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4年度 劳动

栾立维:让誓言掷地有声

2014年04月24日 10:33

 

誓言的力量到底有多重?在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公司,有这样一个人,他立下铮铮誓言,要做到“外对得起甲方,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兄弟。让年轻人有所发展,让老员工有所回报,让农民工兄弟们劳有所得”。

他是公司的揽活儿大户、是谈判高手,更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五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完美完成了三个重大政治工程的施工,为公司带来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卓越的工作能力和不凡的业绩使得甲方与他合作放心、公司领导把活儿就给他省心、项目部员工跟着他干安心、让在他工地工作的农民工兄弟们舒心,这一切的一切令他立下的誓言一诺千金、掷地有声。

五一前夕,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公司总经理助理栾立维。

用爱打拼 刷新建筑施工新纪录

“我热爱建筑事业”是栾立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他勇挑重担,在五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在旁人看来不可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全总国际交流中心以及中纪委办案业务用房三个中央、国家机关重点项目的施工。三个工程不在一处,每两个之间的平均直线距离在40公里左右,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五年半的时间,他的压力从未有片刻停歇。五年半的时间,他几乎没有一个节假日,五年半的时间,他克服了他自己都已经数不清楚的困难,刷新了让甲方领导叹服的“新兴速度”。

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施工中,赶上了党的“十七大”会议召开、“2008年奥运会”和两次“全国两会”的召开,需要法定停工二个月时间。他带领团队,十五天时间绑扎钢筋1700吨。五天五夜共计117小时的时间,连续工作共计完成8400方混凝土的浇筑任务。这五天五夜里,他几乎没有合眼,盯在工地上。为了赶工期,他带领各部门进行方案论证,攻克各个难题,大胆采用100米高悬挑外加施工方案,并将二次结构月外墙干挂石材交叉施工,整整提前工期100天,大大超乎了甲方的预料,甲方领导一次性对项目部奖励了100万元。该工程荣获工程荣获结构长城杯金奖和建筑长城杯金奖。 

全总国际职工交流中心改建工程结构施工正赶上北京的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并没有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施工中,栾立维周密思考、果断决策,大胆采用了快拆体系施工,倒排工期,栾立维带领他的团队,仅用了97天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个43000平方米工程的结构任务,再一次刷新了新兴速度。也令已经与他合作了两次的全总甲方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平谷某一重点工程,是新兴建总一公司承建的第一个山体工程,工程地处深山之中,施工战线长,工期要求又非常紧,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这个工程,可以说时刻牵动着栾立维的心。从进居现场,就开始开槽、修路,当最后一个目标房封顶,修路才算结束。在总公司范围内没有可借鉴的山体工程经验下,他带领团队克服山体施工难题,科学组织施工,顺利通过7.21大雨的考验,带领项目部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奋斗,提前四个月交付使用。甲方领导语重心长的说:“把工程交给小栾来做,我们放心。”

“干一项工程、建一个精品、树一块品牌、拓一方市场、交一批朋友”,是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党委提出的一个硬性要求。五年半的时间,身为项目经理的栾立维用甲方的满意,工程的精品,完美完成了这一要求,也兑现了他不变的诺言。          

用心管理 打造项目部和谐氛围  

在一公司,提到栾立维,无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我们愿意跟着他干”。甚至在他工地工作的农民工兄弟们都会发出同样的心声。而这些发自肺腑的话,却让栾立维既欣慰,又倍感压力。他总说:“大家工作都很辛苦,作为项目经理,我一定要尽我所能,让所有为工程建设付出的人舒舒心心地工作”。说来容易,但要做到,却需要卓越的智慧与巧妙的管理。

栾立维说:“所谓的管理,就是要把人管好。好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的人的不同潜力,创造最大的价值。高境界的管理,就是在人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身心愉悦,从而激发更大的能量”。

在栾立维的项目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人,他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他自创了动物学模型”:即将人分为 “放马”、“牵牛”、“赶驴”3种类别的管理模式。对于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而言,基本属于放马型管理,因为他们有方向,有动力,大可给他施展舞台、尽情驰骋,而这类人群也是他培养的后续人才;对于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老同志而言,就要采用牵牛型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埋头苦干,却没有方向。要及时给他们指明方向,并适时鼓励;可实施于刚毕业的学生和一些工作敬业的老同志身上。对于那些有方向,却懒惰的员工,就要采取赶路式管理,要不断地予以鞭策。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让每位员工工作舒心,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熟悉栾立维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谈心”的项目经理。他喜欢用谈心的方式开会讨论问题,也喜欢用谈心的方式去解决员工们之间的问题。而这种谈心,也大大促进了团队的和谐。对待项目部的老员工,他充分尊重,当出现问题时,他会主动来到老员工的办公室,与他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在倾听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将问题解决。尽最大可能地在不伤害老同志自尊心的情况下,将问题解决。

在栾立维的项目部,不仅谈心已成为不变的制度,领导班子还会定期将员工家属邀请到工地做客,为员工家属进行体检,为员工过生日等等一系列的举措,都让员工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项目部的和谐,离不开农民工队伍的和谐。与农民工兄弟们的相处,栾立维始终所谓尊重二字:地位尊重,工作尊重,收入尊重,即让他们劳有所得。”

从担任项目经历以来,赚农民工兄弟宿舍、与他们聊天,就是栾立维每周到工地必做的功课。与农民工们聊聊家常,听听他们的心声,尽最大能力地去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要求,使得栾立维与农民工兄弟们成了“哥们儿”。如今,农民工们有时会主动来找栾立维聊天。从而,栾立维可以及时掌握劳务队中存在隐患,及时解决,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

雪中送炭,暑中送凉,方能打动人心。寒冬里,栾立维会安排人员为农民工兄弟购买棉衣、手套;酷夏里,他又会安排为农民工兄弟们购买防暑降温药品,并熬制绿豆粥。

项目部员工们的和谐,农民工兄弟们的笑容,使得项目部连续五次蝉联一公司品牌项目部荣誉,党支部先后五次被评为总公司先进党支部。也更增加了栾立维诺言的分量。

 

用情培育 助推年轻人快速成长

“年轻人,从某方面来讲,决定着公司的未来。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所带领的年轻人迅速成长。”是栾立维对自己不变的要求。

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栾立维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作为一名学生分到工地,工地现场事事都急,事事都严,脏累不说,与民工兄弟相处,也并非易事。栾立维要求所有学生在不同的技能岗位上进行轮岗锻炼,三个月为一个考核,再依据考核情况进行分配。不仅缩短了年轻人适应工地、熟悉环境的时间,也很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设岗,从而提前搬开了年轻人成长的障碍。

栾立维常说:“对于年轻人,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掌握办事技巧、拥有良好的思维模式才更加重要”。所以,多年来,栾立维会带领技术人员研究技术方案,也会带领安全人员共同探讨管理方法。但更多的时候,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传授给年轻人。并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们亲自参与,从而掌握办事技巧。只要不是一旦错误出现便不可挽回的情况,他都会放手给年轻人去做。如果做好了,栾立维会及时鼓励。如果做错了,栾立维会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出错原因,并将正确的思维与正确的办法告诉他们,让他们重新去办,直至事情办好为止。这种办法,锻炼了一大批年轻人。丰光,是栾立维一手培养起来的80后执行经理,提到栾立维,他说“能够遇到栾总这样的经理,是我的幸运。跟着他,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让懂得了如何思考、如何为人处事”。像丰光这样,在栾立维的助推下迅速成长的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很多,张海峰、王星等一大批年轻人如今都已走向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如今,栾立维同时负责五个工程的施工,担任这些工程的项目经理无一例外,全是年轻人。针对这些年轻的项目经理,栾立维提出,要科学组织、大胆决策。要给这些年轻的项目经理足够的空间,能够尽快地完善思维方式,提高管理技巧,从而尽快地胜任项目经理这一重要岗位。告诉他们,自己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从而增加他们做出决策的信心。

一个个年轻人的迅速成长,令栾立维倍感欣慰。他总说,虽然自己不是一名老师,但却期待自己桃李满天下之时。他用自己“桃李”的不断丰硕再一次兑现了自己那份不变的诺言

这,就是栾立维,一个为建筑而生的铁骨男人。他用一座座精品工程、一个个利润数据和员工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支撑起了那句铮铮誓言,并让这句誓言掷地有声、丰润饱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24/766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