的市长多些理性看待,就算是“作秀”,就算有摄影师跟随,也不影响市长体察民情,更不影响城市的今后发展,更何况某些人连“秀”都不愿意做,那些人更值得我们去“计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31/764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