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重庆:群众路线重大意义的三个维度

2014年05月06日 09:46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要坚持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学认识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尤为重要。

理论之维: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核心观点和立场,它历史地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内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此论述颇多。比如,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指出,“只有相信人民,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毛泽东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属。”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指出,“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胡锦涛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从总体上看,这些论述既充分阐释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内容。

实践之维:群众路线始终凸显了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意义,它有效地拓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路径

目前,群众路线的权威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蕴含了独特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以请教群众的方式来提高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请教,在学习中服务好群众,在学习中提升和改进工作。

其次,以三大要求来作为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多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群众的困难。只有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这三大要求,作为服务群众的主要工作内容,才能让我们的服务工作变得具体而实在,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指向。

 

第三,以两大标准来检验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如何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是与党的根本宗旨相关的事情,是否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工作。换言之,我们所干的事情是否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很简单,主要标准有两条。其一是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其二是看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有可能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四,是以深入调研来突出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重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应该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调研。既要到好的、先进的地方,又要到差的、落后的地方,尤其是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开展调研,善于发现问题、听取群众的诉求和呼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增强我们服务群众的工作针对性。

科学之维:群众路线充分彰显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它大大地增强了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

一方面,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和责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力实践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意识,坚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另一方面,深化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促进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优良作风,深入巩固群众赞许党、拥护党、追随党的良好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06/7671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