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学习杨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4年04月25日 10:47通过对杨学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他有一种境界,是热爱人民;有一种力量,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有一种责任,是报党感恩,践行承诺,回馈乡亲。他时刻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杨学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听到他的事迹,特别是家庭状况和为人处事的事让我热泪盈眶。杨学同志是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他一直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杨学同志的事迹是对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特征的具体诠释。他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我认为对杨学同志的学习要做到天天、时时、事事学,不仅要把学习杨学精神体现在语言思想上,更要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对杨学精神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杨学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杨学在生活中无论是谁有困难,他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从来不计个人得失,不图群众回报。平常都用自家的骡子义务帮助群众运输进出的物品,从不收取任何报酬。2013年5月,杨学在给村民分发村委会的500元公益林资金补助时,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生活比较困难的杨连达。知道杨连达的媳妇患病住院生活比较贫困,杨学就将自家分到的20元公益林资金给了杨连达。并将杨连达一家生活困难的情况反映到了村委会,为其争取到了1000元的民政救助资金。2011年2月65岁的杨时怀因与儿子闹矛盾独自生活,他在抗旱期间,坚持每两天送水给杨时怀一次,并免费到施甸县城帮助杨时怀托运大米。他无私帮助村民,力所能及的给予群众的帮助的事例数不甚数。
杨学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工作高度负责、一心为民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一名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要学习杨学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学习他乐于助人、敢于担当、冲锋在前,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二、学习杨学为了群众发展生产,不畏困难,真抓实干的精神
木老元乡龙潭村姜寨一组地处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的高寒山区,多年来,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组里连一条像样的村组道路都没有,生产力非常落后,群众生活水平很低,组里的25户人家口粮多数要靠政府救济,一直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劳累与收获极不成正比。作为党小组长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志“再苦再累也要把路挖通”,修一条通往村组主干道的道路。为此,他挨家挨户到群众家做工作,召开群众会议,嘴皮说破,鞋底磨穿。他的坚持感动了群众,赢得了大家的支持,终于让群众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争取不到项目,就带领群众自己动手,终于挖通了六七公里长的道路。为了帮助群众发展核桃产业,他起早贪黑为群众嫁接核桃树350多亩;为了绿化荒山保护环境,他顶风冒雨带领群众植树400多亩。
从杨学身上,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本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在推进社区健康发展中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
三、学习杨学作为共产党员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已的精神
杨学任村民小组长近十年来,面对瘫痪的老父亲、聋哑的老叔和患精神疾病的大儿子,他总是毫无怨言的以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支撑着这个家。全组 25 户人家,124 人都拿到了不同程度的救济和补助,但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家安排过。当乡里了解到他家的困难时,多次建议村里给他家安排低保。他总是说:“给别人吧,我还过得去。”直到离开,他都没有给自家安排过一个低保名额。村干部和群众实在看不下去,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瘫痪的父亲、聋哑的老叔和患病的儿子安排了低保,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也拒绝不了了。但有谁知道,直到离去,他也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做客赶集时穿的体面衣服都是儿子穿过的。
杨学牵挂着群众,群众舍不得他,家人离不开他。但为了群众生命财产,他毅然无憾离去,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光辉形象。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杨学同志为榜样,把学习杨学同志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杨善洲精神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等结合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25/7670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