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自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014年04月10日 09:2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奏响伟大复兴这一壮丽篇章的灵魂乐谱,是所有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这一人生目标的精神动力。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重要范畴。

然而,对于国内一些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者来说,“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首要范畴显得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制度最为注重的是“平等”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才把“自由”作为首要议题。其实,这是一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这种误解危害很大,它使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得以趁机向广大中国青少年散播自己看似有理,实则荒唐的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习总书记这段话相当深刻。因为只要我们深入钻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就会发现马克思之所以对资本主义展开激烈批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是资本主义给了人太多自由,而是因为资本主义彻底剥夺了人的自由!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有过一段极为经典的论述:“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的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中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动物没有自由,因为它只有一种肉体需要的尺度来衡量一切。人拥有自由,因为人类除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以外,还有更为广泛的精神需求作为丰富多彩的尺度来衡量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一切事物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深刻内涵正是人类需求的广泛性和价值尺度的丰富性。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更好的说明这一点。譬如朋友送给“我”一张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我作为“人”的“自由”体现在:

我既可以站在道德价值尺度的立场上来体味画作中毕加索对于德国纳粹肆意屠杀西班牙平民的义愤填膺,因而佩服毕加索的仗义执言;也可以从审美价值尺度来思考这幅画是如何将立体主义画派的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我既能以历史价值尺度对画中所反映的“格尔尼卡事件”其起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又能以科学价值尺度的视角研究这幅画应该在何种气温,湿度条件下才能得到更好保存;当然,站在情感价值尺度上我可以看出赠送如此珍贵礼物的朋友对我怀有深情厚谊,我对他应该倍加珍惜。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向自我标榜为“自由社会”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其普通市民最缺乏的便是自由的需求和尺度。因为资本增值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主义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遵循的唯一逻辑。就像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里所说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个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在“我”的工作和交往过程中,经济价值尺度成为了唯一衡量尺度,物质财富需求成为了最高生活需求,金钱利益关系成为了首要人际关系。面对朋友赠送的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什么道德,情感,历史,审美,这些概念在资本逻辑面前变的毫无意义,“我”只能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价值尺度的衡量下,“它值多少钱?”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自由吗?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价值观”将“自由”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绝非改弦更张,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深刻领会。因为“自由”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也提醒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者们:要想彻底打破西方自由主义所布下的“迷魂阵”,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0/7653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