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湖南:突出文化“四个效应” 推进县域科学发展

2014年04月14日 09: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对于县域而言,文化既事关对外形象,又事关人文标杆;既事关经济发展,又事关民生幸福,须充分发挥“四个效应”:

文化引路,突出文化“品牌效应”。文化既是民族的遗传基因与精神支柱,也是城市的“根”和“魂”,更是区域发展的凝聚力和“内动力”。长沙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丰厚,要遴选和推出县域文化的主打品牌。如以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为依托的工业文化,以黄兴、杨开慧、田汉等近现代历史名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文化,以陶公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现代农庄、百里茶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文化,以松雅湖文化园、板仓小镇、恒广欢乐世界为标志的都市休闲文化。主打品牌确定后,可依托品牌标识、主题活动、产业文化等多种平台,不断拓展文化品牌的深度与厚度,让县域形象因文化而彰显。

文化育人,突出文化“磁场效应”。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互动,才是科学发展。以文化人,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在县域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传播文明道德风尚,是实践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我们要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优秀历史文化为底蕴、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星沙人文精神,并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读懂其内涵、认同其精髓的基础上努力践行之。可通过“星沙好人榜”、“我身边的雷锋”、“星沙之星”之类文明教育载体,通过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项目化、群众化,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道德环境,做到县域精神因文化而彰显。

文化兴业,突出文化“载体效应”。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借力引力、生态富民原则,发挥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星沙文化产业园、松雅湖文化园、星沙文化中心建设步伐。出台扶持文化发展的县域政策,引导支持卡通动漫、工业设计、影视制作、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湘绣、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以榔梨文化名镇、黄兴故居提质扩容、左宗棠墓复原、开元民间博物馆、天舟文化创意园等项目为依托,培育泛浏阳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带,实现县域实力因文化而倍增。

文化惠民,突出文化“服务效应”。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突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打造群众文化新亮点,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规范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管理,大力推进综合文化站、休闲广场、农家书室、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乡村少年宫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发展,积极探索农村文化集市、新型农村文化艺术学校建设,推出一批群众欢迎、充满活力的活动载体,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大力开展免费送戏下乡、进社区、进工地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确保县域居民因文化而灵动。

(作者系长沙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4/765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