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解题神器”风靡校园 亟需合理引导

2014年05月14日 14:55

 

【青春校园】

【事件介绍】

 

多种“解题神器”软件风靡校园

“问他作业”、“作业神器”、“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魔方格”……近来一种新的手机应用软件风靡校园,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只要将作业试题上传到“解题神器”,几分钟后就有“老师”、“学霸”给你答案,帮你“完成作业”。记者调查了解到,“解题神器”以解答中小学各科题目为产品诉求,将全国各地学生收纳其中,解题最快速度可以达到“秒回”。不少学生表示“解题神器”纯粹为了抄抄答案,完成作业。

调查

“解题神器”无题不能 试题“秒传秒回”

“作业如此之难,叫人意乱心烦。快上嗒嗒作业,学霸学神帮你忙”,在一个软件商城里,记者搜索“作业”二字,一堆“解题神器”涌现,纷纷打着帮助学生完成作业的广告标语,部分应用的下载频次已破百万。

如此火爆的“解题神器”究竟神在哪?记者随机下载了五款“解题神器”试用,发现每一款神器都标榜可以解答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各个科目的题目,下载人数较多的“问他作业”打出广告:“涵盖100万道题目100个老师在线回答问题覆盖600个知识点”。

记者发现,除了标榜“无题不能”之外,每一款“解题神器”的使用都极其便捷,除了在应用中打字输入试题,还可以通过拍照甚至语音的形式上传问题,一旦有了答案,软件马上提供即时的消息推送。在不少“解题神器”的主页上,几乎每分钟都有学生将拍摄的题目上传。此外,还有一种“搜题”方式,即学生一旦输入试题,软件可自行进行试题匹配,得出答案。在一款“解题神器”中,记者发现几个小时内的试题,多数都已有答案,且有各种版本可以点击查看,有些答案快到1分钟内出现。

在学生圈中知名度很高的“问他作业”,由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目前已有23万次下载率。

 

“在线教师”多为大学生 2块钱做一道题

“解题神器”究竟由谁答题?记者了解到,一类是由学生间的互助解答,另一类则是由“在线教师”来答题,而不少“在线教师”实为大学生。解题并非无偿,在“解题神器”中,需要用“问豆”、“悬赏金”之类的线上交易筹码,如“嗒嗒作业”的“悬赏金”价格为,6块钱60个金币,不少学生拿出几百到几千的“悬赏金”为求一道题的答案,也有学生先通过替别人答题先挣得“悬赏金”后,再来提问。

一款较为火爆的解题神器—“问他作业”,进入应用主页后,页面上显示“我要提问”的指示图标,点击进入后,有两个“提问方式”供选择,一为“向学霸提问”,二为“向老师提问”,记者点选了“向老师提问”,上面注明需“付费”,记者注册并充值后进入正式提问页面,需填写“选择年级和学科”后,“上传图片或输入问题”。记者随机拍了一道初二物理“力学”试题上传,5分钟后一位标注为“问他高级教师”的孔老师给了答案,答案中没有任何解析说明。记者随后点了回复,提问“为什么?”孔老师2分钟后回复,“这是基本的物理概念啊,你从书本可以看到的,二力合成在同一直线上就是相加啊。”整个解题结束后,系统提醒“是否采纳答案”,点击“采纳”后,扣除了2个问豆,即2块钱。

记者发现,“解题神器”虽涵盖各个科目,但在各个提问页面上提问最多的为理科试题,数学、物理题尤多。

“解题神器”运营商瞄准学生市场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初中生长期使用“解题神器”。根据他们的经历介绍,多数试题十分钟内就能得到答案,又快又方便。有学生反映假期时,这些软件使用得尤为频繁,“放假了不好找同学或老师帮解题,大家就比较依赖这些软件”。初二学生扬扬表示。除了解答难题之需外,也有学生利用“解题神器”速成作业。高二学生钟同学表示自己多年使用这些解题应用来快速完成作业,“有时实在懒得做题,把题干脆往软件或网站上一输入,就有答案了。”

记者调查了解了多款“解题神器”的幕后运营商,背景各异,大多非教育行家出身。有的软件出自大型互联网公司之手,如“作业帮”由“百度知道”研发;有的则由线上游戏公司开发,如“问他作业”出自儿童线上游戏运营商;还有的幕后老板出身体育教学领域。对于“解题神器”的开发,这些公司多表示看重“在线教育”的学生市场。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时在线解题软件出现“井喷”,虽然学生并非主力消费群体,但考虑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大成本投入,他们认为学生市场大有可为。部分运营商表示目前主要靠“悬赏金”营利,但在学生客户群稳定后还将通过广告和相关品牌来营利。

观点

老师家长担心学生不做作业

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科目的几位中学教师,他们多表示不支持这样的软件应用,认为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解题神器”,这样的软件无异于帮助学生应付作业,成为“作业合成器”。一位初二物理教师表示,如果这些工具可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解析思路,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没有人监控答案的具体呈现方式,因此不排除学生纯粹抄答案的风险,他不建议学生使用,“有问题可以随时微信我,我也可以帮大家解题啊。”

“有些题只是给一个答案那哪成啊,那不就是让孩子应付作业嘛。而且这种答案的正确率谁来保证?有些答案说不定还是错的。”师大附中一位初三家长,近来得知孩子们在使用“解题神器”,也表示对于这样的软件颇为担心,他表示对于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这种软件其实没什么作用。

 

对话

“我们只是一个工具”

对话人: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吕女士

北青报:你们公司怎么想到要推一款“解题”软件?

吕:我们一直在做儿童游戏,对于学生用户的心理很了解,调研时发现学生用户对于线上作业的问答,有很强的需求。现在小朋友做作业经常到深夜,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完,有些作业还挺难的,家长都不一定能帮助完成。所以我们在想,除了提供娱乐外,能不能帮孩子们做些其他事情。当然,我们也想看看在线教育是否有发展的可能。

北青报:软件中有在线解答老师,从哪聘请的?

吕:我们团队有专门聘老师来做支持的,专门在线解答问题。有一些是广州学校里的老师,但是他们也会研究和学习全国各地版本的试题。

北青报:解题的正确性如何保证?

吕:老师都是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士,这个正确率是有保障的。

北青报:很多学生拿这个来直接做作业,老师家长很担忧。

吕:我们是鼓励学生了解解题过程,但确实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初衷不是让学生只是获得一个答案。

北青报:但你们有没有监控这样的情况?有学生确实把它作为应付作业的手段。

吕: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会达到什么使用效果,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当然,作为工具的研发者,我们还是想尽量引导向好的方向发展。

“解题神器”未必就成“抄袭神器”

“解题神器”以解答中小学各科题目为产品诉求,其用户达数十万,可谓影响巨大。对于“解题神器”,老师、家长和学生反应不一,有老师认为,一旦有答案,学生在做题时就会产生依赖感,思路得不到锻炼,使用软件答题其实是抄作业的一种进化。家长也担心“神器”会让孩子养成抄袭的习惯,反对孩子使用这种软件。而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使用过这些软件。

尽管软件开发者认为,软件只是让孩子节省找到答案的时间成本,提供一个解题的全面步骤和思路,就像个字典一样,只是个工具。但如果对孩子没有约束,这种软件使孩子形成抄袭的习惯,也不是没有可能。

学校留作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做题的过程,强化记忆和理解,促进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如果直接得到了答案,自然就省却了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肯定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解题神器”对孩子的学业有不利的影响。

不过,“解题神器”不能说只有负面影响。现在孩子的作业很多,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如果时时问老师,也会很不方便。一时之间,通过网络寻找解答方式,相信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就是如此。有了“作业神器”,寻找解答方式的途径就多了一种,不见得就一定算抄袭。而“解题神器”对于学生的提问有限制,同一时段只能问三个问题题,而不能问全部题目。这就是说,学生不能全抄,即使想全抄也不现实。

再说,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业都相当重视,很多家长每晚都会陪孩子写作业,并全程检查,如此一来,即使有了作业神器,未必就有机会抄袭。而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肯定会自觉地学习,自己完成作业。而真正抄作业的孩子,即使没有“作业神器”,也会想办法抄同学的作业。

因此,将“解题神器”完全当成抄袭利器,恐怕并不客观,只要利用得当,很有可能成为帮助写作业的工具,就像字典一样。关键要约束和教育孩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抄袭的危害。

抬杠地说,菜刀能杀人,但不能将所有的菜刀都当成凶器。“作业神器”也当如是观,有人会当成帮助写作业的工具,有人会当作抄袭神器。工具的性质,取决于使用者的心态。

 

解题软件不是洪水猛兽

“解题软件”横空出世,得到学生们的青睐,很多教师和家长担心这种软件会让学生懒于思考,时间长了脑子会“锈”掉。这种担心固然不是多余的,但在网络遍布全球的当下,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即便我们有意识地“封杀”这些“解题软件”,也未必能将其一网打尽,因为在信息的海洋中,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即便“解题软件”能被完全清理,通过网络获取答案的思路也可能异化为其他形式。

其实,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学生想获取一道题的答案并不难,有时只需要“百度”一下,想要的答案就会跃然屏幕上。看来遇到“解题软件”相类似的问题,一味的批判和逃避非但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还会因为审视问题时的狭隘,阻碍自身和事物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解题软件”,如果我们能拥有驾驭它的能力,不但没有害处,而且能增强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这种技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解题软件”作为一种新型事物,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可能会很有兴趣去体验,但从长远来看,“解题软件”未必会对学生们思考问题构成威胁,也不足以让他们变成“思想上的懒汉”。首先,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答案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而时间长了,学生们并不一定有利用“解题软件”去解每道题的耐心。其次,很多教辅图书后面本身就附带着答案,想知道题目的答案并不困难。再次,小学生阶段接触手机少,家长监督严,“解题软件”并不能在该群体推广。初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作为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个体,真正想学习者具有拒绝“解题软件”诱惑的能力。

当然,目前的“解题软件”尚存在诸多弊端,尚待完善。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新兴事物规范化,比如,注重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淡化最后答案;给用户设限,避免学生们对其形成过度依赖等。如果能将这种软件管理完善,说不定它能在学生与教师交流不畅时,成为课外辅导的“神器”或者“网络家庭教师”。

解题软件背后是素质教育之困

“解题神器”的火爆程度让人惊讶,很多学生对“解题软件”的诞生抱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态,只恨它出现得太晚。对此,一些家长表达了担心:解题软件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有些学生纯粹把软件当成“作业合成器”,孩子使用这样的软件违背了学习的本意。但家长的担忧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不安的真相:我国素质教育提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学生负担却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学生在“书山题海”中感到的无助恰恰是解题软件大火的真正原因,从这一点来看,解题软件的大火正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莫大讽刺。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为何效果不佳,其根本顽疾在于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被赋予太多的含义。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学生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为了应付繁重的作业,很多学生只好假借解题软件。其实解题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与其苛责一个工具的对与错,不如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出问题就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于解题软件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作为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做到多监督,孩子如果使用解题软件,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让孩子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尽量发挥软件的正能量;作为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增加了解,从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作为学校,应该坚持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思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不要为了繁重的作业求助解题软件。

 

【启示与思考】

“神器在手,解题不愁”“千万试题,秒速求解”,看着这些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语,想必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对做作业倍感头疼的中小学生很难抵制得了它们的诱惑,而这也正是各种解题软件一夜流行的原因所在。但是这种现象,却引发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担忧,他们担心有了“解题神器”,孩子们把写作业变成了“抄答案”,那样对学习显然有害无益,如果形成了依赖性,势必会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担忧,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并不是要求学生仅仅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过程中领会已经学过的各种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利用“解题神器”等手机软件花钱买一个答案回来,却对解题的过程一无所知,那么和抄袭作业没有什么两样,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也就落了空。换言之,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希望能够“授之以渔”,而网络上的“解题神器”给出答案的行为,却仅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说,“解题神器”最大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旨在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学习习惯的做作业,当成了对老师的一种应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种“解题神器”已经在中小学生当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很多中小学生都把其视为做作业的法宝。对于这种现象,无疑应该引起老师、家长,乃至教育部门的重视才行。

但正如硬币总有两面,当多数人都对“解题神器”抱有一份防范和担忧心理的同时,也有部分老师和家长持有不同的看法。有老师表示,“解题神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一味地封堵。还有些家长则鼓励孩子接触“解题神器”,只是要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使用。对于这类观点,笔者也比较赞同,作为一种以手机和网络为平台的新生事物,即便成年人想封堵它,也是封堵不住的,因势利导,理性看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对于那些对“解题神器”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在遇到的一些问题凭借自己的能力确实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解题神器”,但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方给出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上,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解题思路和步骤,获得解题的过程和答案获取的结果,自然也能起到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14/768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