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福建:满目滴翠,海沧念活“绿色经”

2014年04月03日 15:41

 

“前几年,海沧湖湖水臭气熏天,关上窗户也能闻得到。而现在,海沧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不少白鹭。每天早晨一起床,推窗见绿,出门见花,心情别提多舒畅了!”近日,住在厦门海沧湖畔的市民吴林生在市民公园下棋,说起海沧的变化,他一脸兴奋。

海沧被确定为厦门市唯一的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创建区,今年将争创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区)。近三年来,海沧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为新城铺绿,念活“绿色经”,造就了一座满目滴翠的秀美之城。

据了解,海沧区率先完成全省第一部专门的区级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海沧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从公园布点、风格定位、植物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梳理、规划,作为海沧园林绿化建设的行动指引;率先在厦门启动绿道建设,建成绿道总长65.1公里,北部完成天竺山绿道,南部完成海沧湖环湖绿道,覆盖南部生活区22.8公里范围,并配套建设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区行政中心“无围墙政府”的基础上,完成国税、工商、地税、海沧街道、新阳街道等单位拆墙透绿,让机关办公楼绿地成为开放式公园……

“这几年,城区公园和绿地越来越多,像市民公园、海沧湾公园、彩虹公园,都在家门口。”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镶嵌在海沧区政府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市民公园,如城市森林一般,种植着成片的树木。海沧城建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片的绿荫吸引了大量鸟儿前来玩耍觅食,“为了让鸟儿更好地在公园安家、繁殖后代,我们准备建设温馨的小木屋”。

“海沧最吸引我的就是绿化。”两年前从江西来到海沧的黄广新,花了半天时间走了几条街巷后,便决定在海沧买房。他说,虽然只有半天,但印象最深的便是“海沧每一个角落都是绿色,连十字路口的三角地带都不放过。”

与黄广新一样,吸引朱成刚夫妇定居海沧的也是这郁郁葱葱的绿。朱成刚是海沧实验中学的化学老师,妻子3年前放弃了在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海沧,此后绿色便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长约20公里的海沧湖绿道是厦门市首条绿道,种上了郁郁葱葱的小叶榕、夹竹桃和芳香四溢的茉莉、白玉兰。“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海沧湾公园健步行。     

最近的一次,就是从学校高中部出发,步行3公里到海沧湾公园。我就这样走着走着,看着海沧的绿道变长。”朱成刚说。

 

新海沧人越来越多,老海沧人对优美的环境更是倍加珍惜、爱护。

天蒙蒙亮,海沧湾畔不时有晨练的人走过。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沿着街边,一路捡拾垃圾。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是“老海沧”,已在这生活大半辈子了。“我就是每天早晨散步的时候,顺便捡捡,虽然垃圾也不多,不过我都习惯了。”老人说,看着海沧越变越美,自己回报给这个城市的,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不仅要让开车的人享受绿色,更要让骑自行车的人享受到这份绿色福利。”海沧区主要领导的生态理念正一步步落到实处,公共自行车系统愈来愈受欢迎。知名的海沧“拍客”童东升,总是喜欢踏上凤凰花色的公共自行车,用相机捕捉海沧各色美景,通过网络传播到各地。

海沧区主要领导形象地将造林绿化比喻为“绿色银行”,认为种树就是存钱。造林越多,老百姓享受得到的绿色福利就越多。据统计,2013年,海沧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093.8亩,保持造林绿化全省“三连冠”。今年初以来,该区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778亩,预计可在4月全面完成今年的植树造林任务。目前海沧已获评省级生态区,并已申报国家级生态区。

未来在这片1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沧将继续“挥青泼绿”:在现有7个公园的基础上再建3个公园,覆盖居民15分钟生活圈;结合山边、水边、路边、界边等35个“四边”绿化项目,建设2条市级绿道、9条区级绿道,加上省级滨海绿道,形成串连全区的绿道网络;把东孚镇的六个村庄打造成“大西山公园”,并精心谋划蔡尖尾山郊野公园成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临近中心城区的郊野公园……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03/7647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