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县委书记抄袭市委书记讲话稿当反思
2014年04月09日 09:49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山西交城县委书记抄袭市委书记讲话稿遭举报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讲话稿抄袭遭网民举报。2月27日,记者通过吕梁市新闻办证实,上述情况属实,且在近日召开的交城县委常委会上,该书记已就此事做了检讨。
据网民举报,2014年2月19日,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做了讲话,一周后的2月26日,吕梁交城县委组织召开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做了动员报告。
网民称,李志安将高卫东原稿中的“我市”改为“我县”,并对其他细节做了修改,李志安的讲话稿超九成抄袭自高卫东的讲话。
“我们是通过网民举报得到消息的。”山西吕梁市新闻办主任高丽萍告诉记者。27日凌晨,高丽萍通过其官方认证的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日交城县委召开常委会,就网络反映县委书记李志安抄袭讲话稿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李志安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和深刻的检讨。李志安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工作不细,从根本上说,还是工作作风不实,认识不到位。如果不是网民的反应,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
事实
领导讲话稿抄袭谁之过?
时下官场,领导讲话稿雷同并非个案。2009年,有网友发现,开封市副市长刘玉虎与漯河市政法委书记崔新芳关于消防工作的讲话如出一辙,仅人名不同。刘玉虎的讲话稿中竟还出现了“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高度”的字样。
领导讲话稿的来源千差万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素质。有的官员是习惯自己列提纲,让秘书先起草,自己再做修改,也有官员直接让秘书写稿,自己照本宣读的。但是离了秘书的讲稿他们自己也没办法,“自己不会炒菜,即使厨子再差,也只能将就了”。当然也有官员更喜欢即席演说。
官员们不亲自写稿的原因多半是时间精力有限。另外有的地方“文山会海”横行,“代笔”的工作人员被迫走上抄袭“捷径”。有公务员就提出,要想改变政府部门开会念稿的“陋习”,最好是取消那些不必要的会议。
县委书记缘何抄袭市委书记讲话稿?
想糊弄上级领导。如今一些地方领导,不管做什么事喜欢模仿上一级的做法。开会什么规格,怎么布置,哪些人参加,放在什么时间段开,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县里学市里,市里学省里。连领导讲话语气、语调都一个样。交城县委书记将市委书记的讲话稿照抄照搬,这种现象绝对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只是这个书记干过这种事情。所有的讲话都得跟着本本来,上级走一步,下级跟一步,都是规定动作,想自由发挥只能是画蛇添足,讨不到半点好的。一些官员的习惯思维是:上级也比较好糊弄,只要把领导的精神意图传达了,工作任务布置总结了,就成了。可以想象,即使那位市委书记发现了自己的讲话稿被抄袭了,肯定也不会怪罪这个县委书记,说不定还会表扬这位县委书记呢,夸他把上级的意志不打折扣地贯彻了,跟领导跟得紧。
想糊弄当地干部。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在对抄袭讲话稿一事进行反思和剖析时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工作不细,从根本上说,还是工作作风不实,认识不到位。如果不是网民的反应,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由此看出,这位县委书记当初根本没把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当一回事。虽然在动员会上讲话时慷慨激昂,但他说的既没有结合本县实际搞好活动的总体思路和想法,也没有具体措施。全都不是真心话,只是想应付走过场,糊弄一下当地干部而已。空话、套话连篇,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浪费会议资源、耗费大量公用时间。会开过了,话讲过了,可不切当地实际的讲话却让干部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此一来,必然是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层层“抄袭”、层层照搬。认认真真搞形式,从从容容走过场了。
想糊弄普通百姓。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既要加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又要加大惩戒力度。中央要求各地切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象,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县委书记抄袭市委书记讲话稿,没有从百姓利益出发提出活动思路,心里没有想着怎么样通过这次群众教育活动如何转变工作态度,切实为百姓谋福利。说到底就是没把百姓当一回事,只是想糊弄一下百姓。可笑的是,这个县委书记没把百姓放在心上,可百姓却把这次教育活动当真了。百姓想从这位书记的讲话中寻找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来,没想闹出了一个“抄袭事件”。由此看来,当地的百姓还是有觉悟的,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应该承认,在一些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公众对此并不感到惊讶,不过,这一事件的真正看点,却在抄袭之外。由此看来,书记抄袭讲话稿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抄袭一下那么简单。表现出来的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今由中央高层引领的全国政坛“白话运动”,已深得人心,当个性化表述的“白话”蔚然成风,官员只有多深入实际,多接近百姓,才能讲出自己的东西,听出百姓喜欢的东西,只有这样,捉刀者才不敢抄袭或复制,才能不被秘书忽悠,当傀儡了。
县委书记讲话稿抄袭充分暴露了对上级政策的应付心态
县委书记讲话都要抄袭,让人啼笑皆非,曾经只是学生的伎俩,而如今已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惯用“招数”,写稿者只要在网上一搜,便能搜出各式各样的心得、报告的“通用之稿”,稍加修改就会变成自己的“作品”,如此便捷的方式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有些领导干部的讲话稿多是由秘书或者专业“写手”完成的,他们或许不见得知道,但看过之后还要去讲,这样的“觉悟”和“水平”可见一斑,至少没有把会议的主题放在心上,完全抱着应付的心态。
如果做任何事都抱着应付的心态,那么不但不会取得实际效果,反而会使结果更糟,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不应将应付的心态带到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上级政策不应有应付的心态。上级政策是经过充分调查而提出的,它的正确性、合理性毋庸置疑,各地唯有积极响应、严格落实,才能保持与上级同步,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当然,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任何盲目地执行也是一种“之无差事”,有可能会将社会发展带入“歧途”。
二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应有应付的心态。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在新形势下,开展这项活动、与群众紧密结合无比重要和迫切。全国上下“一盘棋”,每颗棋子的每个步骤都对全局至关重要,甚至“一着走错”,则“满盘皆输”。
三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更不应有应付的心态。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要求看真情,李克强总理在湖北考察时鼓励照实说,领导干部寄托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希望,“为官一任”就要对老百姓负责,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务实”是老百姓之福,多说实话、多干实事才能逐步实现“中国梦”。
应付心态不可有,浮夸之风不可留。我们常常讲,理念不仅仅要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它不应体现在千遍一律的稿件上,也不应停留在冠冕堂皇的腔调上,而是要落在地上、扎在心里。
县委书记抄袭绝非小事
抄一个讲话稿,在看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国人看来,似乎不成什么问题,尤其是下级抄上级的讲话,更有某种“遵照指示”的意味在里边。但是如果联系到这位书记所抄报告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一个极大的反差。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党的重要工作,其意义不言而喻。在落实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必然包括着各级党政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其中就包括已经形成各种“惯例”的形式主义。在这样一个重在实践、重在实效的重要工作的全体动员中,主要领导带头搞“形式主义”,对活动开展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在自我批评和检讨中,该书记已经总结了自己思想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工作不细等问题。如果仅仅是一次讲话搞形式,我们还可以理解,怕就怕日常工作经常搞形式;如果仅仅是这一次动员会理解不深,我们还可以原谅,怕就怕对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理解不深。
“活动一阵风”是某些地方部门应付工作的法宝。对待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开逐级隆重会议,出台系列文件,刷各色标语,搞若干重点,推各类典型,最后总结出无数成功经验和取得成绩,人人有份各部门均沾,再搞逐级总结庆功大会,一派和睦,喜气洋洋。花团锦簇中,却见不到一点实际。
这种形式主义表面看起来只是懈怠,似乎没什么害处,但实际上对党政机关的腐蚀作用极大。轻松容易的形式主义和需要深入基层为百姓排除困难,其工作的“投入产出比”一眼就能看出来。当形式主义成为风气,还有多少干部会愿意费心费力地去做实事呢?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特殊的“赶考”,第一次入学测验,这位书记就“打小抄”,而且是公开被抓,得了0分,相信他能够知耻后勇,能用实际行动改正他自己检讨出的问题。同时,那些没有犯这么低级错误但是仍然没进入考试状态的干部,能不能从他的身上,得到一点点教育和启发?
改变抄稿陋习官员须先找回灵魂
领导讲话稿互相抄袭是一大陋习,早已有之。在有些地方,村干部抄乡镇领导,乡镇领导抄区县领导,区县领导抄市领导,精神是一级一级往下落实,讲话稿却是一级一级往上抄。到最后,各级领导都是照本宣科,对着稿子念台词。像这次,这位县委书记虽然作了检讨,但他私底下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抄讲话稿是一门“技术活”,这里头既有“专业”的抄法,也有偷懒的抄法。精于此道者往往会把文件、讲话精神吃透,在七拼八凑基础上活学活用,融会贯通领导(或自己)的意思。别看有的讲话稿只不过变动几个关键词,下面官员却可从中揣摩领导意图。这里头的“学问”,只有那些长久浸淫其中者才深有体会。
不管抄讲话稿有多少“技术含量”,也无非是旁门左道。文件抄得再漂亮,也还是抄袭。抄讲话稿,既是一个文风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换句话说,正因为部分官员存在作风问题,才会出现这种抄袭问题。所以,改文风就必须转作风,革除这种“鹦鹉学舌”的抄袭之弊。如果官员讲话稿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其公信力可想而知。
有些官员抄讲话稿,还在于怕犯错,不敢说真话。在有些官员看来,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身在官场凡事“多说多错”,不如少说为妙;哪怕要说,也必须“依样画葫芦”,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长期下来,有些官员也就养成了一种思想的惰性,对上级部署不敢有所质疑,对上级讲话不敢有所发挥,其结果自然是抄领导讲话稿最安全。只不过,官员一旦信奉这种明哲保身、“抄袭为妙”的为官哲学,自己的利益可能是保住了,可老百姓的利益却难免被抛诸脑后。
改变这一官场陋习,除了转作风、改文风,还必须来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怎样才能让官员不说鬼话说人话,不说假话说真话?这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官员找回自己的灵魂,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一个官员不用担心说错话,除非真的是水平问题,否则也就用不着抄袭讲话稿,对着空气讲一通废话了。
【启示与思考】
县委书记原文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或者引用市委书记的讲话,本没有问题。问题是,交城县只是吕梁市的下属县,县里的情况与市里的情况并不一样,县委书记与市委书记所站的角度与所处的层面也不一样。县委书记本应该立足县情,结合本县实际情况,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讲话。然而县委书记李志安除了将“我市”改为“我县”以外,基本是原文抄袭市委书记的讲话。县委书记成了市委书记的复读机,其主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诚意何在?其被知晓内情的网友举报并不冤枉。
实际上,某些党政机关与部门及其官员抄袭旧公文、旧信息,早已不是秘密。公文抄袭闹剧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不断上演闹剧续集,让人啼笑皆非,县委书记连讲话稿都不愿意写,甚至都不指导秘书去写,民众凭什么信任你、供养你?
更为重要的是,个案曝光的不只有个案意义,我们还要思考如何打破官场八股文潜规则,领导自己写稿逐步代替秘书、枪手捉刀,避免公文抄袭成为官场老笑话,重树政府公信形象,十分重要。
笔者以为,公文抄袭,官员讲话相互“抄袭”,根子是不良文风,也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败坏党风官风,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当下,确实应该狠下决心整治彻底,从根本上扭转不良文风,多做点调查研究,多一些求真务实精神,才能让公文不再千篇一律,才能避免官场遭遇“抄袭风”。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09/7652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