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土豪葬礼,令逝者更难堪
2014年04月25日 14:46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福建豪华葬礼:队伍长2公里丧事共花上百万
办一场丧事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送葬队伍短的几百米,长的几公里;讲排场搭拱门,你搭20个,我就搭50个,最多的一家搭了200个……在东南沿海部分富裕的农村,婚丧嫁娶、民俗节庆的铺张浪费令人瞠目,一个村大操大办,光吃喝一年就能吃掉几百万元,一个镇能吃掉近亿元。
令人瞠目的奢华丧葬
清明期间,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富裕家庭丧事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场丧事庞大的送葬队伍中,花车队、乐队、腰鼓队、高跷队,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些农村贫困家庭,撑着面子借钱也要把丧事办得“风光”。记者在福建省长乐市首占镇洋村见到,一支绵延一公里的送葬队伍,尽管没有礼乐队场面,但6个青壮年抬着红色的花车打头阵,家属披麻戴孝,情景颇为壮观。
与讲排场的葬礼相应,富裕农村修建豪华墓地之风也是屡禁不止。虽然政府明令禁止,但部分沿海地区大建豪华墓地的现象不断蔓延。这些毁山建林兴建的墓地,雕栏玉砌,十分奢华。记者在福建省长乐市南阳山脚下看到一处新建成、还盖着保护网的豪华墓地。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墓占地约3亩,修建时间长达两年之久,耗资400多万元。
上万元酒席没吃就倒掉
一些地方民间婚丧嫁娶铺张浪费,民俗节庆大操大办,生辰寿宴名目繁多,崇尚奢靡的现象比比皆是。福建泉州一家高级会所的主厨黄楚伟曾是一名专办村宴的大厨,他给记者报了一张普通的村宴菜单:燕窝、鱼翅、鲍鱼、龙虾、肉蟹、东星斑、外加佛跳墙、虫草炖老鸭。“这是‘基本配置’,一桌宴席不算酒水大约要四五千元,上万元的也有,流水席办个一两百桌、连摆三天也是寻常。”
泉州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村委会主任吴金程说,按照闽南风俗,宴席一般晚上八九点才开席,所以大家都是在家吃过饭才赴宴。“一桌酒席上万元也就算了,最可气的是这些东西通常吃都没吃就整桌倒掉了!”
晋江英林镇东埔村村委会主任吴文楚说,按习俗,闽南人从出生到16岁就至少要办5次大宴席。红事、白事一场花费20万元是“起步”,50万元也“正常”。
宁穷一年 不穷一天
记者走访发现,在斗富风气下,一些不富裕的民众也开始“跟风”攀比,未富先奢;后富的地区则极力效仿先富的地区,炫富花样翻新。
一比“排场”。吴文楚说,奢侈之风盛行时,大家都相互攀比:搭拱门,你搭20个,我就搭50个,最多的一家搭了200个拱门。
二比“宾客”。一些农村办宴席讲究客人越多越荣耀,酒席一开,谁家里的领导多,谁家门口的车子多,谁就有面子,一些地方邀请宾客甚至到了“抢人吃饭”的地步。
三比“阔气”。福建的长乐、莆田等地近两年兴起了婚宴摆阔的“升级版”—“压桌菜”。一个长乐人家的婚礼,端上桌的最后一道菜竟是一叠百元大钞,作为给赴宴宾客的“压桌菜”,少则每人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以示主人家豪爽阔气。
吴金程说,普通收入的农民仍占大多数,但受这种风气影响,很多人“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宁愿东挪西凑去借钱也要摆排场。
百万葬礼还真是“死要面子”了
这样规模的葬礼,绝对称得上“大腕的葬礼”了。百万葬礼做给谁看?死者显然已经看不到了—只能做给生者看。这种葬礼是要告诉外人:我们有钱,钱多得可以让亲人死得如此风光体面。
中国人最讲面子。这个“面子”可以细分为“场面”、“情面”和“人面”。“场面”是通过轰轰烈烈的仪式来表现的。从生日到忌日,从乔迁到造墓,从婚礼到葬礼……为每一个特别日子举办的仪式越排场越豪华,就似乎越有面子。来参加仪式的人越多,参加者的身份越高,就证明“人面”越广。而受到邀请和应邀出席,都是出于“情面”的需要。在你来我往的“情面”关系中,仪式就生生不息愈演愈烈了。
在豪华竞赛中,一些本非“土豪”一族的人为了面子,也要借钱大操大办。中国人有“死要面子”的说法,借钱排场就是“拼死也要面子”,而百万豪葬则是“死了还要面子”。
也是在福建长乐,有人前不久在网上展示一组“土豪”婚礼的图片,最后一道“菜”是一叠百元大钞。当地的一名男士介绍说,在这里,男女订婚和嫁娶、老人去世,主人都会给宾客发钱或物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少则每人领到几百元,多则几千甚至上万。这种习俗已经持续多年。
土葬的豪华竞赛在吞噬当地的森林和土地。据报道,福建沿海的一些村庄附近的山林坡地上,随处可见私自修建的坟墓群,其中不乏豪华墓、“活人墓”。为了建豪华大墓,他们把周围林木砍伐殆尽。其中一座耗资400多万元的豪华大墓占地约3亩,大有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态势。
在数十年前,我们就已听到移风易俗的说法,但这种奢靡风俗现在不但没有“移易”,却还在不断加码,甚至发展到无视国家相关禁令公然占山毁林建豪墓的地步。这一风气能够盛行,是否因为当地的管理者对“土豪”网开一面?
小默奇森说过:“金钱就像肥料。你若把它撒在四周,它就大大有用;可是你若把它堆积一处,那就奇臭难闻。”
有些国家的富豪为什么能用金钱“肥料”给贫瘠“施肥”,而我们却盛产堆积钱财比拼奢侈的“土豪”?答案也许不仅仅在传统风俗里,还在那些同样比拼豪华的办公大楼和出行车队里……
中国土豪式送葬 令逝者更难堪
丧礼到底该怎么办,已经成为这个贫富悬殊、智识浅短年代的紧要命题。
丧礼自古有之,东西皆然,初衷只是供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挽留与追思,让其安安心心走好。进入阶级社会后,它始沦为显示等级的法宝。金字塔尖上的皇帝薨了之后,葬礼规格高于诸侯,而诸侯的规格又高于升斗小民,而脱胎于升斗小民的富贵家庭,也在费尽心思一步步向诸侯、皇帝靠近。
百万元葬礼的本质,就是砸钱向“诸侯”、“皇帝”靠近,它真正的驱动力就在于看来极其肤浅的等级观念。土豪们觉得只有这样砸了钱,才能给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个交代(即便会为此拖累也在所不惜)。
在欧美,葬礼崇尚简朴,人们不披麻戴孝,不撒钱纸钱烧,更不收钱收礼,多为亲友聚集,戴一朵小白花,虔诚安静地为逝者送行。逝者的墓碑,则镌刻着值得他骄傲的人生总结,有人是著书立说,有人是躬行慈善,有人是人生游历。千百年后,只要墓地未毁,后人都能由衷凭吊。
中国的葬礼,走势与西方截然相反,追求的东西是物欲,而非精神。从法理的角度讲,自己的私产,爱怎么操办就怎么操办,只要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到公序良俗就没有问题。但从作为人的精神追求看,这种趋势只会贻笑大方,让土豪们更加坚固地被压缩在土豪的壳里面,没有翻身之日。
如此短视的行为,最大的好处就是赚三两日的眼球,捞一笔将来需要返还的份子钱,拉动一笔烧钱经济,但与他人无干,甚至与逝者也无干。那么土豪们究竟有没有真切想过,这一切纷繁喧闹之后,除了一地鸡毛,又能留下什么?有没有真切想过,此时的一掷千金,又怎能抵得上在逝者生前的殷殷奉养,嘘寒问暖?有没有真切想过,如果把钱用于修建以逝者命名的小学,设立以逝者命名的慈善基金,或者成立一家以逝者命名的企业,造福乡梓,又会有怎样的不同?
人嘛,被赤裸裸送来人间,何苦要被裹挟着生者的各种物欲离开?土豪式的做派,着实令自己掉价,更令逝者难堪,不宜为也。
【启示与思考】
绵延数公里的出殡队伍、一应俱全的各类“奇葩”祭品……在东南沿海一些农村发达地区,类似的殡葬“奇观”愈演愈烈。重金包装的红白喜事渐渐脱离本真,演变成了“土豪”们争奢斗富的面子工程。
中国人素有“厚养薄葬”的优良文化传统,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婚丧嫁娶活动中的奢侈攀比之风也沉渣泛起。在福建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区,一场大操大办的葬礼往往花掉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费用。争奢斗富既造成惊人的浪费,加重了人情负担,更严重腐蚀了社会节俭风尚。
面对豪华葬礼的批评,反对者或许会说反正花的是自家的钱,别人管不着;或者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允许送别亲人隆重一些无可厚非。细究起来,这两种论调其实站不住脚,反应的是扭曲的财富观和人情论。试问,对逝者而言,生前孝顺与死后风光哪个更重要?透过那些排场有余、追悼不足的豪华葬礼,我们看到的是孝心与哀思,还是滑稽与无聊?
孝爱之心绝非简单的物质铺张所能量化,一些地方借婚丧嫁娶之机争奢斗富,更多的是在考虑家族或者个人的“面子”问题。“面子”问题当然重要,但一掷千金的豪迈如果用得不是地方,挣来的或许不是“土豪”的荣光而是“败家子”的恶名。历史上“石崇斗富”的故事留下的并非富豪的美名,而是“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教训。
豪华葬礼、天价嫁妆、富丽楼台、千万坐骑……近年来确有不少争奢斗富的“奇葩”故事轮番上演,舆论场中也不乏煽风点火的刺激性表述,但这并绝非中国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创富路上的主流面貌。在财富面前,我们更不乏勤俭节约的代表和好善乐施的典型。一句话,“取之有道”的致富堪为表率,“用之有度”的自律更值得提倡。
“土豪我们做朋友”的叫嚷不绝于耳,抛开这句话的调侃意味,谁真会对“土豪”的“土”赞不绝口呢?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争奢斗富不应成为美谈,“乱花钱敢花钱”的荒唐举动赢不来真正的尊敬。因为我们深知,贫穷不是光荣,但“穷得只剩下钱”更是一种悲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425/7671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