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经济调控“主航道创新”
2014年05月03日 21:21
“中国经济还没有从钢丝绳上掉下来。”——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网日前发表的针对中国增速放缓的一篇文章如此开头。该文在分析中国经济挑战时,将政府作用的局限性作为一个突出风险。
然而,更多海外观察家恰恰认为,在新的内外环境和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正在稳中求进的“主航道”上创新思维与实践,应对波动和风险。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调控思路和措施长短结合,辩证统一,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保证。
固本调元
著名国际投行瑞银集团日前发布《改革驶入既定轨道》的研报说:“(中国)多项改革措施已经推出,未来将有更多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我们认为近期的改革并不会拖累,而是会有助于中国经济守住稳增长的底线。”
“我觉得刚召开的能源会议和向民营资本开放垄断项目的最新做法,就是抓住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根本。”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政策的加拿大投资人士弗兰克·武对记者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23日他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现在关于中国‘微刺激’的讨论挺多,让我看,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确实有所变化,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次能源会上强调了不少重大项目,像石化能源勘探,保证安全的核电重启,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政策资金现在考虑的不是投与不投,而是投在哪里更好的问题。”弗兰克·武这样解释。
受访学者认为,中国宏观政策取向已经从“发展才是硬道理”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层面。在这样的方向选择下,宏观调控的特点表现为:以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和资产价格,以财政资金结合私营资本推动长期项目和新兴产业,以结构性减税及简政放权进一步激活市场。国务院最新常务会议上出台的向民资开放措施正反映出这一特点。它使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更具市场活力和投资效率。
瑞银集团在研报中分析,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决策层公布改革措施的频率显著提高,重点领域包括价格、国企、金融和财税改革。未来中国政府还将加大融资渠道改革,加快推进轨道、城市基建、农村和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新能源相关项目,同时进一步降低小微及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门槛等。
定向发力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一周后,市场仍在热议中国的政策动向。海外观察人士注意到,在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经济金融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兼顾下的定向发力成为中国经济调控的新特点。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发专栏文章说,中国更加持续的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意味着应对经济放缓的对策将会陆续出台,但不太可能出现大手笔的刺激或骤然放松。《华尔街日报》也刊文指出,中国的政策不同以往,决策者在避免过去的大规模刺激。
最近连续出台的一系列举措,都体现出定向发力的共同特征。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这一季的任务重点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结构调整与升级。耶鲁大学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表示,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这时会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即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贸然使用大规模刺激政策,只会继续掩盖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精准的定向发力则可以有效避免新的产能过剩,改善中国发展中的短板,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这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康迪天指出,中国出台的新措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降低了中国大幅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有利于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整体价格稳定。
放管有度
过去一年,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相继推出。截至今年一季度一年时间,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超过400项。
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孙文铁告诉记者:“简政放权后,很多审批取消了,成本节省了,办事容易了,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很多会员企业都愿意赴华投资。”
中国美国商会法律委员会联合主席夏尊恩认为,中国的简政放权措施实际上也是一种“刺激”措施,这有利于外国投资增长。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简化审批手续有效促进了中国竞争力开始下降的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转型。
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对新华社记者说:“包括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措施,代表着在企业生态环境中,我们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这将会大大增强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热情。”
美国杜邦公司把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指导目标定为8%至15%。杜邦公司董事长柯爱伦说,“稳定的中国”是公司这一指导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外界有许多有关中国的杂音”,但杜邦从其在中国的大部分部门“看到了积极迹象”。
“中国政府在改革中加强问责和执法,将让投资者更加坚定信念来华投资,”爱立信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对中国当下改革从“政府的自我革命”开始抱以期待。
推动简政放权,也要放管结合,正确认识“有所不为”和“有所必为”的辩证关系。政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更有效地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保证市场更加公平有序。良好的“政企互动”才能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应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汲取的一个教训是,市场不是自动调节的。它们容易产生资产和信贷泡沫。(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03/767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