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浅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05月14日 14:32

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明确指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也是人类对传统文明进行反思的一个成果,它强调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方式要更加理性、要更加遵循和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生态文明主张,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而破坏自然、征服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最终会伤害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要持续地生存与发展,就一定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从根本上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当下,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以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地发展。

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就没有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可靠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自动完成,必须依托必要的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模式,要在政策和法律方面制定相应措施,以强化制度保障。再次,我国当前在生态消费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要建设好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转型既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生态消费应该而且必须符合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的时代要求。这就要建立一种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的状态积极、调控自觉和规模适度的现代消费模式,以作为走向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最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让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只有这样,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14/7687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