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宣讲家访谈文稿

黄相怀:像焦裕禄那样做好群众工作(下)

2014年04月18日 09:03

 

第四个方面,以知难而进的精神干事创业,把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我们知道人心是很难凝聚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而焦裕禄同志之所以在兰考能够短时间内把人民群众的这种干事、创业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命干事、创业的精神和态度。

我们知道由于过去兰考常年是一个灾区,常年是一个受到国家救济的地区,人民群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穷苦了,穷惯了,也穷怕了。但是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有谁又能够去改变呢?他们对此是没有信心的,他们甚至于经常到外面逃荒要饭,也不能够想出一点点好办法来把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所以人民群众是想发展的,但是他们在灾害面前没有办法,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所以他们的心,积极性是有的,但是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心劲儿是有,但是没有人把他们凝聚起来。

而焦裕禄同志到了兰考之后,首先就提出一个口号,叫“领导不领,水牛掉井”。干部就是要干事的,领导就是要发挥“领”的作用。所以,如果干部不干事,那就不能成为干部。如果领导不发挥“领”的作用,人民群众何以依附,何以向往,何以凝聚和组织发动起来?所以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秘诀、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而这种组织、动员和凝聚,靠的就是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怎么样才能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呢?这里面也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说领导干部必须拿出比普通老百姓,比人民群众大的多的、多的多的干劲才能够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如果领导在困难面前首先低了头,在灾害面前首先束了手,那么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就看不到一丝的希望,他的积极性就再也不会被调动起来,他那种发展的心劲永远也不可能凝聚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明确指出,说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你在思想上一定要有经受严峻考验的准备。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同志还经常教育大家,说这个地方是穷,是苦,是困难,但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革命先烈并没有因为这个地方穷、这个地方苦就放弃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让给别人,难道我们这些后辈还怕不能够改变这个地方的面貌吗?还畏惧这些困难吗?不能够给大家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吗?所以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看不到把沙丘治好,死后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命干事的精神,确实影响和感召了大家,使得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着重把心劲凝聚在党委周围,从而形成了克服灾害,领导兰考发展的大干劲、大动力。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正是如此,就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规律性,领导如果不带头,万事就不好办。只有领导带了头,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民群众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个相信和依靠不是一个简单的信任和依靠的问题,而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艰苦卓绝的工作,真正把群众调动起来,激发起来,从而把他们身上的干劲转化为发展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成为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出历史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但是又非常实用的规律。

所以习近平同志说,面对困难和挑战,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消极被动应付,另一种态度是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取决于当事人。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作为一个干事、创业的革命党人和执政党团队,如果面对困难比老百姓跑得还快,退得还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何以相信你,何以跟着你走呢?那就非常成问题。所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充分地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发挥知难而进的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干劲调动起来。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个方面,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提高群众对党工作的理解认同度和参与效能感。我们经常说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相信人民群众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问题,深入到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心得和重要法宝。

 

那么两个问题,为什么说人民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呢?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往复循环,螺旋上升,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认识规律。那么正确地认识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来,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那么在这个时候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实践也不是一般地实践,也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实践和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实验,而是一种群众的实践,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只有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我们党正确认识的来源。而正是群众的实践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一定要相信群众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但是另外一方面,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还包含另外一个涵义。那就是说从群众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得到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够让群众感受到最大化的参与效能感。只有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为群众开心愉快地所接受,才能被他们所赞同、所理解、所支持。所以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但意味着要向他们学习,也意味着同时把他们悄悄地、顺势地带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形成了共同工作的局面。

我们看焦裕禄在兰考,他治理沙丘所用的办法,所谓的贴膏药,就是在沙丘之上覆盖黏土和扎针,就是种泡桐,这都不是焦裕禄同志自己的发明创造。当时也有人给他提过许多洋的办法,所谓高大上的办法,但是焦裕禄同志考虑了之后,认为成本太高,或者是其他原因而没有采用,而是深入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从一点一滴之中找出积累、分析比较好的办法,结果就找到了一个贴膏药和扎针的办法,从而彻底治住了三害。在这里面既有对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汲取,也有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党的工作的认同和参与效能感。所以从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两个方面有助于提高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效能和参与感,有助于推动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这是焦裕禄同志教给我们的第六个方面。

那么,第七个方面来说,就是一定要善于运用好精神激励,把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知道在革命年代也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好,甚至在今天这个时候,我们党所掌握的物质的力量也不是那么丰富,更何况在当时的条件下,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的新中国,靠什么?只能靠人的一种精神,只能靠一种革命的干劲。所以能不能够用好精神激励手段,把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就成为决定和影响工作局面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正是在那个时候,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焦裕禄他把精神激励手段运用到了极致,从而把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转化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现实的物质性的力量,从而赢得了民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我们看到,他把韩村、秦寨、赵垛楼、双阳树村这些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总结起来,总结成为叫做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阳树的道路。在这里面,他所树立的这四面旗帜,四个典型,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典型激励,运用了身边精神的典型激励,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精神激励手段。而正是通过这种精神激励手段,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广大兰考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面对缺粮少米,面对缺少物资、缺少外部援助等等其它各种因素的挑战和考验,兰考人民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身边,从自己人身上感到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只要保留了一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任何困难的局面,任何被动的局面都可以得到改变。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精神转化成为了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我们知道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一靠精神激励,二靠物质激励。没有物质激励,我们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没有精神激励,那么人民群众被调动起来的这种积极性就会停留在一种物质的层面,而不能够上升到一种非常高的精神层面。所以对于共产党来说,既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又要善于运用物质激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比如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恐怕物质手段的激励应该占据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位置。但是在另外的时空条件下,比如在当时的兰考,物质资料非常匮乏的情况下,那么必须大大强化精神激励的作用,从而把精神激励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物质推动力量。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今天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的情况下,物质激励手段会趋向于边际效应递减,会使它的作用逐渐衰退,而精神激励则是一个永不生锈的钢刀和有力的思想武器,它能够让人始终保持一种勃勃的生机和拼命向前的干劲。所以,越是物质条件丰富,越是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进步,越需要我们党善于运用精神激励,而我们从焦裕禄同志身上看到了这种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手段的一个非常巧妙的典型,这正是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的第七个方面的,做好群众工作的启示。

第八个方面来说,我认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赢得群众信服,是焦裕禄同志给我们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起到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启示。那就是说领导人靠什么来赢得群众?靠什么开展自己的工作?是靠你的职位,还是靠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呢?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这种能力和素质。

 

我们共产党人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群众在无数次的与你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发的树立起来的对党的信服。所以,做群众工作不是简单地去做群众的工作,而是还要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比如焦裕禄在兰考的时候,他说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过电影。所谓的过电影,所谓的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那么就是做调查研究工作;回来读毛主席语录,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所谓的过电影,就是把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度结合起来,用理论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所以这样的话,过电影在焦裕禄那里就获得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涵义,他指的是理论和实际高度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影响实际。同时,实际又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理论。

从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既要有高度的理论水平,又要有高度的调查实践水平。在这里面对于领导人、领导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就非常之高,不是说简单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就能够做好群众的工作,而首先要求领导者必须在自身的能力素质方面,有群众所佩服、所信服、所敬佩的东西才行。所以群众工作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所谓科学,就是它内在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谓艺术,就是它要求有创造性。那么无论是作为科学的群众工作,还是作为一门艺术的群众工作,都对于领导者本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他的思想境界。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群众工作,首先要做自己的工作;给群众做工作,首先要给自己做工作。

我们看到正是在焦裕禄同志身上,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能力、素质、干劲、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综合起来,构成了他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人格和非常强的工作能力,而正是靠着这种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超强的工作能力,他赢得了群众的信服。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戴焦裕禄,之所以信服焦裕禄,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精神高尚,更重要的、更关键的是因为在他身上他们看到了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的高度结合、高度一致。所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共产党的干部做人民群众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不靠职位,而靠权威;不靠权力,而靠能力。这才是群众工作的真谛。

所以,最后,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总书记在新的时期再次强调要弘扬焦裕禄精神,因为广大人民呼唤焦裕禄精神。那么为什么广大人民呼唤焦裕禄精神?这恐怕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那是因为他们在呼唤一种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好传统,他们在呼唤中国共产党的那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那种好作风。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干部能不能够成为群众的领袖、群众的先锋队,不是取决于我们党自己的任命,而是取决于党我们能否做好群众工作。那么我们看到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非常系统、丰富、完整地发现了一个具有非常崇高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个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公仆。同时他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非常强,非常具有科学求实态度的这样一个党的好的县委书记。

所以,正是在这样一种高度结合上,我们梳理了一下焦裕禄同志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的八个方面。那么只要我们广大干部都能够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做好群众工作,我想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定能够稳如泰山。而如果我们的许多干部仅仅只会从焦裕禄同志身上吸取一种精神的力量,或者是忽略掉支撑他精神背后的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方法,恐怕这也不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全面的学习和弘扬。只要我们的广大干部都能像焦裕禄那样扎扎实实的既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又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做群众工作,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定能够稳如泰山。

相关视频:像焦裕禄那样做好群众工作(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18/7662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