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成都市践行群众路线基层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
2014年05月06日 14:04
只要一心想着群众 每个人都能成为榜样
成都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昨日开讲
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华丽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不时响起的阵阵掌声,和听到动人处夺眶而出的泪水。昨日,我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正式开讲,为金堂县、青白江区、新津县的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食粮。
10位典型 带来10份正能量
此次上台宣讲的10位先进典型来自各区(市)县的各行各业,全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一员。有的拖着肝脏切除后的病体,却始终坚持带富一方;有的为了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将自己一次又一次“逼上梁山”;有的扎根山区18年,就为了当地乡亲能有地方看病;有的天天跟智障儿童打交道,用笑容温暖着这些折翼的天使……他们的故事不像战斗英模那般轰轰烈烈,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他们用真心温暖了千千万万群众,以人性的光辉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使命。
据悉,巡回报告会分为两个报告团,昨日分别在金堂县、青白江区和新津县演讲,接下来的几日,报告团将一连6天开赴各区(市)县,为当地党员干部送去正能量。
身边的榜样 激励身边的人
在昨日的巡回报告会上,虽然有的演讲者因带病脸色蜡黄,一些基层干部普通话说不好,干脆用家乡话演讲,但这些丝毫没能影响报告的效果。台上的人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台下的听众聚精会神地倾听,有的听众还认真地做起了笔记,“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这些才是真正的榜样。”听众们纷纷表示。
听到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蒲草村支部书记邹光蓉的故事,五津镇吴店社区支部书记秦云感同身受:“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我非常敬佩这位女强人,她不但积极肯干,还会站在群众的角度不断创新,带领一个贫困山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引进葡萄基地以及水上项目,相信只要真心为老百姓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虽然刚参加工作,在金堂团县委工作的西部志愿者吴媛嫄也表示收获多多:“我是年轻的党员,以前总觉得共产党的先进人物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他们的故事,才发现只要一心想着群众,用真情做事,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榜样!”金堂县人社局局长李刚也表示,青白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服务人员兰世勇的故事让他很有启发,下来他要专门邀请兰世勇到自己单位再讲一次,让身边的榜样激励身边的人。
10年村支书
打造“幸福村”
——温江区寿安镇苦竹村党总支书记 赵正康
52岁的赵正康是温江区寿安镇苦竹村党支部书记。他当了5年兵,做过17年的生意。2003年,赵正康当上了苦竹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0多年。在他的努力下,苦竹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000元发展到现在的15500元,远高于寿安镇和温江区的水平。在温江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评选中,苦竹村的“和谐”指数、“幸福”指数位居全区第一,被大家誉为“幸福村”。
2009年,赵正康患上了肝肿瘤,当年肝被切除了三分之一,放不下村里的工作他仅休息了一个月就回到工作岗位。2013年10月,查出肝脏有包块,当时临近春节,村里要办的事情很多,赵正康很快又回到工作岗位。在他的感染下,村上干部工作更加主动了,群众也更加配合。
赵正康常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做了一些普通事,虽然有艰辛,但却很充实、很快乐。
在志愿服务中
沐浴党性光辉
——成都高新区人大工作联络处 周娅
2009年开始,利用下班及周末时间,周娅负责管理和推进一个叫作“1+1青少年阳光成长计划”的志愿服务项目。
为了解决人手紧张的难题,她想了很多“土办法”来招募志愿者:自己打印了几十份传单,请人开着“火三轮”在高新西区高校周围散发;还利用工作之便在机关党支部会议上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发动党员帮扶孩子。经过努力,高新区人事局、党群局、法院、地税等机关单位的党员们都纷纷来认领志愿服务对象,还有好多社会单位比如通威集团、成灌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加入到爱心队伍中。
目前,“1+1”项目已经帮扶了83个孩子,党员志愿者个体及单位数量达到150多个。一些曾经接受过帮助的孩子考进大学后也回过头参与志愿服务。在我市基层,无数像周娅一样的党员干部利用志愿服务,活跃在基层、活跃在一线、活跃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时时与群众“在一起”。
对党和群众
有个承诺
——金牛区抚琴西北街社区书记 陈勇
今年56岁的陈勇,工、农、兵、学、商都干过。当过少校军官、企业老总,也办过自己的企业。2007年,陈勇通过公推直选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上任后才知道,社区的28个院落竟有24个没有物业管理。老房子、老年人、老观念“三老”现象明显,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气“三缺”问题突出。26号大院的徐志辉大姐更是毫不客气地跟他叫板:“你就是刚来的书记嗦,你看看我们这儿,哪像住人的地方?!你要是有本事把我们这里的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才服你!”
用真情服务群众,以党心凝聚民心,陈勇带领社区一班人,以“最基层的人做好最基础的事”为工作导向,积极开展与群众贴心、让群众顺心、带群众开心的“三心”服务,社区发生巨大变化。对环境舒心;对生活琐事放心;对文化活动开心;对民主管理顺心……陈勇实现了自己对党和群众的承诺,第一届社区书记任满换届的时候,社区671名党员、群众联名写信要求他留任,在当地传为佳话。
医者父母心
群众父母命
——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张红艳
作为基层卫生院负责人,面对待遇差、环境差、矛盾多、任务重等现实问题,张红艳毫无怨言,不等不靠。她带领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倾听群众心声,以“医者仁心”为当地群众开展慢性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在张红艳的带领下,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先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创新推行首问、首诊责任制;发放爱心卡、惠民卡,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减免医药费;她们还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推行“健康一卡通”,建立挂号、收费、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简化收费、取药流程,老百姓再也不用拿着一堆资料跑上跑下。现在,卫生院每个月的接诊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十倍,设备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全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花源镇的真实写照。
用生命
坚守一线的好干部
——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张聂
“人生旅途如同赶车,只是早班车和晚班车的区别,我最多就是可能先走一步。只要我活着,就要把医院办好,把患者和需要帮助的群众事情办好!”这是张聂日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治疗,张聂不能来到报告会现场,来自成华区电视台的记者阴杰为大家讲述了该区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张聂的感人事迹。
从2006年4月到区第六人民医院任职,张聂一肩挑起了一所医院和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重担。为了改善医院硬件设施,他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到建材市场采购材料,到劳务市场找工人,有时还身先士卒,带着职工自己动手粉刷墙面;为了解决辖区内老年人就医难、入托难的实际问题,他深入调研后,在全市率先试点开设了集“医、养、护、临终关怀”等功能为一体的医养中心,让110多位老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为了满足更多辖区群众的就医需求,他积极探索,先后拓展了外科、中医康复科、口腔科、儿童保健水疗等服务项目,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良好口碑……为了这一切,张聂常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也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2009年,张聂的儿子被查出患上脑干压迫性肿瘤,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他强忍着内心的煎熬,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带着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坚守工作一线。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庭负担消耗着张聂的精力,也为他的健康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今年4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恶性淋巴肿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第二阶段的化疗。在妻子眼里,张聂或许不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他却是病患眼里温暖的贴心人。在孩子眼里,他或许不是一个疼爱自己的好爸爸,同事眼里他却是为医院操碎了心的“一家之长”。
坚守乡村18年
用青春守护山区健康
——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卫生站医生 王启蓉
王启蓉,是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一名乡村医生,18年前,为了心中的梦想,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边远落后的家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边远山区的条件十分艰苦,连买药的钱都是她借来的。为了给病重的农民治病,王启蓉吸过痰、抠过粪、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18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奉献给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18年里,她数不清为多少贫困家庭减免过药费,为出诊受过多少次伤,抢救过多少死里逃生的生命,经历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场面,她饱尝了医生的酸甜苦辣,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成为了远近一方群众的亲人。
因为感人的事迹,王启蓉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好人、成都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可她却说,“让每一个病人都能摆脱痛苦,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没有什么能有从死神手里救回一个村民那样让我开心!”
群众的认可
才是最重要的
——锦江区双桂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姚艳洪
18年基层工作经历中,姚艳洪当了近8年的社区书记。这8年她就像一只永不知疲倦的陀螺,从五福桥社区党委书记,到就任双桂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姚艳洪的“战场”始终都在最基层、最前沿,在每一个院落和楼栋中她总是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他们,我该咋办?假如他们是我的家人,我该如何做?”
她在五福桥社区推行“五全”工作法,实现了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形成了“党支部引领、议事会决策、住委会执行、居民群众监督”的院落自治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社区自我管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达到全覆盖,无空白点、无盲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心,社区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为了承诺
把自己逼上“梁山”
——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蒲草村党总支书记 邹光蓉
邹光蓉不是蒲草村本地人,可她却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上的党总支书记,一干就是10年。在这10年中,她与村“两委”一道积极探索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和群众工作方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结合实际,推广葡萄种植、钻研种植技术、拓展葡萄销路、发展集体经济,使蒲草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16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80万元到积累1050万元,实现了人均纯收入破万元、集体经济过千万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一边带领村上致富,邹光蓉还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在村上设立了科技示范、村务公开等8个农村无职党员坚守岗;率先开展以“编织党员群众连心网、组织党员群众连心访、党员带头办理连心事、记好连心册、履行连心责”的“五连心”活动,架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与群众真正成为了一家人。近年来,邹光蓉多次被省委市委区委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用爱支撑起
特殊儿童的蓝天
——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蔡晓莉
蔡晓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却当上了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这里的孩子都是智障、自闭症、脑瘫患者,他们和普通孩子是不一样的,对他们的教育要比正常孩子难上千万倍,但在蔡晓莉眼里,他们同样是最珍贵的天使,只是折断了翅膀。她把每一个特殊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还要把他们的家长当成自己的家人,让这些弱势家庭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2008年她推行特殊教育改革,开始全面实行个别化教育计划(英文IEP),2010年带领学校党团员教师建立了“成都市自闭症家庭援助中心”志愿者团队,2013年3月起协助筹建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服务全区特殊儿童。
社保小窗口
服务群众大舞台
——成都市青白江区社保局 兰世勇
在很多人眼里,窗口服务人员的工作不外乎就是接接材料、审审档案、盖盖章而已,可在兰世勇心里,“窗口”也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政府。
兰世勇是青白江区一名社会保险窗口服务人员,可他不满足于窗口上的服务工作,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他坚持把社保小窗口当成为民服务的大舞台,真诚服务,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利用自己掌握政策法规、熟悉流程的优势,热心帮助群众办实事、解烦忧,受到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自己主动一点,群众得到的服务就更多一点。参保人员走到哪里,窗口服务就跟到哪里。视群众为亲人,也会得到温暖的回报。”他说。也正因如此,他于2013年12月被市人社局评为“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06/767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