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大学生裸身抗议就业歧视之思考
2014年05月13日 13:41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六名女大学生赤裸上身抗议就业歧视被疑炒作
“今天不为我们女生说话,明天我们就无法说话!”自称在找工作期间频繁遭遇性别歧视,4月22日11:30左右,广州大学城一路口,一场名为“跨越女性求职障碍”的行为艺术活动惊艳上演,6名女生相继脱下上衣,赤裸上身抗议求职中碰到的不公平。她们的大胆行为遭到路过行人纷纷围观,有称赞也有人怀疑是商业作秀。记者了解到,这场裸体秀在广州各高校大门口先后举行,是一个自称为某女大学生维权组织发起的,但她们始终不同意出示相关的身份证据。
22日上午11点多,广州大学城一路口,6女生穿着统一的白色T恤,上面写着“撑男女平等,反歧视”等粗黑的标语,戴白色的帽子穿牛仔短裤,向过往的女大学生发传单。传单上写“‘你回去等消息吧’、‘我们的岗位不太适合你’、‘女孩子不适合出差’……”
临近中午,看见来往的大学生越聚越多,6名女生突然整齐划一地将上衣全部脱去,身上仅仅有苹果等彩绘图案,引来不少学生围观,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裸体秀只持续了数分钟,见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几名女生穿好衣服,并继续向过往学生派发传单。
“希望社会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自称为某女大学生维权组织负责人的陈小姐联系上记者。陈小姐称,从去年7月份开始,她和姐妹们就开始准备找工作。她们撒网式地投简历,只要看到广州的就业机会,不管薪水待遇如何,她们都投递简历尝试。但是之后多数都没有任何音讯,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联系了她们,给她们提供的岗位是“接线员”。
陈小姐说,离毕业不到2个月的时间,但是她们班上大部分女生还没有找到工作。陈小姐仔细调查了一下,发现很多女生跟她一样,在找工作时遭遇就业歧视。
陈小姐称,2013年12月份,她成立了女大学生维权团体,一下子就吸引了五六十名“同病相怜”的女大学生参加。
很多网友对此事持怀疑态度,“可能是炒作吧,现在女生哪有受到歧视了!”也有网友质疑她们的身份,“真的是大学生吗?”
参与活动的女生否认上述怀疑,其中一名参与脱衣的女生阿红介绍,一共有9名成员来到现场,但是有3名女生在最后时刻没有勇气脱衣服。她们脱衣服之前,曾经征求过父母和男友的意见,刚开始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后来经过她们的努力说服,他们最后转为“理解和支持我们”。
强烈质疑:
或是商业机构活动 如果炒作涉嫌违法
由于在微博上广为传播的一组照片拍摄于某工科大学门口,该校因此“躺枪”。对此,许多自称为该校学生或教师的网友表示不满。随后,记者致电该校宣传部门,部门负责人表示不愿对此置评。
事件起源于22日中午,认证为媒体人的微博账号“@南方有晨曦”发布了一组“广州的女大学生当众脱光了”抗议的照片。该微博被众多权威媒体微博转发。而据网友@广工大星火麻豆 爆料,这组照片只是拍摄地点在该校,但实际上原博主只是说“广州的大学生”,根本未说明是哪个学校的女大学生,网上的说法其实是误传。他同时指出,脱衣女生是某商业机构招聘的模特,而照片中的标语是相关宣传。
而微博认证为涉事学校教师的微博网友@乐云则颇为恼火地在微博中说,“为何要对此事说不?一是你用我校校牌作背景,很容易给外界某种不好的暗示。二是即便是要宣传男女揾工平等,也没必要以‘脱光’的形式来博眼球。三是宣称“广州大学城的男学生疯了”,这样的表态具有怎样的强烈暗示,相信大家都懂的。”网友@装乳酸也指出,统一彩绘、着装、标语,女孩还有意遮挡镜头、戴墨镜,明显不是女权宣示的途径,并且有可能损害学校形象,涉嫌违法。
网友声音:不实!不妥!炒作!
@快乐专业临时工:人应该有自己的表达权,大学门口却有点不妥。求真相。
@high_T:妹纸,为何在我校大门口搞行为艺术,是母校的一分子应该正确表示意愿,不是我校的请自报家门,免得大家产生误解。
@GG--kelvin的一些事一些情:站在我校门口就是我校学生?麻烦搞清楚再发,别污蔑我校。
@紫--钟浩:炒作罢了! 既然敢脱衣,为何不敢露脸,某某公司有计划组织的一场活动吧。
@四海可为友:身为校友,不得不回应: 如此火辣的身材,如此露骨没节操的行为,有九成把握不是本校师妹所为……
@阳阳_Fighting:女生比男生容易找工作,男生比女生工作压力大,到底该谁去脱?
@Asuka-Lee:理性地说吧,部分工种确实男女有别,即使别人给女生去做,女生也能胜任,而有些工作也会更偏向女生,并可以不完全归于歧视。
@mmyz-铭铭不动产:深深地觉得这是无聊的炒作,no zuo no die。
@Mani嘭嘭:可怜的妹子们,即便是真的求平等,脱了会有什么具体的效果?只是惹来一群看你们的男性而已,这难道是你们所求的平等?
赤裸上身抗议就业性别歧视属无奈之举?
当今社会,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用人单位拥有招聘自主权,这是制度的进步,可这也为用人单位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一定的空间。尽管我国劳动法有禁止对妇女的就业歧视的规定,但女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造成价值观扭曲,人才流动不畅通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女大学生为了追求平等的就业机会,选择在高校门口赤裸上身,以人体彩绘行为艺术的方式抗议企业就业歧视,这种过激的维权方式尽管有些荒唐,但从中却能看出她们的悲哀,出此下策实则无奈之举。
对于就业平等,我国相关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如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法律往往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就业歧视愈演愈烈。
就业是民生之本,消除性别歧视是实现就业公平的前提。笔者认为,若要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推进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除了政府、企业、全社会形成共识外,还需要法律法规为女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同时也应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公平、公开的就业机制,及时纠正和查处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相信只要相关部门真抓实干,维护女性公平就业的权利并不难。
“就业歧视”挑战毕业生公平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结果显示,逾七成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遭受过不同程度、形式各异的就业歧视。许多名企在招聘中明确规定“要求本地户籍”、“优先考虑男性”、“仅限985、211高校毕业生”。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就业门槛不断提高,且大有“合理化”、“正当化”趋势。
对于明明是就业歧视的现象,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还振振有词,声称那只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区别对待”的选择行为,有的则强调企业也应持有“自主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权利。这实则是对就业公平的一种挑战,严重违反了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变相抬高招聘门槛的就业歧视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首先,歧视意味着否定,无疑会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求职群体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理挫伤;其二,歧视意味着不公平,因户籍、性别等无法改变的因素剥夺部分人群的就业机会与平等权利,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其三,歧视意味着特权,用人单位利用买方市场优势,乱开条件,将会恶化人才竞争。这些行为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悖,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那么,为何“就业歧视”大行其道、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不理智、不科学的人才观在作怪。用人单位过分夸大“学历”、“性别”、“工作经验”等,未能做到“理智识人、客观举人”,淘汰了不少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发展。不断抬高用人条件,看似在人才抢夺战中占据了主动,殊不知如此生硬的筛选法,滤走的也许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真人才。
当然,反对就业歧视并不意味着对求职者“一视同仁”。在“用工条件实为职业内在需要”范围之内,用人单位有按岗定位、任人唯贤的自主权,如“经济分析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送水工搬运工男性优先”等,此时要求招聘一刀切反而会导致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是一项关乎社会各方的系统工程,其中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乃重中之重。从政府层面讲,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强制作用,引导并鼓励企事业单位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纠正招聘过程中的歧视行为。从用人单位角度讲,要为毕业生们提供公平竞争的土壤,“有能则举之”,同时增强守法意识,理性用工,规范招人用人行为。
【启示与思考】
平等就业一直受大家关注,特别是女大学生。报道中女大学生是为了追求平等的就业机会,而用人体彩绘行为艺术的方式抗议企业就业歧视。出发点是好的,但表现方式是否过激了?但在过激行为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更深层次问题,那就是如何增加女性就业机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女性在各个领域都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就业性别歧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乏其例,在一些领域和行业,甚至还很严重。在你各方面都符合招聘要求,但仅仅因为自己是女性,就只能与这个工作机会说再见,确实让人愤怒。其中的原因,既有多年来遗留的封建意识残余及传统观念作祟,也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职业偏差所导致的相对于女性来说就业岗位少的原因。
所以,要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让女大学生在高校门口赤裸上身抗议就业歧视的行为不再重演,还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从思想观念、就业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为女性提供就业支持,建立健全科学、公平、公开的就业机制,为女性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就业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13/768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