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济南:社会有信仰 城市有力量
2014年05月20日 1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城市蓬勃向上的精神灯塔。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者越来越多。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丰富的时代内涵,也促使泉城儿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日益丰富的制度建设层面。“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技兴市”、“文化强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思路;举办泉水节凝聚发展动力,通过“泉范儿”找回城市记忆,评选“新八景”提炼城市精神……
这些事实表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果说文化是人的精神支撑,那么价值观则是文化的灵魂所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伟大实践呼唤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蓬勃发展也将推动泉城济南“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历史进程。
价值观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行动。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座城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市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2012年12月10日,市委书记王敏在市委党校作了题为“崇高理想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灵魂”的辅导报告。“理想信念在于坚守,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守理想信念,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个人的进步中遇到困难都毫不动摇……”书记一席话,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了如何坚守理想。
2012年6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做客济南人民广播电台《政务监督热线》直播节目,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人民公仆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市长,我将恪尽职守,尽己所能,努力推动济南的发展,增强济南的实力,使泉城市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我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载体,大力弘扬“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在全市广大基层社区、学校和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市上下、各个领域的讲堂阵地,推动了先进道德理念形成。
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和评选优秀灵魂工程师、优秀家庭教育、优秀社区教育等“十优秀”工作,为突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薄弱环节,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初步形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这些年来,我市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引导、舆论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泉城人的生活轨迹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水乳交融的联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教育,更靠法制。泉城济南,通过一部部内涵丰富的规章制度引领城市风尚,在一次次活动中产生价值共鸣。
2013年4月3日,济南市文明城市创建委员会(扩大)会议印发了《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试行)》。该考评体系规定,我市窗口单位、窗口行业和各县(市)区等四类单位(部门)将接受创城考评,若接受考评的单位存在突出问题不整改、未整改到位或整改后反复回潮并造成不良影响,将被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
2014年3月,市文明办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2014年度“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从3月份起,在全市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在熟悉的人群中推举身边好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好事,营造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4年5月8日,我市印发《2014年全市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联动响应机制,发布诚信“红黑榜”,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和管理小区、街道、商场、集市、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的命名,使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用好用足建设围挡、灯箱展板、电子屏幕,运用社会化方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一批“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等,打造“街头正能量”。
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建筑企业欠薪、食品企业失信、医药企业购销行贿、高温天气违规作业,都要进入“黑名单”。将市场主体行为的各种信息公之于社会,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守信企业保持荣誉、鞭策无德企业痛改前非等等,这些都是制度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
有了指挥棒,就能带来新风尚。最美司机让人们理解了信仰比生命更可贵,泉城义工让人们感受到奉献的价值,工地上忙碌的人群让人们重新认识劳动者的风采……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缺乏监督机制那必将为失信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司法公正得不到有效保证,那就不可能为公平提供法律保障;如果对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处罚的代价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的利益,那就必将导致失信行为屡禁不止;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利益,贪赃枉法比严格执法能获得更多,那就很难让广大企业信守规则。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植根于城市的土壤,融入城市的特质和精神。
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骄傲自豪中体味历史悠韵,从沐浴烟雨的亭台楼阁中领略江南的城市婉约,从登顶巍峨时的傲然之气中释怀北方汉子的豪放——— 品味“泉城新八景”,令人回味悠长。
从泉与城的精神印章中找寻遇难不惧、遇阻不避的城市精神,从泉与人的和谐样本中搭建追求和谐生活的目标理想,从泉与心的美妙共鸣中体味泉城人自信自强的坚强意志——— 举办泉水节,令人收获满满。
寻找济南的独特、济南的印象、济南的故事,让我们凝聚起满满的自豪感,增强加快发展的自信心,汲取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寻找泉范儿,令人充满期待。
“诚信、创新、和谐”——— 感受齐鲁文化的真谛,得到千年泉水的滋润,济南人有了自己的精神。泉城济南的这些特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也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种种问题,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理念不坚定的情况不是个例,潜规则盛行的风气较为普遍……这种种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种种不良行为,成为人人痛恨的公害,成为制约全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一大障碍。
社会有信仰,城市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城市发展助力,更为社会进步铸魂。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0/7695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