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奇洛埃教堂
2014年06月20日 11:07
奇洛埃教堂位于智利南部太平洋上的奇洛埃岛,东距科尔科瓦多湾距大陆48公里,属湖区奇洛埃省。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奇洛埃教堂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基督教木式建筑的杰出代表,所代表的建筑传统始于17和18世纪的耶稣会布道团,在19世纪得到圣芳济会的发扬,并流传至今。这些教堂象征了智利群岛文化上的繁荣,也见证了当地文化与欧洲文化的成功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社会精神价值的有机统一。
奇洛埃教堂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基督教木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独特的木头文化
奇洛埃是智利最大的岛屿,位于圣地亚哥南部1000公里的地方。岛屿的居民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奇洛埃周围地区和城市的居民多是西班牙北部加里西亚地区移民的后代。这里的气候类似欧洲南部沿海地区的巴斯克地区,温和而湿润,每年有充足的降雨量和凉爽的夏季。在殖民地时代,奇洛埃广袤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无数的殖民者。这里的原始森林在西方人眼里,代表着财富。大量、用途广泛的使用木头是奇洛埃岛屿独特的传统,而距离不远的圣地亚哥则没有这种传统。木头文化在奇洛埃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发展。奇洛埃处处可见这种以木头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建筑。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在1834年到过这里,尽管他并不很关注建筑物,但他把这些木制教堂描述为“看上去像盒子一样”。
由于只有400年的殖民历史,这里传统建筑的历史当然不可能象欧洲的历史建筑那样年代久远,但是在智利人眼中,这些木制教堂是智利建筑发展史的开始,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现代历史的早期文明。18和19世纪的建筑成为国家值得保护的珍贵财富,其中许多教堂,包括一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当时欧洲殖民者带来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对于殖民者来说,教堂是必不可少的。当地的也有大量的石头建筑材料,但殖民者并不满意其质地。而在智利没有战争,没有防御工事的需要,又盛产优质木材,因此殖民者用木头代替石头,建筑教堂,而风格依旧是欧洲的风格。
奇诺埃岛上风光
文化与宗教交融的典范
奇洛埃教堂是欧洲文化和奇洛埃群岛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成功地创造出了结构独特的木制建筑,是17到18世纪时,欧洲的基督宗教文化和奇洛埃群岛土著文化相互交融,表现出一种“混血”文化,这种“混血”文化得到了完好的延续,而奇洛埃的木制教堂正是这种“混血”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奇洛埃教堂证实了奇洛埃群岛曾经的富饶,表现了当地的精神面貌,是欧洲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成功交融的典范。这些木制建筑和周围景致、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完美、和谐的统一体。在宗教建筑的历史上,古代的石头教堂是原始木头教堂的替代品,石头一块一块的被堆砌起来,像原来的一根根木柱一样。而在奇洛埃,这种情况倒过来了。奇洛埃的教堂多是长方形结构,外墙和内部两排木柱支撑着天花板的木椽。类似欧洲的教堂,这些教堂拥有鞍形屋顶,从教堂内部可以看见穹顶,只不过材料取自木头。整座教堂都是木头建造的,只有地基是石头的,外部装饰精美的一面总是面对街道,这也是欧洲教堂的一个特点。教堂外部的墙和屋顶都用小松树块或者木屑装饰,有的也用挂有喷绘了各种颜色的金属盘的木板做装饰。
奇洛埃教堂是拉丁美洲木结构宗教建筑中的典范
时代精神的焦点
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所以教堂便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与追求。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都十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离开人的情感体验便无所谓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和对世界的宗教的态度。所以,教堂建筑更是如此,它体现了人们对上帝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人们对心灵的追求。正是由于人们的理解及追求的不同,所以形成了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而奇洛埃教堂是正是时代精神的焦点,把欧洲的基督宗教文化与奇洛埃群岛土著文化完美交融,形成了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
奇洛埃教堂由三部分组成:圣墓教堂、骷髅地教堂和寻获圣架教堂。整个教堂外观像一个十字架,教堂内的小教堂实际上只是整座建筑的大殿:和罗马的万神殿一样呈环形,只能通过圣墓上方的圆顶采光,16根大理石柱环绕圆顶,勾勒出17个拱廊,形成一条空中飞拱,飞拱同样饰有16根柱子和17个拱廊,只是比承托的柱子和拱廊要小些。飞拱中楣的上方凿有龛,与诸拱廊相对,圆顶便依着壁龛的弧度搭起。昔日壁龛均以马赛克装饰,描绘了十二门徒、圣海伦娜和君士坦丁大帝的形象,另外还有3幅不知名的肖像。奇洛埃教堂共有上下两层,由苦路进入,直接就会踏入教堂的二楼,这里是苦路的第十站和第十一站,分别展示着两件巨幅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是耶稣殉难的地点,这里矗立着著名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雕塑。第十三站在圣墓教堂的正门大厅,一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有异香。从这里往左,大厅中央是小教堂状的圣墓所在地,这里是苦路的终点第十四站。
装饰精细的奇洛埃教堂内部
圣墓其实就是一个石洞,极为狭小,不足2米宽。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但下葬3天后,人们在距这里不远的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两次见到了耶稣显灵,于是便打开圣墓查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人们便就此认定耶稣复活了。被认为是耶稣殉难和复活处的圣墓教堂现由6个教派共同掌管,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的典型。其实,关于耶稣的出生与复活各教派在说法上存在不少差异,不过好在如今,各个教派已经搁置争论,安然共处。
责任编辑:田何馨,蒙时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0/7662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