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哈医大二院再曝乱收费之警示

2014年04月15日 10:22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1

为死者开药 哈医大二院再曝乱收费

近日,天涯论坛上一则名为《哈医大二院在病人死后依然开药,药单一天输液41组》的网帖引发网友关注。发帖人金先生称,妹妹2014年2月在哈医大二院病逝,ICU病房住院13天,花费21万余元。然而金先生发现,妹妹24日上午去世,医院在24日、25日仍旧开出了两万余元的药费单。自2005年哈医大二院曝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之后,该院乱收费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金先生在网帖中说,妹妹金颖因感冒入住哈医大二院,在ICU病房住院13天,花费21万余元后于24日上午去世。然而,令他吃惊的是,就在妹妹去世后的25日,医院仍然开出了高额的药费单据。

金先生网帖中发的照片上显示,25日,医院打印的费用清单上,仍有动脉采血、静脉输液、脉压测定、雾化吸入等治疗项目的收费。而在20日医院打印的一份费用清单上,当日静脉输液41组。日期为2月18日的清单里面,更是出现了持续呼吸功能检测、动脉内压力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血液净化、无创血压脉搏监测、心电监测等八个项目显示收费数量为25小时;而2月19日的清单中这些项目有7项是24小时,1项是11小时。

“这里我不讨论哈医大二院的医术能力,只想让大家看看他们是怎样乱收费、乱开药的。我有药单图以及医院相关主管的对话录音,录音中承认病人死亡后开的医药费18000余元,但是其他的收费问题很多。”金先生在网帖中说。

此外,金先生说,20、21日医疗费11000多元,22、23日8000多元,在费用逐渐减少的时候,24日药费突然达到20000多元,而医院拒绝给家属24日药费详单。

全天候的监测怎么会有25个小时?患者去世了为什么还产生治疗费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患者治疗是自费还是医保,如果是医保的话是否涉嫌套取医保资金?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网事”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哈医大二院宣传部负责人,她表示确有此事,医院也已对此事发表了声明。她拒绝回答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哈医大二院4月3日针对此事在其官网发表声明说:经医院与患者家属共同核对费用,确认多出18824.37元,医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经查证,多收之款系因患者由呼吸内科转入ICU过程中,发生了误计误收,把转科当天在ICU发生的费用误计到呼吸内科,而ICU病房在患者死亡后,办理患者出院结账时,发现本病房有未收的费用,遂进行补收。

然而记者发现,该声明的内容回避了全天候监测为什么有25个小时,一天使用静脉输液41组是否合理等关键问题,而是把责任认定为转科时费用误计。

针对记者提出的疑问,该位负责人表示这属于“误计误收”,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情况,而患者是自费还是医保,自己并不清楚。

在被问及“误计误收”为何出现时,负责人表示是电脑系统的问题,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其他问题她强调以医院网站发布的声明为准。

据记者了解,发生在哈医大二院的关于医药费方面的丑闻却并非首次。2005年,该院就曾被曝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事件。2006年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就此事通报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卫生部和黑龙江省纪委联合调查组对哈医大二院有关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情况,认定其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存在违反规定乱收费、一些科室违法违规伪造和大量涂改医疗文书、部分科室管理混乱、对患者家属投诉采取的措施不力,处置不当等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进行了处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误收”事件与“天价医药费”事件不是一回事,两件事件性质不同。“这个事情在医院里发生,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也承担了,与患者家属也沟通好了,这个事情的结果也算是‘和谐’了。”

 

“向死者收费”背后还有怎样的隐秘?

曾被媒体曝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再次曝出“向死者收费”的事件,在患者死亡后多收多项住院治疗费用。两起事件发生在同一医院令人震惊,当年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卫生部和黑龙江省纪委联合调查并限令整改的医院为何再曝乱收费事件?而哈医大二院在官网发表的声明也疑点多多。这背后还有怎样的隐秘?记者进行了跟踪调查。

为何又是哈医大二院?

患者家属在网帖上称:患者金某于2014年2月在哈医大二院病逝。ICU病房住院13天,花费21万余元。患者家属还在网帖上贴出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部分费用清单,其中有不少令人困惑的地方:一天输液41组是否确有其事?是否存在过度医疗?哈医大二院随后发表声明,承认由于“误计误收”,确认多收了1.8万余元。

一天可以输液41组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焦军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ICU紧急的处理有很多,医院都是先抢救病人,后补录治疗用药记录。通常会把之前没有录入的用药记录在之后补上。也就是说41组是很多天累计的结果,不可能是1天用药41组。”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如院方所说,一张单子上出现41组输液为多天累计结果,而且没有进行说明,那就等于为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设置了障碍。

同样在哈医大二院,2005年“天价医药费”的当事人翁某因患恶性淋巴肿瘤入住该院,先后在干部病房和心外科ICU治疗,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8月6日病故。住院82天,医院共收取住院费138.9万元,加上医院让患者自购药物,加起来共花费约550万元之巨。经调查组查明,该院通过自立项目、分解项目、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以及收取未检验、检查、治疗的项目费用和未使用耗材、药品的费用等手段,多收费20.7万余元。

2006年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就此事通报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卫生部和黑龙江省纪委联合调查组对哈医大二院有关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情况,认定其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存在违反规定乱收费、一些科室违法违规伪造和大量涂改医疗文书、部分科室管理混乱、对患者家属投诉采取的措施不力,处置不当等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进行了处理。

一位医生就哈医大二院“向死者收费”事件在《新京报》撰文称,对于这样的问题,私了会让社会更加一团雾水。既然已成公共事件,当事医院身为公共医疗机构有责任将20多万元的花费向社会作出真实的解释,公布详细的明细,接受社会的严格监督,上级部门的调查,同样也应公布详细调查结果。

为何又是ICU?

与2005年“天价医药费”事件相同,此次“为死者开药”事件同样发生在该院ICU病房。为何该院ICU病房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2006年关于哈医大二院违纪违法案的通报曾指出,该院ICU违法违规伪造和大量涂改医疗文书,存在医嘱、特护记录、收费单中药品数量互不相符和部分医嘱单非医师本人签字的现象;使用未经国家审批的进口药品;对自购药品没有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接、核对及退药手续;大量外请专家会诊而未按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新京报》文章指出,由于医疗需要,ICU通常采取封闭式管理,患者家属大多时间被隔离在病房之外,与此同时,ICU的病人大多比较危重,往往自己不能有效记忆治疗过程,这又导致了ICU的医疗信息比较闭塞,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既得不到患者的确认,家属也难有机会监督,这为有些ICU虚构治疗项目,滥用医疗设施,过度用药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此外,现在的管理部门,在进行费用审查时,也常常因为ICU的费用比较大,对ICU的许多收费项目,多采取比较宽容的地步,这在某些程度上助长了一些ICU收费不规范的“惯性”。实际上ICU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区域,理应获得更加严格的监管,以保证患者的权益。

 

一天=25小时 收费缘何“逆天”?

患者家属出具的医院收费详单显示,日期为2月18日的清单里面,出现了持续呼吸功能检测、动脉内压力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血液净化、无创血压脉搏监测、心电监测等8个项目显示收费数量为25小时。

焦军东解释说,系统记录有一个相应的周期,比如每天10点作为一个结算点,那么10点时结算的就是这一天的记录。但是不排除人为多次操作造成的重复记录。于是就可能出现患者清单上显示这一天收取了25个小时的监测费用。“但是,护士会根据住院期间的监测数进行复核。多出的小时数已经退掉了,家属也认可这样的结果。”

业内人士推测,之所以会出现一天消费“25小时”这样的收费记录,是交班时发生的时间重叠造成的。比如,医生如果在11点半交班,从0点到11点半之前的时间可能会被记为12小时,而接班医生则会将11点半到零点的时间计为13小时,累计便出现了25小时这样的治疗时长,这种情况的出现很不合情理。

为何又是电脑的错?

据了解,家属在患者去世后办理出院手续时,对治疗费用提出了异议,遂到医院物价科进行反映并要求查证。经医院与患者家属共同核对费用后,确认多出18824.37元。

焦军东解释说,患者在转科的时候,相关的病历、费用都会一并转到ICU病房。通常情况下,转科以后原来科室的相关记录和费用就停止了。但就在这个转账的过程中,就像电脑突然死机,两个系统冲突了,在呼吸内科的治疗费用就没有转到ICU去,又转回到呼吸内科了。

“原以为已经录入的费用没有记录上,于是在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时,护士又追加了之前的费用,这就造成了多收了1.8万多元的费用。”焦军东说。

对此,专家指出,出事怨电脑,人的责任就减轻了,这似乎已成为许多事件中当事人和管理者推脱责任的惯用招数。反观2005年发生的“天价医药费”事件,当时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就发生过问题。时至今日,系统仍未改好?

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2006年关于哈医大二院违纪违法案即“天价医药费”案件的通报曾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堵塞漏洞,防止乱收费问题的发生。

9年过去了,过错仍然是计算机系统的问题。

院方回复为何前后矛盾?

在全天候监护为何能出现25个小时计费的问题上,焦军东解释,系统记录有一个相应的周期,比如每天10点作为一个结算点,那么10点时结算的就是这一天的记录,但是不能排除人为多次操作造成的重复记录。于是就可能出现患者清单上显示这一天收取了25个小时的监测费用。

但是在之前发布的声明中,哈医大二院方面认为“误计误收”是电脑系统的问题,并不是人为造成。院方的回应存在前后矛盾。

此事的蹊跷之处在于,对于出现“25小时”计费这种现象,可能并非孤立存在。上级部门很可能已经出台规定严禁这种挑战人类常识的计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再把责任推给电脑系统,那么就等于承认可能存在机制性违规或长时间的违规,所以只能以人为多次操作造成重复记录来回答,表明这是偶然事件,不是必然事件。

据悉,目前,黑龙江省已责成黑龙江省卫计委、黑龙江省教委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联合调查。

 

【启示与思考】

时隔九年,哈医大二院再度爆出收费乱象,说明哈医大二院没有真正吸取上回的教训。医院相关负责人前后矛盾的回应,让人产生质疑。其蹊跷之处在于,对于出现“25小时”计费这种现象,可能并非孤立存在。上级部门很可能已经出台规定严禁这种挑战人类常识的计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再把责任推给电脑系统,那么就等于承认可能存在机制性违规或长时间的违规,所以只能以人为多次操作造成重复记录来回答,表明这是偶然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相关部门彻查并公布结果。

据哈医大二院官网介绍:哈医大二院“曾获全国百家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医院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公众也愿意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但是,收费乱象与“全国百佳医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反差实在太大,反而让人感觉哈医大二院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比电脑系统出问题更可怕的是人脑出问题。哈医大二院的“神回复”足以佐证哈医大二院管理混乱。把责任都推给电脑,其实是把电脑当成了“临时工”,让它替“人脑”担责,从而掩盖人的错误。然而这种对待错误的方式,显然不利于寻找到真正的原因,不利于改正错误。早在2005年,这家医院就曝出“550万元天价医药费”,为何教训没有汲取,恐怕与该院对待错误的一贯态度有关,相信这种态度不改,今后类似的现象还会发生。

医院出了问题,首先应该在主观上找原因,而不是找一个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向死者收费”不是电脑干的,而是人干的,因为只要有人存心而为,再先进的信息系统,再高档的设备,也无法阻止贪欲。相反,只有思想端正,管理严密,再差的电脑,也不会出现向死者多收费等乱象。这次哈医大二院真的需要好好坐下来把把脉,做点必要的检查,然后对症下药。不然的话,还真难说老毛病什么时候又要复发。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5/765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