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药品变“毒品”,监管机制岂能缺位

2014年05月12日 12:53

 

【百姓关注】

【事件介绍】

 

江苏泰州一小伙喝止咳药上瘾 三年花掉百万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苏泰州兴化市一位姓朱的小伙儿,几年前偶然接触到了一种止咳药水,后来就再也没停过,到目前已经花掉了一百多万元。

朱某喝的咳嗽药是一种名为“立健婷”复方磷酸可待因的口服液,瓶装的是120毫升,袋装的是10毫升。奇怪的是,朱某如此大剂量地喝这种药并不是为了治病,更不是为了治咳嗽。

朱某的姑姑:他等于就吸毒了。这个本身确实是药,卖给他的当事人是医生。

朱某的父亲和姑姑说,这几年朱某为了喝这个药,在外四处借钱,家里替他还债已经超过一百万元,为了还债,现在家里把房子和车子都卖掉了。

父亲:以前我不欠人家钱。我就是帮他还债,就还了这么多。

姑姑:他爸爸开浴室、开饭店、开超市、还有休养老人,在这里已经十多年了一直没有空债。后来就是因为他儿子在外面到处借钱,他爸爸就跟他讲:你把外面的债主全部叫过来,我帮你还掉。你不要再喝了。

当事人朱某说,他是三年前开始喝药的。

朱某:在一家网吧上网,是一家黑网吧。然后在里面上网以后有人推荐我喝这个,说喝完了会兴奋一点。当时我看这个是药我就没太在意,喝完了之后他说这东西在哪里买?就在那个王劲的诊所,这三年一直在他那边买。

刚开始朱某并没有太在意这药有什么害处,他一天只喝一瓶,喝了之后感觉特别兴奋。

朱某:做什么事情都比较高兴。从一开始一瓶两瓶,然后发展成一天最多的时候十几瓶。不喝就处于那种烦躁状态,做什么事情不专心。数量增加以后一次要买到十瓶二十瓶。

朱某曾经当过兵,以前身体素质很好,但几年咳嗽药喝下来,他的身体慢慢垮掉了。前段时间,朱某的姐夫带他到医院做了检查。

朱某的姐夫:结果就是他的血小板偏低、血糖血脂都偏高,而且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胆有轻微胆囊炎、还有肾结石、然后还有脂肪肝,然后还有就是前列腺有钙化。

兴化市食药监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仲伯华告诉记者,复方磷酸可待因是一种处方药,含有麻黄碱和可待因成分,这两种成分都能致人成瘾。

仲伯华:我们要求药店销售这类药品的时候要进行身份证登记,并且每次销售不能超过两个最小独立包装。

据了解,当地被这种药毒害的还不止朱某一人。在距离朱家不远的一个小区,住着另一个受害人王某的父亲,他告诉记者,自己22岁的儿子因为没钱买药,就盗窃电动车,两次因此被关进了看守所。

王某的父亲:喝这个药可能有两到三年了。去年我在药房门口,他从里面进去。我说你为什么要喝这个东西?他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就是想喝。一次一瓶的话就像干杯一样的,一口气就喝掉。对药店里出售这种药品给小孩,我们也非常气愤,等于害了他。

 

“复方磷酸可待因”由于有较强的成瘾性,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处方药。根据国家规定,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获得。而朱某和其他喝这种药的人都是在昭阳镇迎丰社区卫生服务站凭医生出具的处方购买的这种药,目前,兴化市食药监局、卫生局都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兴化市食药监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仲伯华:经过我们检查和调查之后初步了解,该门诊部的负责人王某涉嫌不按处方规定开具复方磷酸可待因。

兴化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表示,目前看来这个诊所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情况还要等大量的调查以后才能下结论。

背景知识:

不仅是“复方磷酸可待因”,只要是含有磷酸可待因的止咳药,大都含有麻黄碱,长期服用容易成瘾,不仅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出现低钾血症、癫痫、中毒性精神病,甚至危及生命。

服用止咳药水,尽量遵循医嘱

事实上,止咳药水并不是第一次惹上负面消息。20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广东一名男孩儿滥用止咳药水长达8年,每天少则喝七八瓶,多则喝20多瓶。由于严重的钙流失,他的骨骼很不健康,身高也受到了影响。而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些地方的年轻人把止咳药水当成功能饮料喝,个别人甚至对止咳药水产生了依赖性。

止咳药水能不能放心喝?

4月22日,记者走访发现,止咳药水作为一种家庭常备药,在药店很轻易就能买到。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们经常服用止咳药水治疗咳嗽,没想到这种药物有副作用。

在市区八一路一家药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着六七种止咳药水,价格从七八元到20多元不等。该药店工作人员表示,止咳药水通常分两类,一类是纯中药制成的,副作用较小;一类含西药成分,止咳效果比较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我这两天感冒了,咳嗽得比较厉害,本来想买一瓶止咳药水,可听说止咳药水喝多了会上瘾……”在该药店,40多岁的市民安女士仔细察看了几种止咳药水的成分表,拿不定主意选哪种。最终,她放弃了买止咳药水的打算,选择了一瓶甘草片。

止咳药水不仅有成人用的,还有儿童用的。“止咳药水易成瘾”这一消息传出后,一些家长也不“淡定”了。在市区文化路一所幼儿园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4名年轻妈妈。她们均表示,以后不敢私自去药店买止咳药水为孩子治咳嗽了。20多岁的胡女士说:“孩子年龄小,吃药总嫌苦,止咳药水甜甜的,倒是愿意喝。每次孩子咳嗽,我总会去药店给他买止咳药水。没想到止咳药水喝多了会上瘾,以后我再也不敢给孩子乱用药了。”

正常喝止咳药水不会上瘾

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刘仁杰表示,止咳药水种类很多,其中一部分含有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成分。此类药物镇咳作用比较明显,按照正常的用法用量服用不足以成瘾,但长期服用就会造成依赖。“目前,临床上我们没有遇到服用止咳药水上瘾的患者。止咳药水是一种常用药,只要不长期过量服用,不必担心会上瘾。”刘仁杰说。

刘仁杰建议市民在选购止咳药水时细心观察一下,看药品是否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成分,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留意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等;尽量遵循医嘱服用止咳药水,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男子喝止咳药上瘾:药品变“毒品”,监管机制岂能缺位

近年来,就有不少关于青少年喝止咳水上瘾的报道,更出现了不少拿易成瘾药物当“毒品”销售的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杜冷丁、强痛定、吗啡等临床上严格控制使用的麻醉、精神类药品可能会导致“药物上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药物不仅很难买得到,也基本用不上。一般人也会觉得“药物上瘾”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那些常与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感冒、止痛、镇咳等含部分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是家中常备药品,如果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也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药物滥用是个综合的社会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药物滥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堵住这些易成瘾药物流向购买者手中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部分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因为大多数购买成瘾药物的都是一些青少年群体,所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长了解药物滥用的危害和戒除难度,以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建设一道主动防止药物滥用的防火墙,才能让他们真正远离药瘾的诱惑。

治病救人的药品成为危害人体的“毒品”,即是老百姓对药物使用的无知,更是我们社会存在药品监管的漏洞。零售药店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但由于监管不利和一些药店见利忘义的行为,处方药滥用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国家“防止滥用成瘾性药物”的呼吁,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行动,堵住药品“流毒”。

小伙喝止咳药上瘾 三年花掉百万元

其实,这个被称作咳嗽药的就是一种类似的毒品,因为它的成分中有磷酸可待因,这是一种和毒品一样可以让人上瘾的东西,一旦使用就会产生非常强的依赖性,长期应用可引起依赖性。常用量引起依赖性的倾向较其他吗啡类药为弱。典型的症状为:鸡皮疙瘩、食欲减退、腹泻、牙痛、恶心呕吐、流涕、寒颤、打喷嚏、打呵欠、睡眠障碍、胃痉挛、多汗、衰弱无力、心率增速、情绪激动或原因不明的发热。

这确实算是一种止咳药,但是它却有这非常强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为这个小伙子没有知识,因此误入歧途,原本是一个体格健康的小伙子,三年下来发现他的身体素质极度下降,经检查发现他血小板偏低、血糖血脂都偏高,同时有轻微胆囊炎、肾结石与脂肪肝,前列腺也有部分钙化。这些都是这三年吃这种药物的结果。

是药三分毒,更不能自己随便买药吃,风险是非常大的。

 

【启示与思考】

这些令人上瘾的“止咳水”,并非市面上随手可得的川贝枇杷等药物,而是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主要成分为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类似罂粟的成瘾性药物,也叫复方磷酸可待因溶剂。

毒品在我国一直处于严打阶段,但是对和毒品孪生的精神麻醉类药品却处于半放任状态。“止咳水上瘾”病灶在处方药监管。虽然早年已将含可待因成分的药物全部列为处方药,并有相关规定无处方不可拿药,但是从现实来看,处方药监管仍存在很大漏洞。处方药监管仅靠诊所及药店人员自觉还远远不够,应引入严格的监察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当犯罪成本远高于利益成本的时候,才能冷静部分无良药商让利益熏黑的心,只有凭处方销售这一规定得到完善落实,才能让药物发挥本身治病的用途,让药水不再是毒水。

其次,应加大药物滥用危害的宣传,让民众慎重对待处方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药物成瘾的危害,药学知识的匮乏,让民众对待药物缺乏自我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很多人家中常备的复方甘草片、止痛片等,有些家长对待药物不够慎重,不经医生同意,随意甚至长期让孩子服用都可导致孩子成瘾,危及健康。

小伙能像买菜一样轻易地买到咳嗽药,这中间也暴露出监管的重重漏洞。其一,朱某一次要十瓶二十瓶地购买“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卫监部门在日常的处方巡查和监管中,为何丝毫没有察觉?其二,诊所从“正规渠道”整箱整箱购进治咳口服液,为何会“一路绿灯”?其三,当地不止朱某一人嗑药成瘾,超大剂量购药为何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从根本上来说,毒品和药物滥用是殊途同归,滥用的危害不亚于吸毒,除了海洛因,可待因同样需要警惕,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家长应提高警惕,并且从小教育孩子,除了治病,药物不能滥用,让孩子正确对待药物。

乱开方、乱卖药、乱吃药,对药品安全管理重重地敲了警钟。当务之急,在严肃查处违规诊所的同时,上级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启动严厉的行政问责和法律追责程序,对购销“灰色利益链”上的各个环节一查到底。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12/7684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