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易鹏:把握首都工作,领会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义
2014年04月10日 10:13
易鹏
易鹏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
今天想以开放的思维和大家交流京津冀的一些认知。
一、京津冀为什么要协同发展
从我的理解来讲其实都是问题倒逼所至。北京既体现城镇化的成果,同时也深刻的见证了城镇化所出现的问题。有几个问题摆在北京这个地方,第一,公共服务没有均等化,中国现在有2600万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但是这2600万农民工没有享受公共服务均衡。应该这么讲,短时间的不公平是有利于效率的提升,长期的不公平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改革,关键一点就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推进公平和公正的建设。
公平公正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讲,比如说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差别,大的角度讲中国的中、东、西部的差距,纵向讲市民和农民的差距。也就是说利益固化为什么要破除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公平、不公正。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好的两个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常住人口中间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差距比例大,北京有800多万人,上海将近1000万人。
四川、河南这些地方户籍人口要高过它的常住人口,这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也说明这个区域的核心,但是如果常住人口不能整体化,不能协同发展问题就会比较大。所以党中央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思考,如果大量的流动人口不能融入这个城市就会出现问题。
这种不公平的原因是户籍制度设计,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搞户籍制度改革,这是第一个情况。第二个目前城市病非常严重。有一个朋友他做心理学研究的,他说近两年北京的抑郁症发病率在直线上升,还有北京的自杀率在直线上升。原因很多,当然和空气的质量和雾霾直接相关,但是什么导致这一点,这就跟我们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有关系。PM2.5这个东西大家都不喜欢,但是对于我们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PM2.5就是一个每天都在的政治宣言书,PM2.5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宣传部,PM2.5就是时时存在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那么雾霾怎么形成的呢,原因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消耗过大。第二个我们今天使用的灯光,我知道你们房山以前产煤,而且前两年房山做了一个很不错的事情,把所有的煤矿都关掉了,这个做得很对。
我们的煤去年消耗了39亿吨标准煤,我们2014年煤炭的依存度大概在65%以上。而且我们可以预见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比重50%以下。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中国只有煤,很少有油和气,所以天然气可能是相对煤炭清洁能源,但是我们去年只生产了10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我们要2000多亿的需求量。核电有风险,太阳能转换率不行,风电不稳定,水电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破坏,所以我们对煤炭的依存依然存在。这次京津冀发展提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要在北京周边修电场了,在大同,鄂尔多斯修电场然后高压线的方式运进来,但是有一个问题,只把电场放在鄂尔多斯和北京,但北京现在不能独行了,刚才前面讲了,现在是同呼吸共命运。所以能量消耗过高,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导致了城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做城镇化研究,不说远的,东京离我们很近,北京是1.6万平方公里,跟东京面积差不太多,东京的核心城区只有两三千平方公里,但东京有3500万人,东京的管理运营水平远远超过北京,靠什么来支撑?管理水平。
第三个我们的城镇化里面明显发现一点,我们是越来越的没有产生互动,建成了空城和鬼城。我们的这个城镇化率目前而言,体现出来人口增加,土地没有增加。土地基本上是粗放式的,我们不要学欧洲,学香港就可以了,香港人平均居住面积是五六十平方米,但香港700万人。但人家公共交通非常发达,香港的陆地面积只有房山的二分之一,房山是2000平方公里,人家只有1000平方公里,人家很多地方没有开发,很多地方都是山。
我是典型的大城市开发,首先表明我的态度。很多人都说要发展小城镇,我们要发展农村,我们把农村搞的很漂亮、很美丽。当年有一个学者,社会学的鼻祖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乡村经济》,他以苏兰的某一个镇的成功认为中国就是小城镇打天下,所以十五届四中全会第一次讲了一个词叫城市化,用了一个词叫城镇化。因为最小的国家他们只要300万就可以设市,欧美绝大部分几千人就可以设市,没有这个镇的概念。农村不能解决富裕的问题,小城镇不能解决规模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小城镇的发展只有6种类型的小城镇能够发展,第一类属于特大城市周边,或者叫城市圈为主的周边,承接城市圈各种产业的辐射,尤其是周末休闲;第二就是有文化旅游,矿产资源这种模式,像鄂尔多斯;第三类口岸城市。第四交通结点;第五,比如说三沙市,三沙才2000人,我们要投入巨资给他修一个城市。第六人口规模10万人以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要有机的统一。大城市确实有城市病的问题,所以这次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间明确提了一点,要建以城市圈为主题形态,因为北京严格来讲没有一个城市圈。
最近我的一本新书里面明确谈了一个观点,就是未来中国人口的50%以上会在城市圈里面。应该讲现在中国公认有三大城市圈,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目前做得最差的城市圈是京津冀,所以中央政府要怎么破题,两个角度,第一个从城市圈做抓手提升京津冀的质量,叫协同出质量。第二个培养新的城市圈。比如说武汉现在有1000万人,人口是北京的二分之一,西安有846万人,成都有1400万人,也就意味着如果说把北京这2000多万人做一个峰值的话,这些地方还是有足够的承载空间的。第一个这些地方有水,北京没水,北京的水靠南水北调。第二点成都平原,西安关东平原,就这个地理结构角度比北京好,北京1.68万平方公里,平原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山地占了1万平方公里,所以山地照样是可以建设城市,但它的成本很高,同时风险很大。第二个北京从理论上讲承载4000万人不成问题,但是北京如果再翻一倍,管理问题我们可能撑不住,所以现在中央要做京津冀一体化或者叫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逻辑思路
第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概念不是新提出来的,提了很多年了,因为这里离河北很近,天津也提了很多年但是没有往前推,这个是什么问题呢?我们来思考,就是这一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能不能落到地。第一,央企不是单纯的市场企业,它有行政概念,只要带有行政概念的东西一定跟政治中心在一块离不开。第二,央企本身是一个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属于服务业,不属于制造业。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能简单的放在北京、天津、河北这些方面。
大国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大国城市的崛起,有话语权的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全人类创造价格,所以我们的手机苹果的,录音笔是索尼的,从高新技术角度来讲中国基本上没有作出贡献。那么如果高薪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高薪技术产业必须要服务业做支撑,所以北京现在往外放市场,我有一个小小的担心,这个市场是靠谁来养活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它是吃北京市场,还是吃华北市场,还是吃中国市场?
如果吃中国市场,那么就应该铁路很发达,航空很发达,物流也很发达就可以了。如果吃华北市场,我们认为可以放在河北,因为河北相对而言高速公路也多,铁路也多。但是这个市场就是在北京,其实他吃的是北京本地的市场,而且是北京目前很多低端产业中间,低收入人购买的东西,现在把北京放在河北去以后,它的市场没有了,很可能搬到河北去的那一天这个市场就关门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所以河北能承接北京多少产业转移,目前看起来是一个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个逻辑不要认为北京的产业能够转移到河北去,我个人认为服务业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产业,只要有高端产业就一定要有低端产业。
事实上北京收入高,人口多,它的服务业发展就越大,基本上我们做了一个课题测试,人口多少和它的产业直接相关。第二个我曾经花了一个晚上测算了一下什么时候天津经济总量超过北京,天津基本上大概在2020年经济总量会超过北京,因为北京去年1.95万个亿,天津1.4万个亿了,相差大概5000个亿,天津去年的经济增速是12%点多,北京是7%点多,相差5个点,而且目前这个趋势我估计10年之内还要维持,因为北京现在越往三产业越高,它的经济增速会下行。所以最近很多人说,北京跟天津的双城区要大面积的催生河北的房地产,我说很重要的一点这就要靠中央政府的智慧了,能不能在北京、天津之间做大量的绿化,而不要去搞房地产。
最近有一个产业叫做特斯拉,特斯拉这个汽车的上市基本宣布中国加工制造业模式的终结,美国经济好转,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复苏,但是这还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人家再制造,再平衡。他不在往中国转了,往东盟成本比中国低得多,那么即使世界经济复苏,我们的整个总量,我们的加工贸易业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天津要继续发展,制造业一定要向服务业延伸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出顶层设计合理分工,合理分工这个词在市场里面没有的,什么叫合理分工,我们出发点想合理分工,你造杯子,我造瓶子,但是事实上以后不是你说了算,是市场说了算。所以天津只要这样发展一定要进科技创新,再往前走一定做服务业中心,再往前走一定做经济中心,只要它未来的经济中心成立的话,如果天津经济总量超过北京的话,北京所谓的四大功能核心功能就保不住。
第三个北京怎么思考,我讲的观点只作为一个研究者一点思考,不代表任何政策层面的事。那北京怎么思考,北京基本上是两只手同时抓,第一个市场这只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很关键的词叫做混合所有制,比如医院,一个医院政治控制50%也就够了。比如说央企坦率说有一个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如果真的是混合所有制就不应该放在北京,我工商总部应该放在上海,因为长三角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方它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所以有实体经济的地方总部就要往那边放,我们一定要遵循规律。市场应像水流动起来,只有让水流动起来,北京就没有那么多要素了。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0/7654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