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100万干部30万套房”,你怎么看?

2014年05月04日 14:25

 

【热点透视】

【事件介绍】

 

安徽去年百万名官员填报超30万套房产信息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3年,安徽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三十条规定”问题478起,处理69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4人。

安徽省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回应群众关切。去年,安徽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了五项专项治理。

在清理干部违规建房和多占住房方面,针对省委巡视组反映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自去年3月份以来,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多占住房和违规建房问题专项清理。全省1035775名干部填报了308708套房地产信息。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目前正在纠正处理。

在清理干部及其子女、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方面,根据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安排,去年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清理,共有113288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登记报告,经过认真核实,确认198名干部或其家属、子女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目前已全部纠正到位。

在清理干部违规收受会员卡方面,去年6月份,根据中央纪委统一部署,开展了纪检监察系统会员卡清退工作,全省共有21837名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参加清退活动,并作出“零持有”报告。7月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了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全省共有1050749名干部(不含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清退活动,并作出“零持有”报告。

在清理党政机关超标准办公用房方面,省纪委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审计厅、省管局等有关单位,开展了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专项检查。目前,28个已批未开工项目已全部停建,领导干部超面积配备使用的办公室也将按时整改到位。

在清理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方面,去年共组织开展了纠正涉及民生的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涉农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违法违规征地拆迁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政府部门中公职人员“吃空饷”问题、食品药品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金融系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电信系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等11个专项治理,全省共查处不正之风问题1.1万个,涉及金额1.3亿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599人。

安徽省纪委还先后直接查处了颍上县国土资源局干部工作日接受服务对象宴请致人意外死亡、怀远县部分县直部门违规超标准新建办公楼等一批案件,并分3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13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有效遏制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滋生蔓延,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100万干部30万套房:官员群居是个黑色笑话

作为推动反腐的重要措施,官员财产申报一直被中国社会寄于很高期望。而这项制度要发挥作用有个基本前提,即保证官员财产申报的真实性,舍此,一切就失去意义。如今,面对安徽100余万干部仅填报约30万套房产信息,网友调侃“官员都群居”的背后,无疑是对现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效力的严重质疑。

有人说,安徽省近年来都有数以千计的年轻干部进入体制,这些人很多刚刚大学毕业,没有自住房很正常;再说,全国房价一直高位运行,在“公务员工资低”的一片叫声中,即便工作多年的干部买不起房也很正常。诚然,这些因素不容忽视,但它们显然不是导致官员“群居”的主要原因。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户均1.02套住房,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约为85%,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对比之下,干部群体显然不太可能如此严重地拖后腿。

就民间社会的直觉而言,官员多数“群居”的可能性也不大。原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就曾说,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尽管未必所有有权势部门的人员都有四五套房子,但有四五套房子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房叔”“房婶”“房爷”等“房X”不断涌现,就是有力证明。联系这些,干部人均只有0.3套房,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安徽曾发起过多次“清房行动”,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开始部署至今年2月结束。在这次行动中,安徽要求“对无正当理由不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处,将从严处理”,言辞不可谓强硬。可惜,再强硬的言辞也雷打不动不少干部“群居”。究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这次“清房行动”的目标相当“吓人”,例如自建住房超过规定面积的部分,一律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或收回拍卖;违反规定多占的住房一律收回……可以想象,若如实填报,对于一些干部而言,所带去的后果尤其是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反之,若不如实填报,结果则未必很糟糕。一方面,目前房产信息联网系统和监督机制并不健全,要验证干部的诚信度,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即便不幸被查出瞒报,后果往往也不过是与那些如实申报的干部一样遭遇损失——之前的几次“清房行动”,均未曝出有任何官员因瞒报而受到严厉的党纪政纪处罚。基于这些,在如实申报和“瞒天过海”之间,不少干部选择后者,并不足为奇。

说到底,安徽“干部都群居”也好,很多干部像姚木根一样只填一套住房也罢(姚木根实际被举报的房产多达十多处),都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现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顶层设计并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针对干部瞒报的倒逼机制。这方面,俄罗斯的做法值得一学。去年4月,针对相当部分官员在原定期限尚未递交收入与支出申报材料,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宣布在新的期限内拒绝申报财产者将被解除公职。如今,面对同样严峻的反腐形势,中国政府也有必要将拒绝或不实申报个人财产的官员“双开”,只有亮出“用烧红的铁烧尽腐败”的强硬姿态,才能让每一个干部不敢视任何一项反腐制度为儿戏。

 

“100万干部30万套房”为何遭调侃

其实仔细读原报道,“信息乌龙”的可能性比较大。原文说,“在清理干部违规建房和多占住房方面,针对省委巡视组反映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自去年3月份以来,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多占住房和违规建房问题专项清理。全省1035775名干部填报了308708套房地产信息。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目前正在纠正处理。”

在许多人连140个字的微博消息都没耐心细读的今天,上述千字左右规模报道中的这段文字,不反复琢磨,还真容易产生歧义。单拎“全省1035775名干部填报了308708套房地产信息”一句,你会立即拍案骂人家侮辱了自己的智商。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则可以理解为“全省1035775名干部填报了308708套(多占住房和违规建房)房地产信息”。只是“多占住房和违规建房”这几个关键字,完全可能被汉语言功夫不到家的记者给省略掉了。这时候,智商低的有可能是报道的作者,还有不多个心眼多读几遍的自己。

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网友长达一天多时间劈头盖脸的嘲讽,有最终解释权的安徽省有关部门、发布相关信息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新闻发布机构等至少三个主体,可能由于周末不理公事的原因,竟然没有一家出来应对,任干部队伍形象,与纪律检查工作形象一起,躺着中枪达24小时以上。这种情形,着实令人不解。

在这组数字没有权威机构出面解释或澄清之前,这条信息,还属于“疑似乌龙信息”;网友的讥讽,还属于“疑似误会”。但不论官方机构解释之后的最终结果如何,网民与官方职能部门之间的互信程度,却是明摆着不妙的。尤其是针对官员房产信息登记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百姓总觉得还在雾里看花,还对官员“自报家当”式的自觉登记心存疑虑。这时候,任何一个细节有瑕疵、任何一个环节太毛糙,都可能遭到民众的质疑和挑刺。

其实这场疑似乌龙信息误会,完全与常识有关。常识告诉人们,100万干部与30万套房,两者的关系,是全部干部与全部住房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一个缺乏汉语言文字常识修养的表达,却容易将这种关系表述出断章的阅读效果来。更糟糕的是,网友将官员不愿公开财产信息,已经当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常识”,人们在常识和智商完全可以识别的情况下,反而不愿运用常识去作出仔细的分辨和判断。于是,各种嘲讽、各种谩骂,在这两条新闻的背后不绝于耳,可谓过足了嘴瘾。

这场疑似误会,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未必是人们最想关心的结果。但是,表现在网民身上的这种反常识的思维判断现象,职能部门和机构却不能因为最终可能是一场信息乌龙,而轻飘飘地一笑而过。在这些脱离常识判断的嘲讽中,它折射的是民众对于官员个人财产信息透明程度的不满足、不满意,反映的是民众对于反腐纪检工作从严、从真、从实的迫切期待。因此,反腐倡廉和官员监督工作,停留在自查自纠、自行发布的程序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程序的公开与群众的参与。群众既想知道相关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更想知道这些数据有没有猫腻和水分。

民众不加细究便对“100万干部与30万套房”的数据投不信任票,不是他们数学成绩集体太差,而是因为太长时间的雾里看花。

官方与民众之间的互信能够远离常识而脱节到这个程度,有很多的教训可以总结。以这条疑似乌龙信息引发的调侃与热议为例,100万干部被人嘲讽了一整天,至少在面对质疑的沟通环节上,官方与民众之间的脱节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官方对自己的形象,不能这么太随便,太不在乎。

 

【启示与思考】

提起官员,说到房子,“津津乐道”是难免的,无论是媒体,还是网民都不愿意放过如此的谈资。这一点有广泛认知。房姐、房爷的倒下,倒下的官员多有多套房,房屋资产所牵绊出来的腐败故事,在高房价的社会背景下往往是炙手可热的话题。而恰恰相反的是,安徽清理公务员“房屋”,却人均0.3套还要四舍五入。潮水般的舆情自然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自然有了;负面点赞的当然也比比皆是。

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那么,安徽纪检委会相信这是真的吗?安徽纪检委发布这样的数据是“闹着玩”的吗?在或者,安徽纪检委就那么“猪”,拿这样的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吗?所以,即便没有人信,那么也请不要那么天真,仔细想一想,“100万官员30万套房产”应该是有个中原委的。

要再次呵斥一次“标题党”时代,特别是断章取义的标题党。断章取义,本身就是贬义,断章取义到舆论层面上,当属于讹传,所引发的的负面效应不能小觑。本次事件而言,安徽百万公务员几乎全被“黑”了。不仅如此,安徽因着此等“丑事”要出面回复。整体看下来,受伤的绝不仅仅是安徽形象,需要自省的、洗澡治病的,应该是社会构架中的多个层面。

事实与真相再次恰恰相反。这30万套住房,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字是100万官员中,可能会涉嫌贪腐的数字,是安徽纪检委正要下手彻查的数字。而一个“100万官员30万套住房”的新闻标题,却无辜的把这一廉政工作给颠覆了,委实值得深思。需要监督,需要正能量,甚至需要负面,但要搞清真相,秉承理性,而不能一味抓舆论的噱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04/7677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