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4年度 劳动

肖纯凌:头雁风采映校园

2014年04月24日 10:59

 

在沈阳北部大学城,有一座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菁菁校园,这就是与共和国同生同长的沈阳医学院。在这所大学采访中,师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新时期“沈医精神”:“埋头苦干,团结拼搏,追求卓越,勇创一流”。他们说,这是院长、博士生导师肖纯凌提出来的,而她就是“沈医精神”的最好的践行者,就是“沈医精神”的卓越代表。

从2006年5月开始担任院长,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她带领教职员工们,让沈阳医学院实现了历史上的新跨越:在2007年9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09年,高水平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单位,实现了几代“沈医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沈阳医学院是市属院校,在高校众多的沈阳,他们曾自称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而短短几年,沈阳医学院实现了飞跃,教职员工们告诉记者,没有肖院长,就没有沈阳医学院的今天。

  “迎评”催生“沈医精神”

肖纯凌曾是沈阳医学院副院长,2006年5月一“扶正”就面临两大考验;“迎评”、“申硕”,如两次“大考”以优异成绩通过,沈阳医学院前途光明。

所谓“迎评”就是迎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沈阳医学院本科教育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分为四个档次,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如获评优秀,就为下步“申硕”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迎评”的消息一来,医学院的教职员工们普遍信心不足,他们觉得,以沈阳医学院现有水平,能评上“良好”就不错了,评上“优秀”几乎没有可能。

沈阳医学院虽然历史悠久,但1987年时才升至本科。199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肖纯凌也不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如学科建设还比较薄弱,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及实验室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整体管理水平还不高……

肖纯凌是军人的后代,从小在军人大院长大,多年的熏陶,在这位知识女性身上,又多了军人的气质。讲到自己的个性时,她说,她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她向全体教职员工宣称,此次“迎评”,只有“优秀”,没有其它。

学校将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指标细化,分解到相关处室 ;派出专门人员到多家兄弟院校学习;成立了自评专家组,进行自评、自查。

最重的担子,她自己来担。当时,很多硬件条件不够,而购置设备,需要大笔资金。肖纯凌以她特有的执着和智慧,积极找市领导汇报 ,终于争取到市财政的支持,全年共投入设备款1453万元,使生均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语音室座位数均达到“国评”标准。第二年,又争取到财政拨款2200万元,学校又新购置大批新设备。两年下来,沈阳医学院设备更新率达到95%。

学校生活区管理也是一块特别难啃的骨头。学校有10栋学生宿舍外包给了一家民营物业管理公司,然而,管理严重不到位,时常出现停水停电问题,引起学生不满,而生活区管理是“国评”的一项硬指标。肖纯凌决定,让其退出。然而,这家公司说,为了获得沈阳医学院生活区的经营权,他们给学校投资了5300万元,如让他们退出,必须将这笔资金退还。5300万,这可是笔巨款啊!但是,肖纯凌再次显示了她军人般的果断。

当时,因为某高校贷款出了问题,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很多银行不愿给高校贷款。 肖纯凌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她的信念中,只要努力,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她亲自去找市长、找开发银行等相关部门,终于赢得了支持。学院用这笔贷款收回了经营权,生活区管理从此焕然一新,为“迎评”又提供了一个过硬的基础条件。

在“迎评”的那些日子里,肖纯凌根据“国评”标准要求,每天都与相关处室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究, 老师们说,肖院长几乎天天都忙到晚上9、10点钟甚至11、12点,经常不能准点吃饭甚至忘了吃饭。病原生物教研室主任刘新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已经下午2点了,肖院长到她的办公室研究问题,发现桌上有一个面包,就问,“是你买的吗?”刘新回答是准备晚上吃的。肖院长没说什么,事后,刘新非常后悔,她知道,肖院长肯定没吃午饭。

这年6月,肖纯凌儿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可就在这关键时刻,肖纯凌被抽调参加教育部评估组到川北医学院等5所学校参加本科评估,她是评估组副组长。她知道,参加这次评估是她学习、了解评估工作的最好机会,对沈阳医学院“迎评”非常有好处,她无论如何不能错过。就在高考那几天,儿子还感冒发高烧,但她也顾不得了,叮嘱了几句,很快飞到了四川。

2007年9月,教育部评估组来到沈阳医学院,经过详细认真评估,给予很高评价。2008年5月宣布结果,沈阳医学院荣获“优秀”。消息一传出,沈阳医学院沸腾得犹如过节一般。在总结“迎评”工作时,肖纯凌将这次成功归纳成16个字:埋头苦干 ,团结拼搏,追求卓越,勇创一流。而这就成为沈阳医学院新时期的“沈医精神”。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肖纯凌是位有梦想、有追求的知识女性。上中小学时,她心中的偶像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两获诺贝尔奖,其贡献及风范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那时的肖纯凌的梦想就是做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她在大学毕业到沈阳医学院工作后,成就斐然。成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2006年10月,已经担任沈阳医学院院长的肖纯凌获得一次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大学管理专业的机会。密歇根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如诗如画的校园环境,培养人才的学习方式,都让她为之赞叹。更让她为之倾倒的是,这所大学的校长玛丽·苏·科曼博士是位女性。她与这位校长合影留念,把这位女校长当作自己的榜样。

肖纯凌说,人必须有理想,有追求,而她现在的追求,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还要带领自己的团队,将沈阳医学院办成一 所名校。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肖纯凌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在师资的培养上、在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条件上下了很大功夫。

为尽快提高教师素质,肖纯凌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引进人才,凡遴选到沈阳医学院任教的优秀人才,给安家费;二是通过给政策,鼓励具有本科文凭的老师攻读硕士学位,有硕士学位的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凡取得硕士学位的,报销50%学费,取得博士学位的,每月补贴500元,取得学位后,给3万元奖励及3万元科研启动资金。

这个政策已经开花结果。肖纯凌上任时,博士不到10人,现在达到60多人。硕士不到20%,现在达到了80%。

在提高教师素质上,肖纯凌已经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即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百人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占到教师总数的40%。

因为有着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学习的经历,肖纯凌善于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在教学上有很多新的创造。沈阳医学院在我国教育界较早地引进了PBL教学方式,即以阅读为基础、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更让学生们感到大为受益的是“标准化病人培训”。众所周知,患者到医院看病,绝不希望给自己看病的是位实习生,可是, 每一名医生的成长都有个过程,不从实习医生开始,又怎么能积累经验呢?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实践经验,沈阳医学院从社会上招聘了23名“标准化病人”,学生“实习”时,“病人”患有什么病, 都由老师事前写出“脚本”,让“病人”熟记,然后由学生诊断,因病施治。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经常接触各种病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习高级护理专业的郑修鹏称,是这所学校为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存在就业难问题,目前护理专业人才国际性缺乏,但出国参与竞争又存在外语不过关等问题。然而,令郑修鹏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入学不久,学校就为他们增加了雅思学习。三年来,包括郑修鹏在内,有100余名同学参加了雅思考试,全都以优异成绩通过。

沈阳医学院近年硕果累累。预防医学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成为省特色专业。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和生理学教学团队成为省优秀教学团队,病原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9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建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病原生物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环境污染与微生态实验室、手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为省、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医学生物技术工程中心为市工程中心,人体科学展览馆为省、市科普基地,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5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8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专利16项。

出大师,成名校,这是肖纯凌的梦。虽然,沈阳医学院与这个美丽的梦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她信心十足。她和她的同事们会不断努力,因为这个目标是那样美好。

 

  把学校当成家

肖纯凌经常说:“希望每一个人都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很多老师说,肖院长把学校看得比家还重,倾注的心血比家还多。

从1987年辽宁大学毕业到沈阳医学院任教,到现在已经25年了。从一名普通教师走上了学院领导岗位,肖纯凌非常感谢学校。她说, 她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在工作。

她太爱自己的学校了,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好多老师说,周六、周日,大家都休息了,可肖院长却经常到学院来,处理公务,做科研,指导学生,这走走,那看看,就是看见地上有个烟头、纸屑,她也会拣起来。

她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经营着这个“家”,营造浓浓地“家”的氛围。她十分注重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积淀。博学楼内有两个大型壁毯“医学简史”和“护理学简史”,体现了医学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也是肖纯凌院长办学理念的体现。只要你一走进校园,只要看上几眼,你会觉得,仅用“美丽” 来形容校园是不够的。后勤服务中心总经理张青峰告诉记者,为了美化校园,肖院长将林业厅的专家请到学校,请他们帮助规划设计。如今的沈阳医学院有“六园十二景”,看过后,你到脑海里会不自觉地跳出两个字:艺术。肖纯凌就像个称职的“家庭主妇”,精心地装扮着自己的“家”。

在校园西北方向,有一片果园,这里种着苹果、海棠、葡萄,总共2600棵。张青峰说,明年,所有的树都能结果,那时,全校师生就可以品尝自己家产的水果了。

每年学校的联欢会,肖纯凌都让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肖纯凌说,将身边的好人好事、学校的新气象编成节目,更会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师生们会更懂得无私奉献,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肖纯凌当院长后,这个“家”开始变得殷实。学校仅在“十一五”期间的仪器设备总值就增长了12倍,到目前为止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余元,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式染毒系统等一大批高端仪器设备装备到学校各重点实验室,使学校环境污染与微生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一院之长,一天有多少工作需要她去做?可她不仅坚持教学科研工作,还坚持兼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她认为,领导如果脱离了一线教育工作是很危险的,因此,无论多忙,她坚持做课题研究指导博士、硕士,坚持抽时间与班级同学开班会,帮学生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烦恼。为了表达对这位可敬院长、细心的班主任的感激之情,2009级护理一班的全体同学,特意为她制作了一个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视频。全班同学对她说:“谢谢您的微笑,我们永远会记得有这样一位院长!我们真心的祝愿, 像妈妈一样的您,一生幸福快乐!”

我想,这也是全校师生的祝愿、企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24/7669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