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为“坚持力”点赞
2014年05月16日 09:58
马拉松长跑到了最后一公里,坚持,成为夺取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攀登珠峰到了最后10米,坚持,成为登临绝顶的关键性条件。
坚持,既是全国人民寄希望于新一届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信心标高;坚持,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究竟能走多远的心理指数。民意调查显示出群众对反“四风”、查贪腐、惩陋习有很高的满意度,赞誉有加,但也流露出对当前这一系列方针政策能否坚持下去的种种忧虑。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功败垂成的历史教训更不鲜见,世间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基于此,习总书记近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把坚持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放松,坚持对贪腐高压态势不减轻,坚持反“四风”亲民廉政不懈怠,作为重点反复强调,就是对民意的回应,对舆情的反馈,对此,网上的点赞凸现出民意支持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显然,坚持力确与党性所系,切与国运所涉,堪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坚持力是开启胜利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系列伟大胜利,都是党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的结果,其间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挫圻,经受过多少风险和诘难,遭遇过多少歧路和困惑,但“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改革一路走来,世界风云变幻,转轨困难重重,自然灾害不时来袭,常常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因为坚持信念不动摇,每每又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坚持,就能积小胜为大胜,坚持,就能久久为功。尤其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坚持力就是历史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此力戒朝令夕改,虎头蛇尾,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暂避风头,敷衍应付等不良行为,做到言出法随,雷厉风行,上下贯通。中央的坚持力就是决断力和意志力的表现,这在凝聚人心,共克时艰上,显得特别重要,也堪为表率。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坚持力是精神向度释放的能量。决定事物成败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也很复杂,但不可否认,精神向度的坚持力是否富有韧性是关键所在。而精神向度则源于当事者头脑是否清醒。浑浑噩噩者不会有坚持力,无所事事者不会有奋斗目标,尸位素餐者不会有责任感,酒囊饭袋们不会有紧迫意识。他们是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理想信念的缺失,让灵魂从看破红尘中沦为虚无,生存意义的空洞化,吞噬了一切鲜活的生命。在价值多元的迷茫中,在市场化交换原则的大海中,生命个体如何坚持有意义的生存,党和国家如何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克坚攻险,尤其在纷纭万象中如何保持头脑清醒,在波诡云谲中如何把稳正确航舵,这的确是生死攸关之大事!
坚持力构成生命的质量,它表现为定力,形成生命的硬度。市场交换原则给改革开放释放出无限活力,为社会创造并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不仅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道路自信,也为我们应对各种挑战,进行优化选择准备了有利的条件。但毋庸讳言,信仰的缺位,道德的失范,也形成社会浮躁的泛化;生存的焦虑,收入的不平,也聚集成戾气无处不在。这一切都是缺乏定力的表观。那么,定力从何而来呢?其实定力就是价值判断的自信,它是对大势的一种理性把握。
习总书记的讲话所以高屋建瓴,就在于对大势的清醒认识和精准判断上。势,就是民心,民心向背,决定兴衰成败;势,就是大道,大道无形,而驾驭万物。因此,不谋大势者不足取一局,不观大道者不堪得一术。所谓审时度势,所谓谋势而动,所谓顺势而为,所谓乘势而上,等等,就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价值判断,亦即对人心顺逆的一种深度观察。这是坚持力最为深厚的基础。而这种价值判断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在当代中国的科学运用。党的坚持力,形成于黑暗如磐的漫长斗争中,淬火于8年战日的枪林弹雨中,强化于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党坚持力的观察,是把握他们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一个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是不可战胜不骄败不馁的。同样,在乱云飞度中仍保持定力,方寸不乱的民族,也是前途无量的。
因此,为坚持力点赞,就是对党性原则的归依,就是对人心向背的认同,就是对道路自信的坚守。套用一句先哲的名言,在反“四风”,惩贪腐,荡污浊,立规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失掉的将是身上的痂垢,而得到的却是锃亮的民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功告成。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16/76901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