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反腐高官落马 撕破“灯下黑”
2014年04月23日 14:11
【反腐倡廉】
【事件介绍】
中科协党组书记申维辰落马
4月12日20时55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信息再次发布官员落马消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此前的4月9日,申维辰还曾赴江西指导工作。据《江西日报》报道,当日,申维辰参加了江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讲话。申维辰在讲话中希望江西省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38岁升为正厅级干部
公开资料显示,申维辰,1956年5月生,山西潞城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1969年8月,年仅14岁的申维辰参加工作,任潞城县黄池乡政府电话员。三年后,他进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学习。又过了三年后,申回到潞城县,历任县总工会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83年,申维辰出任潞城县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同年11月任共青团晋东南地委书记,第二年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
1988年,申任潞任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1989年任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在1994年,年仅38岁的申维辰任晋中地委副书记,成为正厅级干部。
此后,申维辰以两三年一个台阶的速度获擢升。
1995年,申维辰任晋中行署专员,1998年任晋中地委书记,2000年5月任晋中市委书记,同年9月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2001年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2006年1月,申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2010年9月,申离开山西进京任中宣部副部长。
三年后也就是2013年4月,申任中科协党组书记,两个月后当选中科协副主席,主持中科协常务工作。落马前,申任中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非常重视文化发展”
据一名太原市民回忆,申维辰在山西任职时非常重视文化发展。
2001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开始举办,每年举行一次,为山西和晋中带来很大的知名度。而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申维辰,便是首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主任。
据山西日报报道,在2004年10月1日贵州都匀开幕的第六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申维辰荣获中国摄影艺术节最高奖金像奖。
申维辰还特别重视本土剧种的发展。
据山西新闻网报道,2004年,山西省京剧院新编历史故事剧《走西口》从全国数十台新创京剧中脱颖而出,与全国其他16个省级院团、25个院校角逐本届京剧节的奖项。
而申维辰则是该剧的总监制。
在山西省委宣传部长任上,申维辰提出山西应做文化大省的口号。他还抓住晋商历史,亲自策划并推动了电视剧《乔家大院》、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等系列文化品牌产品,还著有区域文化专著《华夏之根——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
曾被实名举报
此前,一名自称山西洪山陶厂员工的男子,在网上多次发帖称,自己十几年坚持向各级纪委写信实名举报申维辰。举报内容涉及:申维辰1995年任晋中行署专员后,因乱采乱购造成洪山第二陶瓷厂煤气隧道窑烧温度达不到设计的1350℃,却谎报是设备不配套,管理不到位。此后还挪用技改基金120万元建家庭小作坊陶瓷生产线不到二年亏损300万元。因未排除重大工程质量事故,1996年7月进行第二次试生产再失败又造成300万元经济损失。
该帖还称,申维辰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官商勾结。洪山二陶厂负责人刘某租赁二厂厂房设备,用其中厂所属的250亩土地三次重复抵押贷款诈骗银行贷款1.3亿元去向不明。
12日,记者拨打该举报人电话,其手机关机。
任职太原时出现窝案
2010年,发生在山西太原的窝案,涉及60多名官员,曾经轰动一时。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2006年12月,山西易居房地产公司负责人突然消失,该公司开发的“龙湖易居”项目数百名购房者的预付房款被卷走,涉案金额达6亿元。事件发生以后,山西省和太原市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发现存在无证售楼、重复销售、重复贷款等违法事实。
之后,数名官员涉嫌腐败落马,其中包括太原市规划局原副局长贾建志。根据官方消息,2007年10月,贾建志因非法收受贿赂45000港元,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2010年年底,山西省检察院根据线索控制了一名为房地产商跑项目审批的“中间人”。内部人士透露,这名“中间人”与太原市规划局关系熟络,房地产商通过他办理规划审批,每单公开要价200万元。
2011年4月15日,山西省检察院有关人士证实,他们是起获了这名“中间人”的一本行贿送礼笔记,根据里面线索,开始调查太原市规划局相关人员。
据称,这名“中间人”的行贿记录涉及官员60多名。
申维辰还与今年2月27日被宣布落马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有颇多工作交集。
金道铭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任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申维辰2006年1月至2010年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中纪委委员“落马”说明什么?
官至正部级、身为中纪委委员的申维辰“翻船”,只是再度证明反腐没有“特区”。无论是谁,无论处于何位,一旦违反党纪国法,都要接受严查严惩,决不姑息。
回过头看,申维辰“翻船”似乎早有预兆。申维辰2006年至2010年任太原市委书记时,太原曾发生腐败窝案,涉及60多名官员。还有一名男子在网上多次发帖称,自己十几年坚持向各级纪委写信实名举报申维辰。举报内容涉及申维辰1995年任晋中行署专员后,乱采乱购设备,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官商勾结……
不禁要问:申维辰此番落马与上述消息是否有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正义的迟到令人遗憾。问题干部边腐边升,甚至还混入中纪委,是一种吊诡。如果申维辰并非因为上述问题被查,那么其2012年才当选中纪委委员,若是在纪委任上违纪违法,更令人瞩目。
法治社会要警惕执法者犯法。同样,纪检工作也要关注纪检者违纪。今年三月,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其中,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专门负责对中纪委监察部机关、各省份、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监察干部的执纪监督。有关改革不到一个月,申维辰落马。这或许说明新的监察机构正在发挥作用。由此更表明,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监管。
纪委被查出败类固然不光彩,但这也反映出“正人先正己”。有关方面努力避免“灯下黑”,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的行动反馈。中纪委自我净化有助于反腐工作的砥砺前行,也是在坚决维护纪委以及党纪国法的公信力。
“中纪委委员”不是腐败官员“护身符”
申维辰不是近来第一个被查的纪委系统高官。在他之前,还有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四川省政协原主席李崇禧。金道铭曾多年任职纪检监察系统,官至中纪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交通部纪检组长、山西省纪委书记等,系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李崇禧则在纪委工作了整整13年,曾任四川省纪委书记,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申维辰是在任的“中纪委委员”,也是十八大以来被查的纪委系统级别最高的在任官员。
“纪委的人”被查,表明中央的反腐意志,即便是“中纪委委员”也不是腐败官员的“护身符”。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纪委的人”,只要敢于以身试法,就要“零容忍”,务求严厉惩处,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反腐败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任何“灯下黑”的情形。
一直以来,在外界看来,对纪委官员的监管往往存在“上级很难管,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的现象。而随着反腐的深入,“谁来监管监管者”,也就成了悬在民众中间的一个巨大问号。毕竟,纪律的监管者,其自身不应游离于监督之外。如不及时破解这种“灯下黑”的情形,听之任之,难有作为,则必将严重损害中央厉行反腐的效果,也很难真正传递给民众信心。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的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这个问题要探索解决。”
这需要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从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制度尝试。前不久,中央纪委增设干部监督室,专门负责监督纪检监察干部;3月28日,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披露,“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这种内部自上而下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一方面,可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强化权力运行的制衡和管控,防止权力滥用。
当然,查处“灯下黑”,剑指“内部人”,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弥补内部监督的乏力或失灵。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监督的作用更加突出,网民的眼睛可以观察到制度难以抵达的任何盲区。此前,中纪委网站设置了“我要举报”网络举报板块,方便民众举报监督,这是个不错的尝试
这一切都需要最终落实为实际的反腐行动,一旦发现纪委系统内部人员腐败线索就依法调查,决不容忍。
申维辰的被查就是一个典型个案。这对纪委系统内部有警示价值,对其他部门官员也是一种震慑。
【启示与思考】
申维辰落马的看点不在于其本身是因为什么原因落马,也不在于其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身份,而在于中纪委拿自己人“开刀”的坚决性和突然性。
首先,体现了反腐的决心和魄力。打铁自身硬,中纪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便是对身为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的申维辰,这种可以成为“自己人”的大员要员,采取的也是不回避、不包庇、“零容忍”的态度。这再次表明中纪委反腐斗争没有禁区,不设上限,不论是什么人,什么级别,什么身份,隐藏得有多深,只要胆敢腐败,最后都必将被中纪委拿下。
其次,体现了采取措施的突然性。近期,申维辰频频在新闻媒体上露脸。但谁能想到频频的新闻报道之后,申维辰会突然落马呢?这种突然袭击的方式与3月22日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落马简直如出一辙。如此看来,这种突然袭击的方式渐渐有形成常态化的趋势。
因此,可以说,申维辰落马的主要看点就在这个两面,它既是中纪委反腐决心的再次彰显,也是“查案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这一变化的生动诠释。对于官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晴天霹雳,因为这种坚决性加上突然性就像高悬于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使其成为刀下之鬼,这会对他们形成强力震慑。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是中纪委对他们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期望的回应,更容易让他们支持和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23/7668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