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依法惩治“伪基站”,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2014年04月13日 17:26
【百姓心声】
【事件介绍】
根除伪基站“任重道远”:发现难抓获难定罪难
针对当前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设备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今年以来,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各地整治成果颇丰。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
专家指出,根治伪基站任重而道远。多部门正在开发升级相关技术,同时建立联动机制,彻底打击伪基站,保护公众通信安全。
伪基站导致用户脱离移动网络干扰通信质量
移动网络用户仍然受到伪基站的各种影响甚至侵害,因为大量伪基站的存在会干扰电信通信质量,因为伪基站一打开,附近用户会自动接入到伪基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目前电信通信质量受到伪基站干扰,因为伪基站一打开,附近用户会自动接入到伪基站,就会脱离公众电信网,这意味着别人找不到他,正在进行的通话也会中断。
魏亮说,在使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之前,从伪基站开机到发现,一般只能依靠脱网用户投诉,需要很长时间。检测到存在伪基站,等派人到达伪基站地点,一般都无法找到。因为伪基站的使用者在特定地点一般停留不到半小时,甚至只有10分钟,发完短信就走。现阶段要么采用人海战术,大量人在闹市区巡逻,要么伪基站使用者停留时间过长才会抓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所长王志勤也表示,打击伪基站工作以来,从多个维度出击,包括清理伪基站制造、销售等环节,伪基站的实时监测及关停等方式,但目前仍无法根除伪基站现象,还存在受伪基站干扰的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强调,伪基站不经过运营商同意,私自接入到移动网络中,违规使用公众移动通信频率,干扰用户正常通信,造成大量用户脱网,给移动网络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冲击,造成大量投诉。伪基站越过运营商直接控制用户,未知风险大于已知风险,只有从根本上消除伪基站,才能有效保障用户通信质量。
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消息,工商总局4日公布《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提出,对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伪基站设备行为,由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伪基站打击难点是发现难、抓获难、定罪难
伪基站就像牛皮癣,屡治屡犯。伪基站泛滥的成因是什么?有何蔓延规律?打击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多位专家表示,低成本投入高额利益回报的驱动是伪基站泛滥的最主要原因,而发现难、抓获难、定罪难是伪基站的打击难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介绍,伪基站主要是在近1年出现的,特别是去年下半年,2013年9月,仅有5%的垃圾短信来自伪基站,2013年12月则有70%的垃圾短信来自伪基站。通过伪基站发送垃圾短信的投入小、收益高;伪基站每小时可发上万条短信,不产生任何通信费用,获利速度非常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介绍,伪基站泛滥,一方面是违法成本低,伪基站设备可以轻易买到,而且价格便宜;另一方面使用方便,隐蔽性强,可以放在旅行箱或者汽车后备箱,发完就走很难抓到;另一方面节约成本,发短信不花钱,诈骗成功后有丰厚的利益。还有原因是2013年治理垃圾短信力度较大,部分除了诈骗短信以外的广告短信没有出路,也可能使用伪基站发送。
魏亮说,伪基站的打击难点是发现难,抓获难,定罪难。发现难是伪基站可以很隐蔽,即使知道某个区域有伪基站也可能难以发现;抓获难是因为使用者可能发送十分钟就走,即使监测到也难以抓获;定罪难是因为很难说清影响了多少用户,多少通信,多少损失,适用哪条法律,而且伪基站设备还需要权威第三方认定,周期较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所长王志勤也表示,如何及时地发现伪基站对电信运营企业和无线电管理部门都存在挑战,需要研究摸索出行之有效、反应快速、综合多种技术手段的伪基站疑似线索报告、排查、定位的机制与方案。此外,也是更加重要的,可以在伪基站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打击,从源头阻断。
开发升级技术打击伪基站违法活动
监测和打击伪基站的常用技术手段有哪些,随着新技术升级,监管手段有什么调整?专家表示,目前,多部门正在开发升级相关技术,对伪基站进行定位识别,从而打击伪基站的违法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介绍,常用监测方法也就是等待投诉;信令监测等;可用的打击方法是加强威慑,提高犯罪成本,查处伪基站销售,要求电商禁止销售等;缓解的方法是有随着3G,4G的普及,将手机预设置缺省3G,通过设置阀值尽量避免跳转到信号更强的2G;也有利用智能终端应用识别基站合法性再采取适当的手段;疏导的方法有给合法的广告短信合法并且合理价格的出路,减少广告被逼使用伪基站的可能性。
“以往,运营商通过用户投诉和局内分析发现可疑非法伪基站区域,采用相关工具进行定位和排查。公安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可疑的非法伪基站覆盖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工作量大、资源耗费多、时效性难以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所长王志勤说。
王志勤说,目前,可通过运营商所掌握的移动通信网络频率配置、站址位置和其他网络规划数据,利用运营商局内监测工具(网络信令监测等工具)发现疑似伪基站,确定区域,实时更新其位置信息;并采用现场排查工具配合精确定位,比如手机专用APP软件现场确认伪基站区域。目前,运营企业也在推动手机专用APP软件等与网络协同,共同识别伪基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介绍,为了提高伪基站监测定位的及时性,移动运营商结合伪基站的技术特征,专门开发了伪基站实时监测预警软件,能够更直观地预警伪基站活动,实现快速定位。同时,一些专业移动网络测试设备商针对性推出了伪基站综合定位测试系统,利用信令采集分析、移动测试车、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手段实现快速定位。
各部门联动切断伪基站源头
公安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安全部于今年年初专门出台了《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依法打击伪基站摆上日程。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
“先前对伪基站法律边界确实很模糊,很难界定违法程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指出,“拥有?开机?开多长时间?发短信?发了多少条?影响多少用户?也很难取证,脱网是否因为伪基站?收到的短信是否是伪基站发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司法解释。”
“从无线电管理的角度来讲,伪基站非法占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干扰正常公共移动通信业务,属于非法设置电台。”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刚认为,伪基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办理设台(站)审批手续,领取电台执照。视情节严重程度,相关责任人还需要按照条例第四十三条进行相应的惩处。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认为:“针对伪基站垃圾短信运营的打击包括监测、取证、处置等环节,需要多部门联动,运营商和无线电监测部门重点在监测和取证阶段,公安等政府部门重点在处置阶段,目前来看,已建立较好的联动机制。”
巧辨伪基站专家帮支招
防止伪基站的危害,公众还须提高辨识能力。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很难识别伪基站,如果发现在某个区域经常断网,手机信号呈现满格却无法正常通话和上网,同时又收到垃圾短信,就是有可能碰到伪基站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提醒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所长王志勤指出:“如果在用户移动时,手机屏幕突然显示没有信号,随即显示有信号,并接收到垃圾短信,但此时拨打电话打不通,则所接收垃圾短信很可能是通过伪基站所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应用企业在开发相应的手机软件,来帮助公众识别伪基站;“但是,公众还须提高安全意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安全所副所长魏亮强调,“自我信息的保护除了技术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不试图占小便宜,尽量不点击未知链接,拒绝黄赌毒诱惑等。对伪基站打击,能保护公众通信安全。”
胡坚波说,有效打击伪基站,能确保公众移动通信网的正常运行,保障用户的通信权益,对公众正常通信安全没有影响。
9部门联合打击整治“伪基站”引起社会反响
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社会各界对专项行动持支持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开展专项行动是保护人民群众个人隐私与财产权益、保障正常公共通讯秩序、维护社会信息安全的有力举措,顺民意、得民心。
曾因收到“伪基站”诈骗短信而损失近两万元的江苏省仪征市民胡女士,得知打击整治“伪基站”的消息,十分激动地说:“这些假冒的骗子太可恶了,要狠狠打击,将他们一网打尽,防止更多的人被骗。”
在北京国贸大厦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陈女士说,她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投资、抵押、房产汽车广告以及各种名目的诈骗短信,虽然没有受到什么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心情和工作效果。近一段时间,这类诈骗短信少多了,希望打击整治行动能够持续下去,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净。
“通信运营商也是‘伪基站’的受害者,不仅自身正常运营受到影响,还会经常收到客户的抱怨和投诉。”辽宁省丹东市移动通信公司区域设备维护经理丁辉说,他们一直以来也在定位和处理“伪基站”,但不法分子气焰非常嚣张,处理经常遇到阻挠。此次9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通信公司将积极配合,使专项行动取得更大成效,还社会以干净的通信空间。
每年发送垃圾短信近千亿条,干扰公共通讯信号,窃取群众手机卡信息,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看来,“伪基站”已成为诈骗、嫖娼、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的“帮凶”。他说,专项行动上溯生产源头,下打使用网络,对“伪基站”制售使用全链条打出组合拳,减少“伪基站”在社会上的流通和使用,切断了这条黑色利益链,有效遏制其他犯罪的滋生,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伪基站’是无本万利的生意,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的核心问题在于处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莫开勤表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伪基站”犯罪成本过低,这使得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高法等4部门及时出台意见,明确界定“伪基站”犯罪行为,不仅有利于公安司法部门有效打击此类犯罪活动,也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专项行动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法制网网友“禹山房客”说,从目前经由“伪基站”发出的短信来看,有不少正规公司的促销广告。多部门共同围剿“伪基站”犯罪,对于这些违法发布广告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伪基站”很快就会面临市场需求的“断粮”,生存空间将大大压缩。
凤凰网网友“星光abc”说,要坚决清理网上出售“伪基站”设备等非法广告信息,关停相关网上销售店铺及相关网络通讯账号,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净化网络空间。
新浪网友“指间缭绕”呼吁说,在看到专项行动所带来成效的同时,大家也要积极向警察提供线索,摧毁更多此类犯罪的源头,让“伪基站”彻底从人们身边消失。
依法惩治“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适逢其时
一台发射机、一部电脑、一根天线,就构成了一个“伪基站”设备,它通过干扰和屏蔽一定范围内的运营商信号,使用户手机信号无法连接公用电信网络,不仅严重影响用户手机的正常使用,也为不法分子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由于“伪基站”设备成本低,实施犯罪获利高,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设备任意截取、冒用手机号码,窃取手机卡信息,强行向不特定群众发送诈骗、商业广告等短信,已经形成了“伪基站”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商、诈骗犯罪分子等一系列犯罪利益链条,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当前,“伪基站”违法犯罪已蔓延全国,据统计,每年发送数量惊人,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社会公众反映强烈。依法严厉惩治利用“伪基站”设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适逢其时。广大公众对“伪基站”设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应有清醒的认识。
“伪基站”设备严重影响公共通讯秩序。“伪基站”就是仿冒无线通讯原理,将用户手机信号强制连接到“伪基站”设备上,在此期间手机用户与公用电信网络的连接被阻断,对公共通讯秩序造成极大破坏。例如,某犯罪团伙曾在深圳机场利用“伪基站”发送广告推销短信,导致候机楼大面积范围内的手机无法正常拔打、接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更给机场通信带来重大隐患。
“伪基站”设备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伪基站”设备窃取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还可利用“伪基站”冒用“95588”、“10086”等号码发送诈骗短信,或强行推送赌博、卖淫嫖娼、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垃圾短信,干扰手机正常通讯,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某地公安机关打掉的贺某某犯罪团伙,利用“伪基站”设备群发诈骗短信,在多地流窜作案200余起,诈骗被害人资金100余万元。还有一些设备提供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伪基站”设备,牟取非法利益。
依法惩治“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是维护公共通讯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当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依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设备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及时发现犯罪线索、确定“伪基站”的位置和使用人员,追源头、查下线,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切断为“伪基站”犯罪“输血供电”的广告商、设备提供商的犯罪利益链条,铲除“伪基站”这一社会毒瘤。随着这一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它无疑会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一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实的“民心工程”。
整治“伪基站”还需持续发力
“伪基站”如同害群之马,不仅干扰和影响了网民们的正常工作与正常生活,污染了网络环境,而且还给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9部门联合部署的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效,为广大网民扫除了网络“障碍”,营造了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4.38亿。原本电话、手机、QQ等是广大网民用来学习、交流、丰富文化生活的,结果却被网络的骗子借用高科技信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仅让现代化网络信息蒙上了“不白之冤”,而且让广大网民深受其害。
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前不久,国家网络安全专项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联合响应打击网络盗号”,让网络盗号“害群之马”无处可遁,确保网络不被污染,还网络一个良好的洁净环境,让健康的网络为广大网民谋福利。
毋庸置疑,打击网络盗号已形成了共识,打击整治“伪基站”更符合广大网民的共同愿望。为此,整治“伪基站”还需要三方持续发力。一是,相关部门继续保持打击整治高压态势,不给“伪基站”留有任何空间与土壤;二是,相关信息产业、单位要运用信息高科技手段,建设好“防护墙”,从源头堵住“伪基站”违法犯罪行为。像“流氓软件”、包括一些非法广告在网民点击相关网站,跳出来干扰网民正常浏览网页,可以设置“绿墙”阻止侵入。同时要依法取缔制造商们提供的“流氓软件”,让网络环境干净整洁;三是,广大网民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一旦发现短信诈骗和类似流氓软件的东西,随时向有关方面举报,共同筑起“防护网”。
【启示与思考】
网友曾经笑言,除了时刻关注你的话费有没有的10086,骚扰个人手机最多的就是“伪基站”。各种诈骗、买房信息、促销信息、小广告,都是通过“伪基站”发送。“伪基站”因为链条广、隐藏深,背后利益错综复杂,一度让深受其害的消费者恨得牙痒痒,也让运营商背上了很多恶名,但却苦于手不够长,无可奈何。也因此,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着实让群众点赞。
“伪基站”之所以死而不僵、屡打不绝,一定程度上是投机倒把分子钻了网络犯罪惩处空白的空子,更是适应了广大广告主想低价成本投放广告的要求。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犯罪。另外是因为有利可图,违法成本小,对不法分子没有过多威慑力所致。
因此,打击“伪基站”,最根本的是要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伪基站”的出现,受益者主要有三方:广告主受益,通过低价投放广告,只需要支付很小的通讯费用和基站费用,就可以大获丰收;运营商受益,不管是产生流量费用还是短信费用,运营商都会或多或少有收入,大批量的更甚;“伪基站”销售者受益,通过“伪基站”销售,在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可以说是暴利。
要彻底打击“伪基站”,就要多方联动,全方位斩断“伪基站”的利益链条。通过多方联手,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人力量无法撼动整个利益集团,以联合打击整合力量;二是避免推脱行为,防止打击伪基站权责不清;三是转变处罚不痛不痒的现象,使得打击力度加大、处罚有法可依。
多方联动打击“伪基站”,更要注重效果,加强法律的惩戒功能。之所以之前“伪基站”肆虐,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还有法律处罚宽松的缘由。因此,联合打击“伪基站”,不能再度流于形式,要以重典治理。从源头根治,对于使用广告的广告投放商人,除了经济上的惩罚,还要有行业处罚;从过程治理,对于“伪基站”的销售者、流通者、使用者,一经发现,一律囊括打击;对于收益运营商,也不能让其逍遥,一并处罚。
当然,联合打击“伪基站”,不能只是公共部门的事情。不妨在通过宣传广泛加强市民举报意识的同时,建立健全市民举报通道,重奖以待、快速反应、违法必打击。釜底抽薪利益链条,重典打击运营链条,全民围捕,只要我们走出“运动式”治理误区,对“伪基站”制售使用全链条打出围剿组合拳并成为常态,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才会少之又少,形形色色的“李鬼”也必会无处遁形。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3/7656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