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理论短视频 群众路线访谈

刘志兵:开好民主生活会 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上)

2014年05月23日 07:22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关注“宣讲家”网站。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那么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刘志兵教授,来针对我们如何开好民主生活会,怎样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等等相关问题,为广大网友做深入解读。  

您好!刘教授!

刘志兵:主持人好!广大网友好!

主持人:首先,还是想让您给我们深入的解读一下,为什么说我们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中央强调一定要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为什么着重强调了这个武器?

刘志兵:对于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如何,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去看看它的效果如何,只要这个效果好了,大家一定会自觉的来运用这个武器,这次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反复强调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这样政治局的委员、所有的同志都带头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指导了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不久前又指导了河南省兰考县民主生活会,各级都拿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深入的发现问题,直扣心灵、灵魂,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大家反映仿佛一下回到了像延安时期那种飞扬的信仰、质朴那样的时代,感觉到周围生活的风清气正、掏心见胆的政治氛围中,感觉非常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经常用,越用越灵。

主持人:其实也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通过成效,看到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好?

刘志兵:是的,这个武器是实践中慢慢发觉的,关于这个武器我们党在历史上有一些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

主持人:给我们讲讲有这样的例子吗?

刘志兵:有。比如说毛主席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增强党的组织的有力武器,还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我们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这样的比喻就说明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其中最鲜明的历史就是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应用。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当时我们中央红军在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成立了中国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我们党员队伍组织迅速扩大,当时我们根据地的人口一度达到1亿。

主持人:很大了。

刘志兵:是的,根据地的面积达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党员人数达到了80多万,军队达到了50多万,这么大的一个组织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同时,这时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环境,那就是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日本开始把他主要的兵力用来对付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国民党从1940年、1941年开始加紧对根据地的封锁,断绝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各种物资供应,这样就使我们的根据地建设面临一种严峻的环境。有的时候,我们同时面临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三支军队的夹击,形势非常严峻,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力量来处理这种严峻的形势。 

但是这个时候在我们党的内部并不是说已经非常坚强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知道,在遵义会议的时候,我们党从组织上解决了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路线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主体的这样大的领导集体,但是当时的战争形势非常紧迫,这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从政治上、思想上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到了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党中央就决定应对当前的形势,如何把我们党建设的更加坚强的问题。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如何办、采取什么方式来建设我们这个党。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这之前,我们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当时一些左倾路线领导人,像王明他们,对待党内的矛盾采取的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比较左,就是无情打击、残酷斗争,这样就使得党内一些错误思想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而且把一些本来是工作上的、思想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上升为阶级的问题、上升为个人的攻击,有些人因为这些方面存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被开除了党籍、被撤职甚至被枪毙。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那个时候就是因为坚持一些正确的主张被撤职、被关闭,甚至被逼迫跟他当时的妻子划清界线,被迫离婚。这类问题在党内给我们同志们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到了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在考虑,我们再也不能采取那种方式进行我们党内的建设解决思想问题了,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么一种整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是怎么用的呢?就是要大家通过互相揭露对方思想上、行动上、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第一次加深对于问题的认识、统一思想,这样能把我们党的思想更加统一起来,使我们这个党更加团结,这样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从而在我们党内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团结的力量,为完成抗日战争,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思想组织制度保证,所以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这个时候,到了新的形势下,大家感觉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现在好像有所弱化,好多东西感觉到在党内开展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不起来,这方面我们党内同志有反映,说人民群众也是有意见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老办法,把我们的传家宝、把我们的有力武器拿起来,只要拿起来我们党内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一些不良思想和作风得到有力改进。前段时间和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谈的时候,他说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很多党内发现的问题都是由群众举报发现的,有的是由于腐败分子他们内部出了矛盾,自己把这个问题反映出来的,通过我们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问题非常少,说明我们这个武器现在真的需要加强一些了,这个问题再不加强对我们党的建设是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的。

前苏联的时候曾经出了一本书,叫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书曾经再版300多次,在世界上用160多种语言进行印刷,这里头就讲到,说一个政党如果不是广拓道路,如果不是广泛的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就有可能使自己走向灭亡的道路,苏联共产党的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认识的非常深刻,可惜他最后抛弃了这个武器,最后用自己灭亡的这么一个实践验证了自己理论的正确,所以这个武器对于我们党的建设非常重要。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了,坚持用好这个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可以坚强我们党的组织,来增强党的战斗力,我想知道,他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当中,或者对自我的要求当中,这个武器还会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呢?

刘志兵: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当然主要是对我们加强党的组织来说的,但是除了一个方面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理解,比如像你说的,对于党员成长进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和错误,包括伟人也离不开,所以在我们共产党里面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列宁,一个是毛泽东,他们两个人都非常重视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教育培养我们的干部。

当时列宁就说,用我们党员自身的错误、用我们党自己的错误来培养锻炼我们的干部,这是一条最好的道路。当时苏联刚刚建国的时候就跟我们刚刚建国的时候一样,一大批的党员干部没有领导国家建设的经验,一下子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了,这时候就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要犯一些错误,要走一些弯路,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认识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从存在的这些问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所以列宁就要求苏联共产党各级组织、党员干部,要从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他们自身的问题,来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这样更加有力的指导苏联党的建设、苏联国家的经济建设。

毛泽东他对这个问题认识也是非常的深刻,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一种是没有出生的人,其他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他还说过一句话,他说要想在我们党内怎么能没有不同的声音呢?古人也有这么一句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实际我要加一句话,即使是圣贤也有过错,没有没过错的,但是圣贤之人、君子之人、聪明之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像古人说的,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之仰之。”你犯了错误大家都能看得到,但是你要把它改正了人家就能敬仰你,用这种方式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多好,我们为什么不用呢。所以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看待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不要当成包袱背着,从此止步不前,没有那么回事,人都会犯错误的。有很多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谈到他们进步的时候,都有非常共同的认识,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批评中成长进步起来的,批评越多受教育越大、成长越快。

我到部队教研的时候基层的领导就说,说当一个领导在批评你的时候,这说明他对你的工作是认可的,说明你有可能就要得到重用了。我觉得这样的话他这个风气是正的,这种领导采取这种方式培养和锻炼干部也是英明的,有这样一种态度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我觉得也是非常到位的。有了这样的态度就不怕自己犯错误,就能放下包袱,开动积极性,把下一步工作更好的做好。

除了从工作上讲之外,还有一个思想的问题,实际上认识思想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比你认识工作上的缺点更重要,因为人一切的行动都是由他的思想决定指导的,特别像我们这个党,我们现在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到了领导阶层一下子手中掌握了很多执政资源,手中有权力了,这时候你受到的诱惑也比较大,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改造、不注意加强思想修养,想堕落,在作风上滑坡是很严重的,这种滑坡是一夜之间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我们不能像有一个戏剧叫《桃花扇》里面讲到的,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坍了。所以同志们批评,拉拉袖子,这个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掉,所以总书记强调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一个防身治病的武器,一定不能把它弄丢了,一旦把这个武器弄丢了,我们党内一些同志可能就要出情况了。

有一些因为违法犯罪或者作风出了问题受到批评教育或者是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同志,他们在回想自己犯罪过程的时候都深有感触说,自己在党内的时候由于忽视了民主生活会,周围没有人给拉拉袖子、扯扯耳朵、咬咬耳朵、致使自己越走越远。有一个犯了罪的领导干部就说,平时也不管我,一管就把我关起来了。当然他是为自己辩护找理由,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党组织一定要从关心、从培养这么一个角度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用好,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干部、党员、个人的成长进步的作用。

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我们党的事业来说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说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促使党和国家事业迅速进步的好办法。所以回想我们党的历史,每当我们党遇到重大任务、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我们都强调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像在过去我们1927年的八七会议、1929年的古田会议、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包括到1978年我们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些都是我们积极主动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来改善我们自身存在缺点和错误,从而在我们党和国家在历史转折关头来加强我们党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样没有放弃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像我们搞的三讲教育活动,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像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都是主动的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纠正在党的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的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好的领导我们的事业。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各方面的好处,好处多多,一定要把这个武器运用好、要利用好。

 

主持人:我讲到这个也感同身受,除了我们党员干部在开展民主生活会的时候要着重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就像您说的,一辈子可能谁都会犯错误,有犯错误的机会,但是也一定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的一种纪律的约束感,因为随着他不断的学习和约束自己,比如要说当下社会节奏特别快,很难有人能够不随波逐流,但是很多纪律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有时候也会一天三省,每天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会想一想,今天哪件事情自己处理的不够好或者处理的不行,党员干部不光在民主生活会上,尤其自己私生活的时候也应该加强自我批评和提醒,我觉得自醒也是很重要的。

刘志兵:是的,是作为思想改造和自我提醒的提升的一种方式、方法、武器,无论是对于党和个人都很重要,作为个人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既然咱们说到这个批评和自我批评上了,知道它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又强调,说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如果要去深刻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整风精神它到底包含什么样的核心内容?

刘志兵:整风精神来源于延安的整风运动,当时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大家说这个运动怎么搞,像刚才所讲的,找到了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先组织大家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然后让大家下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不足,然后再拿出我们的对策,提出我们下一步改进的方法,这种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的正确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形成了一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改进工作与改进思想相结合,这么一种很好的做法,这“四结合”的内容就形成了整风精神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解,但主要的就是这么四个方面。

这个整风精神我们找到这么一个武器以后就把它运用下来,建国以后在1950年的整风运动、1951年—1954年的整党运动中都运用了这么一个武器,但是到1957年的整风运动乃至到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我们对这个武器没有运用好,出现了过火的做法,又出现了无情打击、残酷斗争的这么一种方式,这样就在一些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当中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党的建设上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但是整风精神,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这么一种很好的思路和方式,我们一直把它保留了下来,在1999年的三讲教育活动中,我们提出要以整风精神来搞,在接下来的党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我们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要用整风精神,我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但是作为我们党的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整风精神永远不能丢。

主持人:对,那为什么到这个时间节点,就是到此时此刻这个时间段又重新强调提出了整风精神,来开展和指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呢?

刘志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说,我这一次提出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因为现在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了一个顽症,就是因为我们在作风建设上存在面临形势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这样使得党内很多的问题,如果不下狠心、不下猛力、不用猛药很难把它解决掉,必须要有一种思想交锋的精神,必须要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上,尤其是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真正的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这样一个目的。

总书记对我们这个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很生动比喻,有一些很准确的画像。比如他讲到,说现在有的人“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他还说批评别人,等于结缘树敌,不仅会丢选票、输人缘,还可能受到打击报复,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好,总书记讲的入木三分,他对党内基层建设情况非常了解,总书记是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的,对基层非常了解。

我觉得在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一些问题我把它总结为六个方面:第一,回避矛盾、丧失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遇到问题绕道走,在原则问题面前不开口。第二,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有的人总结这个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所谓的技巧,他说上级讲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上级讲到哪一步我们就讲到哪一步,上级没有讲到的我们就不讲,有的人还总结,要讲共性的,不要讲个性的,要讲远的,不要讲近的,要讲虚的,不要讲实的,这些问题就是轻描淡写。第三,批评的形式、表扬的内容。我管他叫批评式的表扬,就专门拿别人的优点来进行批评,比如说你这个同志工作太用力,不注意身体,工作一忙了就不照顾家庭。

主持人:做老好人。

刘志兵:做好老人还是另外一回事。

主持人:不要吸烟太多,照顾好身体。

刘志兵:对部属要求太严、节奏太快,是在夸人。第四种,讳疾忌医,害怕别人批评。害怕自己的缺点被人发现,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第五,无视组织纪律,犯自由主义。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党内不说,党外乱说,大道理不敢讲,小道理满天飞,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允许的。第六,标准不一,看人下菜。什么意思?对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就可以批一下,感觉跟自己比较好的就不批了,这些问题是存在的,所以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过去是一种利器,现在变成一种钝器,变得锈迹斑斑了。

 

主持人:为什么现在变得锈迹斑斑了,为什么会生锈?

刘志兵:很简单,就是不经常用了,你不用肯定要生锈的,我们这个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什么不常用呢?这里面有一些文化的原因,有一些制度的原因,有一些现实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个地方概括一下,简单说可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存在思想顾虑。我说有六大顾虑:

第一个顾虑,顾虑开展批评会,影响团结,把批评和团结对立起来。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这个党是非常讲团队的,我们是一个革命的政治集团,团结统一是我们有力量的表现,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果把这个问题理解偏了,说我要搞批评是不是影响团结啊?是不是爱提意见?

主持人:就是搞斗争、搞分裂。

刘志兵:对,你有这种担心,所以就不敢提出批评来。有一个领导到下面去考察班子的时候就问班子成员说某某同志怎么样,班子说这个人还行,就是爱提点小意见,不太好相处,一下子影响就很大了。

第二个顾虑,顾虑把开展批评当成一种,不讲政治,把这个批评跟服从、跟讲政治对立起来。我们党也强调,要讲政治的,强调一定要服从,但是这种服从不是盲目的服从,是一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服从。如果发现周围的同志或者领导如果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应该从党性原则基础上指出来,而不能盲目的服从。

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我们组织一个公共关系课,双方讨论一个中外军队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优缺点比较的时候,这时候正方突然站起来一个学员来质问这个反方,说你们讲我们军队存在问题,你们是不是说我们军队一片黑暗,是不是说我们党的领导出了问题了呢?一个大帽子扣下去,对方鸦雀无声,所以这种问题要尽量避免出现。

第三个顾虑,把批评看作斗争哲学,把批评和整人划了一个等号。由于在历史上我们有一些左倾的错误,特别是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家一说批评是不是回到文化大革命无情批评打击的时代,所以现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我不批评了,免得你说我整人。

第四个顾虑,担心批评可能打击人的工作积极性,把批评和表扬对立起来。这个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家确实希望要多表扬,心理学上有一个测试,当人受到批评的时候,无论他生理上、心理上都是受变化的,这个用科学仪器能够测试出来的。比如说在生理上,会发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浑身肌肉紧张,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条件反射,马上把人持一种排斥的态度,你要批评我是不是对我形成伤害呢。

主持人:有一种防御性。

刘志兵:这是一种人的本能的反应。正是因为人有这种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强调,你一定要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把它看作是攻击你,把批评和表扬绝对的割裂开来。

第五个顾虑,担心影响领导的威信,把帮助领导跟这个问题和树立领导权威对立起来。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要重视起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讲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不愿意讲自己的走麦城,有的领导说我要出了问题悄悄改正就好了,为什么说出来呢?说出来会不会影响我的威信。这个问题历史上延安整风时期的时候就有,所以那时候陈云就说了,他说靠上级发给你一个威信,靠招牌来建立威信,都是靠不住的,威信是建立在正确的军事智慧和平时工作上面的,进行自我批评,克服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只会使你的指挥更正确、工作做的更好,因而你的威信就会更高。他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

第六个顾虑,担心批评会受到打击报复,把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对立起来了。应该说你批评会不会受到打击报复呢?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但是分两个问题看,如果对方这个人确实党性很强,认识到这个问题,不会对你进行打击报复。如果这个人党性不强,对你进行打击报复,正说明批评对了,对方需要改正,他的党性有问题,我们一定要帮着他把这个问题改过来。当然要处理好这个问题还要从我们组织角度来看,要解决好对批评者保护的问题,不要让他因为受到打击报复而影响到他的批评的积极性。

这是讲的这六个顾虑。

主持人:其他那三方面都是哪些?

刘志兵:其他的我们还可以讲一下。比如说从文化和价值观上来讲,应该说价值观他是影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我们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根本动力在哪里呢?那就是在价值观。我们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在哪里呢?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就在于,你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之上,确立那么一种价值观,把屁股坐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中来,主动的为党和人民干事,你如果犯了错误就很乐意别人提出来,但是你如果把屁股坐偏了,坐到个人利益一边,别人当给你提出批评的时候,你一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拒绝这么一种别人提出的批评。

在封建社会也存在一个批评,但是为什么封建社会批评开展不起来呢?根本的就是价值观的原因。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是你这个皇帝的。

主持人:君主。

刘志兵:对,都是君主的,皇帝、君主既然这个都是我的,他也想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他也想听大家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把政策做的更好一些。所以古代也对这方面有一些认识。像在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召公,他就给周厉王提意见,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古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说,你治理老百姓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角度看的,就跟治水一样,要有疏导,不要堵,堵了一旦溃坝以后是非常可怕的。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乡校,那个时候的乡校既是一个学校,同时也是人民聚在一起游戏,议论朝政、议论政治聊天的活动场所,很多人在乡校里面谈论国王、皇帝的得失,这时候有人建议就说你要把这个乡校毁掉,不要让人在这里提意见了,他说我为什么要回呢?大家在那个地方讨论,讨论对的我就听一下,讨论的不对我就引以为戒了,多好的事情啊,他对这个问题就认识到了。

但是这个问题虽然在封建社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非常到位,而且还成立了一些制度,这让我想起了天安门前有一个华表,这个华表的来历就与批评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古代的时候,当然那时候的通信没有这么发达,君主就让人在人多的道路两旁树起一个木桩来,如果百姓有什么意见、建议的话就刻在这个木桩上,然后他就定期的找人把木桩拿回去,听听群众有什么意见,时间长了就延续成为华表,国家的象征,他们讨论朝政嘛,这就是华表的来历。可以说在古代皇帝对听取批评也采取了一些方式方法,但是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当讨论这个问题要是影响到他的统治根基的时候就不再听你这个批评了。

像隋炀帝,大家知道隋炀帝是暴君,他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有谏我者,当时不杀,日后必报”,你给我提意见影响我的威信、影响我的根基,现在我留着你,日后一定要报。

 

我们这个党现在来说,过去是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所以我们从根本上讲,我们是能够听进任何的批评的,只要是来自人民的批评,我们都能听得进去。但是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虽然在总体上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上也可能存在一些小的偏差,这样就难免有的人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影响到我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不断的纠正我们这种思想的偏差,这是说到价值观的问题。

再一个原因,我们在实践上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就是,从党组织的功能,一个是从我们面临的环境来理解。应该说一个人参加一个组织,不仅仅是我们参加一个政党组织,就是一个社会组织,也要参加组织各个活动,这个组织也要制定一些原则、纪律,这样为了使这个组织有战争力,达成共同目的,一定要把权力和自由让度出一部分,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组织,这个过程就是去个体化过程,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现在从党组织功能来看,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单位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切的问题党组织都能帮着你解决,你的组织意识特别强,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下,很多组织功能都让渡到一些社会团体、社会组织让他们来执行,这样有时候你遇到困难,你当然要找党组织,但是你光去找党组织发现有的问题还解决不了,你还要去找社会,甚至还要去找关系、找人脉,这时候就影响到他党内的生活锻炼。我如果批评人、得罪了人,影响我的关系、影响我的人脉的时候就会迟疑。

从我们面临的环境来看,我们现在处在一种什么环境下呢?执政的环境、改革开放的环境,处在一种和平的环境,处在一种掌握执政资源的环境。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是处在整天与生死打交道,如果我们的决策出现了错误,直接带来的后果生与死的考验,而且参加到我们这支队伍来的都是下定了决心要跟着我们这支队伍走下去的,大浪淘沙,思想不坚定的人都给淘走了,这些人能够很自觉的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现在加入我们党的队伍来,可能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一些想法,有个人的一些追求,这样也影响他对党内批评的开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可以讲一个故事。在前苏联的时候,1918年列宁遇刺,这时候为了保护党的领导人就加强了警卫的级别,但是当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把警卫级别降低下来,而且进一步加强了警卫的级别,这样就使得党的领导人跟群众自然而然的隔离开了,听不到群众批评的声音,慢慢慢慢党群关系就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很难开展起来了,这时候在苏联党内就形成了一种叫做夜间人出访文化这么一种现象。什么叫夜间人,就是白天工作的时候很多话我不敢讲,只能在晚上大家聚会的时候讲一讲,上班的时候不能讲,我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在厨房里面讲,这种在当时苏联党内比较盛行,这个问题也是导致苏联共产党最后失败的一个原因之一。

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说我们出去不要封山、封言、封路,老百姓见面以后打个招呼其乐融融多么好,而且他这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特别指出开门搞教育、开门听群众的意见、开门查找问题、开门定措施,这样才能够加强党与群众意见,才能更好的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真正的形成党内一种非常活跃的氛围,这是他从实践锻炼来说。

第四个原因,一些批评的制度落实的不是很好。因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比较软的东西,但是我们要有一些硬制度来约束约束他,这方面制度我们很完善,像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监督制度、巡视制度,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实的质量不高,有的时候以工作忙为由,就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会,有的时候在落实生活会的时候就走了形式,这样也影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的开展,使得这个武器开始生锈了。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3/769709.shtml