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第三卫生间”的出现值得称赞!

2014年05月06日 10:05

 

【百姓心声】

【事件介绍】

 

北京:照顾老幼如厕可入“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今年将统一标识,全部开放运行,并检查开放情况。此外,北京还将推出能够找厕所的APP软件,方便市民就近如厕。4月14日上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主任陈永,在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透露了上述信息。

“第三卫生间”将挂牌

“第三卫生间”也被称为“中性卫生间”,有别于现有公厕的男女分区设置,其用途主要为方便市民照顾家人如厕,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父母带异性的孩子、子女带异性的老人外出,照顾其如厕。

陈永透露,2013年本市在医院、公园、旅游景区、主要大街等公厕新建了“第三卫生间”51座,今年还将建设12座。

由于目前尚无专门标识,多数“第三卫生间”挂的都是残疾人卫生间的牌子,利用率并不高。

随着今年本市启动厕所地标的升级工作,“第三卫生间”也将有专用“名片”。

开放运行情况每天都查

陈永介绍,目前,本市正在修订《公共厕所建设标准》,草案稿已明确“第三卫生间”概念,增加“第三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建设要求,同时,设计了“第三卫生间”统一标识,标注“第三卫生间”字样(字大小为4cm×4cm),字体为黑体,标识规格为30cm×30cm。

此外,本市还将开展“第三卫生间”开放运行情况自查工作,督促产权单位和使用管理单位落实工作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第三卫生间”全部开放运行。每日组织专人对“第三卫生间”及开放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检查考评”。对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及时的单位,予以曝光。

 

手机软件可以找厕所

北京的厕所不少,但是如果不熟悉情况,花一二十分钟找不到一个厕所也很正常。陈永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作智能手机的APP软件。只要使用智能手机软件,一打开,通过GPS功能就能找到厕所。但针对还有不少人不用智能手机的情况,陈永表示,公厕还需固定指示标识。

此外,本市今年将对街巷胡同、居住小区、校园周边、郊区村庄等开展集中治理。实施中心城区100条街巷胡同、全市100个校园周边和100个集贸市场周边环境示范工程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胡同违规广告牌匾、小广告、破损道路、地锁等也将在清理整修范围。

莫让“第三卫生间”昙花一现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位女士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外出,或者一位男士带着三四岁的女孩外出,此时父母想去卫生间,但把孩子单独放在外面不放心,带进卫生间又怕引起里面异性的反感;同理,当女儿带着年迈不能自理的父亲外出,或儿子带着年迈不能自理的母亲外出,当父母要上卫生间须有子女从旁扶持时,也会出现这种尴尬情况。另外,一些残疾人因隐私或方便等问题,也需要特殊的卫生间。正因如此,建设“第三卫生间”的呼声日渐高涨,几年前就有北京市的刘金刚等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建议增设“第三卫生间”。

千呼万唤始出来。去年北京终于有了“第三卫生间”,这无疑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第三卫生间”有独立的结构,人们在里面可以互不妨碍,并配有相应的适应于残疾人的设施。很多发达国家都有“第三卫生间”,中国是文明古国,不能没有“第三卫生间”。目前,“第三卫生间”在中国尚处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阶段。

不可否认,各级各地政府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小城市都有公测,很多城市甚至有星级公厕,厕内设有老残、妇幼使用的卫生间,梳妆台、冲刷洗手、无障碍设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如厕难和如厕尴尬问题。既要解决如厕难问题,更要解决如厕文明问题,这在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

万事开头难。北京有了“第三卫生间”,其他地方肯定慢慢会有。当然,有了“第三卫生间”,并不是大家如厕就文明了。要让“第三卫生间”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对产权单位和使用管理单位落实工作进行督促,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整改,确保“第三卫生间”全部开放运行;其次要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自觉爱惜、保护和正确合理使用“第三卫生间”。否则,如果“第三卫生间”伤痕累累之后昙花一现,那才是最大的不文明和悲哀。

“第三卫生间”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所谓“第三卫生间”,亦称“中性卫生间”。它有别于现有公厕的男女分区设置,其用途主要为方便市民照顾家人如厕,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父母带异性孩子或者子女带异性老人外出时,为老人孩子如厕提供方便。

 

不消说,这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的设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不谙世事的孩子和步履蹒跚的老人外出遇到“水火之急”时,如厕常常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我就看见过一位男士,在公厕外面焦急万分,因为他不知道老人如厕会否意外,时间越长越不放心。而孩子因为家长不便带其如厕,就地“方便”的司空见惯。好在中国人比较宽容,遇到这种事情,常常表示理解。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却又是不可避免的窘况。

现在好了,有了“第三卫生间”,就能让这些矛盾得以化解。子女可以照顾异性老人、父母可以带异性孩子如厕,与其他人相安无事。既解决了如厕之急,又方便了亲人照顾,尤其是身体有恙的时候,还不污染环境,一举三得,岂不善哉。更可喜的,北京不但今年将在医院、公园、旅游景区、主要大街等公厕增建“第三卫生间”12座(去年新建51座),还将在正在修订的《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中明确“第三卫生间”的概念,增加“第三卫生间”规划、设计、建设的要求,同时设计统一标识。除此以外,还要对“第三卫生间”开放进行检查,确保全部开放运行,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考评。这就能让好事,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就要看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公厕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如今,北京树立了一个样板,其他城市,是不是也该迎头赶上?

【启示与思考】

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也与日俱增,希望城市不仅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要其具有品味、具有人情味、具有文明气息。一个城市是否和谐、是否文明、是否宜居?就要看这个城市城区公共设施建设是否充满人文关怀。 

许多到过国外的中国人总是会仍不住感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感慨中国的公共设施缺乏人性化,感慨国人素质低,文明程度低,原因何在呢?笔者并不是崇洋媚外,但是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城市公共设施,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缺乏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譬如,美国波士顿的每个路口都装有行人自助的红绿灯变换按钮,如果需要紧急通过马路,按下按钮便可;而中国的红灯时长设置从30秒到180秒不等,而行人等红灯时长超忍耐限度在70秒到90秒,从而导致超八成行人闯红灯。再如,石家庄市爱心互动残健互助协会负责人宋玉红坐轮椅乘坐公交车时遭遇被拒,而在北京、香港和国外,无障碍设施都很到位。因此,只有城市公共设施在具体细节上处处彰显人性化,城市才会更文明、更温暖、更有魅力!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许多城市正在积极地进行人性化尝试,“第三卫生间”正是这一尝试的缩影。谈到北京的卫生间,我们就会想起“尿红墙”事件,怎样避免类似不文明行为的再出现?笔者认为,让城市公共设施更具人性化是正解。做到人性化,非不能也,是不为矣!其实要想做到人性化并不难,只要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心,从当政者到设计者再到建设者大家都要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心,以人为基本出发点,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考虑到伤残人、儿童、老人等群体的特殊要求,体现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要想做到人性化并不难,只要有一颗注重细节的心,如在火车站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进站口、出站口、行李托运、卫生间、出租车等均有明确的指向标识等,在细节中彰显人文关怀;要想做到人性化并不难,只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公共设施是冰冷的,人能让其更有温度,我们每个人都应以友好、关爱的态度来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公共设施人性化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城市才会更充满热情、更温暖。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只有使城市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遍及城市每一个角落,才能让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刚刚进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能有一种贴心、温暖的感受;才能让住居在这个城市的市民为之骄傲和幸福,让外地来的市民被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所吸引,这样的城市才最有活力,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必然有着更多的幸福、安康,到处是充满生机、充满诗意的一片和谐城市景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06/7679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