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

2014年04月15日 11:11

 

撒丁岛是位于意大利西部的一座岛屿,过去称萨丁尼亚,坐落于地中海中部,是一庞大和孤立的岛屿。萨丁尼亚拥有独特的意大利文化,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岛上起伏的内陆地势上生长着玛西叶群落(地中海夏旱灌木群落,包括爱神木,野生百里香,刺梨和矮橡树),惬意的海岸线,剔透的海面,独立的礁石,长长的沙滩以及洞穴。岛上最高的山峰根那根图高1834米,庇佑着这个地区的村子。在撒丁东北部山势逐渐下降为与斯梅拉达海岸线持平,同时斯梅拉达也是撒丁独一无二的海岸。继续向南,奥罗斯勒湾的海岸线几乎没有受到过破坏。西部的奥里司塔诺地势平坦,连接着岛上粮食,水果和蔬菜的主要产地——卡皮塔诺平原。

撒丁岛是位于意大利西部的一座岛屿

撒丁岛是位于意大利西部的一座岛屿

到了撒丁岛,立刻就会为地中海植被的香气而感慨,置身在这里意大利最美的海边之一,一定会为微咸的海洋空气。与植物的香味混合的芳香气味所陶醉。自然环境是朴拙的,未经雕琢触动,在低矮的植被和灌木丛中四处闪现着形态奇异的花岗石,使海岸呈现出真正的礁石滩与漂亮的沙滩交替蜿蜒的景色,夏季的海滩总是游人如织。实际上,撒丁在夏季变成了世俗生活的一个舞台,其核心就是大区的东北部的斯美拉达,切尔沃港,罗腾多港,卡拉迪沃尔佩,卡普里乔利,阿比亚多利,小佩维罗和利夏蒂瓦卡。撒丁的岩洞,有一些是只能从海上进入的:最突出的是因有海牛栖息而得名的海牛洞,意大利最大的岩洞伊斯皮尼高利,以及格罗普和罕见的卡雍岩洞。正因为如此,撒丁岛有3个国家公园:阿西纳拉,马达莱纳群岛和奥罗塞伊湾和杰纳真图山国家公园。

到了撒丁岛,立刻就会为地中海植被的香气而感慨

到了撒丁岛,立刻就会为地中海植被的香气而感慨

 

撒丁岛的经济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天然牧场覆盖全岛面积一半以上,广泛饲养绵羊和山羊。出产小麦、大麦、葡萄、橄榄、软木和烟草。撒丁岛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大汇集,岛上现在还使用着萨丁语——一种由拉丁语衍生出来的语言。但是在岛的北部,却是使用西班牙方言中的加泰罗尼亚语。到了岛的南部地区,使用的又是“利西亚”方言。因此,即使是意大利本土人,也可能完全不懂其意思而无法沟通。因为岛的生性淡泊,在撒丁岛生活的居民也普遍长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的人一直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岛上居民的家庭结构比较庞大,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悦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麻烦,所以家庭中的长者不会因为上了年纪而感到孤独。正是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使那里的许多老人能够“永葆青春”,从容地度过百余年的岁月。或许这点也是这个岛屿成为度假胜地的原因吧,皇室显贵们也可能是想通过生活在撒丁岛的短暂时光,学习岛民的生活习惯与处世态度,也能让自己长命百岁呢。

实际上,撒丁在夏季变成了世俗生活的一个舞台

实际上,撒丁在夏季变成了世俗生活的一个舞台

在撒丁岛原住民中还有一种非常著名的由撒丁牧歌文化中发展出来的持续低音多声部民歌,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四声部复调演唱形式。四个不同的男声部称为低音、低音哼唱、麦苏(mesu)。其中的突出特点是低音部和低音哼唱声部的喉音音色。表演者围成一个紧凑的圈,圈中的独唱者演唱一段散文或诗歌,与此同时,其他声部为其伴唱。为了同时听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达到完全和谐,歌唱者会捂住一只耳朵。持续低音多声部民歌演唱形式主要流传于巴巴吉亚地区和撒丁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这种演唱艺术深深的融汇于该地区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人们常在当地酒吧里自发地表演,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婚礼、剪羊毛比赛、宗教庆典和狂欢节中更是少不了这样的表演。至今仍在一些村庄表演的古老的持续低音多声部民歌(古称Gosos),在17世纪早期的典籍中已有记载。持续低音多声部民歌有许多保留曲目,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有小夜曲和舞蹈歌曲,如木特斯、戈索斯和巴勒斯。歌词既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诗歌,内容涉及当今的事件,如移民、失业和政治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民歌可以被认为是汇总了传统和当代的文化表现形式。

为了同时听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达到完全和谐,歌唱者会捂住一只耳朵

为了同时听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达到完全和谐,歌唱者会捂住一只耳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撒丁岛旅游业的兴旺导致了撒丁岛田园文化的衰落,传统而有其深邃内涵的民歌演唱渐受商业化演出的影响,为迎合游客的需要而不得不背弃其原生态的音乐背景。2005年意大利申报的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5/7645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